?

茶旅融合,創新縉云茶產業發展模式

2016-03-28 02:45楊廣誼朱威潘偉忠
茶業通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仙都黃茶縉云

楊廣誼,朱威,潘偉忠

(1.浙江省縉云縣農業局,浙江縉云 321400; 2.縉云縣農村工作辦公室,浙江縉云 321400)

茶旅融合,創新縉云茶產業發展模式

楊廣誼1,朱威1,潘偉忠2

(1.浙江省縉云縣農業局,浙江縉云 321400; 2.縉云縣農村工作辦公室,浙江縉云 321400)

文章介紹了縉云縣地理位置、生態環境及茶產業發展現狀與短板;就利用高鐵開通的新時機,放大縉云獨特的生態農業、軒轅黃帝等人文歷史資源優勢,形成獨具魅力的綠色茶旅一體化山水景觀農業新板塊進行淺析。

縉云;茶產業;茶旅融合;生態茶園

縉云縣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地處溫州、臺州、金華、麗水四市交匯點,是浙江唯一的“四個州府”交界縣,區位優勢明顯,森林覆蓋率在75%以上,全年95%以上優良天氣,生態環境質量居全國各縣市區第 37位,全省第14位,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生態縣和省級生態縣,2014年入選“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和“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30強”。當今旅游產業已發生深刻變化,旅游熱點正向生態養生休閑游、鄉村農耕體驗游方向發展,縉云作為“秀山麗水,養身福地,長壽之鄉”的一部分,在發展獨樹一幟的生態養生休閑旅游方面如何巧妙利用豐富的養生保健植物等生態資源,把生態農業觀賞、鄉村民宿度假、休閑養生體驗及歷史民俗文化融為一體,將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同時金麗溫高鐵的開通,交通便利程度不斷提升,縮短了與長三角大中城市的距離,標志著縉云縣進入了“高鐵時代”,“快旅慢游”休閑游成為了現實;本文就利用高鐵開通的新時機,放大縉云獨特的生態農業、軒轅黃帝等人文歷史資源優勢,形成獨具魅力的綠色茶旅一體化山水景觀農業新板塊進行探索。

1 縉云茶產業發展現狀與短板

縉云地處括蒼山脈,海拔在 500m左右的宜茶種植山地較多,土壤中鐵、鋅、硒等元素含量豐富,茶樹生長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優越,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濕潤,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優越的茶葉品質,“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在色、香、味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各個方面都具獨特品質;加之悠久的種茶歷史,縉云在不同時期都保留了一批種茶和茶葉加工技術能人和好茶口碑,縉云茶在明、清年間曾為貢茶,故具備一定的營銷市場等產業基礎。如今縉云茶葉生產以春季扁型名優綠茶為主,有少量的紅茶,2015年生產總面積達到了3869hm2,扁形名茶總產量達1427t,總產值達2.53億元,“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熱銷于國內各大中城市茶葉市場;另外全縣宜茶面積達6670hm2,目前已開發面積占二分之一,因此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盡管縉云生態環境好,茶葉品質優異,但縉云茶產業發展還剛起步:一是“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品牌發展較晚,仍為“養在深閨人未識”。二是沒融入仙都旅游市場,本來茶葉具有能攜帶、易保存、包裝精美、有文化內涵等諸多優點,是旅游商品的上上之選,但“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賣給來仙都的游客還少得可憐。三是縉云茶產品附加值低,茶資源浪費嚴重,縉云茶葉多、品質好是行業共識,但絕大部分縉云茶農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加之我縣制茶一半以上是小作坊初加工制作,優良的茶葉資源沒得到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因此探索縉云茶旅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將給縉云茶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我們建議將茶旅融合發展作為一個重要抓手,實施“仙都旅游+”、“縉云黃茶+”工程,通過實施“茶區景區一體化、茶旅基礎設施一體化、茶旅文化一體化、茶旅品牌一體化、茶旅茶品一體化”的措施,構建茶區集“一觀、二聞、三采、四炒、五品、六膳、七娛、八購、九學、十住”于一體的體驗式旅游,以茶帶旅、以旅促茶,打造“茶+旅游”模式,形成完整的茶旅文化產業鏈,做強做大縉云茶旅經濟,為“縉云黃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為提升國家 5A級仙都風景旅游勝地品牌知名度做出貢獻,為縉云“綠富美”添彩。

2 縉云茶旅融合發展模式探索

2.1依托仙都旅游品牌推動縉云縣茶產業

國家 5A級仙都山水生態風景旅游勝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如果縉云茶葉貼上“秀山麗水,養身福地”,“仙都”這生態山水牌子會身價倍增,但縉云的茶葉還是單獨以“仙都筍峰”、“縉云黃茶”域名商標為品牌,這也是縉云茶葉在市場上占有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議縉云縣旅游、農業相關部門從打造大旅游、大農業理念出發,統一協調發展,實現“仙都筍峰”、“縉云黃茶”品牌與“仙都旅游”相結合,并鼓勵茶企結合自身實際,參與茶旅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帶動當地茶園實現功能升級,探索不同的茶旅融合新業態,推進“仙都筍峰”、“縉云黃茶”產地資源保護和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將其打造成又一張靚麗的仙都旅游新名片;我們可借鑒福建武夷山的成功經驗,參照其做法,充分發揮仙都旅游資源和縉云茶葉生態資源兩大獨特優勢,從五

個方面入手來實現生態茶旅的完美融合:一是結合仙都軒轅黃帝歷史文化,在仙都旅游節、軒轅黃帝公祭及大型仙都旅游演藝宣傳等重大活動中有機植入茶元素,并拍攝“縉云黃茶”專題片、微電影,把豐富的茶文化資源轉化成別具一格的創意作品,實現“仙都旅游+縉云黃茶”的深度融合,擴大縉云景觀農業旅游品牌的影響面。二是開發縉云地域特色的茶旅游產品,引導與扶持茶企業生產和仙都旅游品牌相匹配的“縉云黃茶”、“仙都筍峰茶”、“縉云紅茶”系列產品,積極研發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用品等深受旅游市場歡迎的茶產品,拉長茶產業鏈。三是巧妙應用“互聯網+”思維,建立“縉云景觀農業”、“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網絡營銷體系,利用網絡營銷的跨時空性、時效性、高效性、互交性、整合性等優勢,有效地拉攏大中城市消費群體與縉云旅游服務業經營者之間的時空與心理距離。四是在仙都游客接待中心設置展示館,通過“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集中展示、茶藝表演和茶事體驗等活動,引導、推動茶企業與旅游企業聯手合作,借船出海,借雞孵蛋,讓縉云特色茶產品進景區、進游客中心、進酒店,并建特色茶樓和專營店,在各公共場所留一席之地,全方位多角度推廣“仙都筍峰茶”、“縉云黃茶”、“縉云紅茶”,讓茶香四處飄溢,讓茶文化氣息撲面。五是發動全縣黨政干部、茶產業和旅游業從業人員等全民參與知茶愛茶、做茶喝茶、送茶賣茶,并在每年舉辦“縉云黃茶旅游文化節”及參與“浙江省茶業博覽會”等活動,形成天天都在開茶博會,使游客在縉云仙都時時處處觀茶藝、聽茶歌、品茶文化,可舉辦以“游最美黃茶園、評黃茶女仙子”為主題的“縉云黃茶開采旅游節”,以“賞仙都鼎湖月、品縉云黃帝茶”為主題的“中秋鄉愁縉云黃茶品茗節”,以“重陽登高、喝縉云紅”為主題的“重陽節夕陽紅敬老茶會”等活動,通過舉辦茶文化節弘揚茶文化,促進茶旅融合,推動縉云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2.2以黃茶觀光園為重點發展縉云茶產業

面對縉云茶產業結構和市場變化的雙重需求,要以“縉云黃茶+”發展為切入點,優化茶產業結構,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進行融合,從而轉變縉云茶產業“頭重腳輕”的局面,提高縉云茶業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茶產業發展已經由過去的單一農產品生產,向田園觀光、產品體驗、電商營銷等全產業鏈開發方向轉變,茶本身作為一種媒介,正在打破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開始形成茶旅加速融合發展的趨勢,為此縉云茶產業要走鞏固現有綠茶、適度發展紅茶、重點突破“縉云黃茶”的思路,發展與其他地區差異化的“拳頭”產品;浙江有西湖龍井、安吉白茶、大佛龍井、松陽銀猴、武陽春雨等等,都形成了響亮、大家公認的品牌,而縉云茶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為此縉云縣制訂了茶產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實現茶園總面積4669hm2,其中建成生態黃茶園1334hm2,實現茶葉總產值5.0億元,其中“縉云黃茶”產值3.5億元的目標;縉云縣正屬北緯28℃左右產茶黃金地帶,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地理位置適合發展縉云特色茶葉,加上縉云擁有兼靚麗觀賞性的“中黃 2號”茶樹變異品種,可利用其黃化特性,在縣域內或核心景區周邊培育一批休閑旅游生態黃茶觀光園,創建茶區風情旅游度假村等景觀農業旅游點,打造高端詩意慢生活的茶文化旅游休閑勝地,融入旅游品牌線路,增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同時“縉云黃茶”加工工藝相對成熟,現有國家、省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項目支持,“縉云黃茶”必將異軍突起,使茶產業成為縉云生態景觀農業的新增長極,并能為全縣人民新建一座挖不完的綠色金礦。

3 縉云縣茶旅融合初顯“綠富美”

生態茶旅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概念,開發茶園生態觀光游和茶文化體驗游是縉云茶產業轉型發展的新道路,如今縉云縣以生態黃茶觀光園、茶文化產業園為主題的鄉村游已經悄然興起,2011年縉云縣人民政府引導縉云縣軒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三溪鄉厚仁建設的 23.3hm2生態黃茶觀光園,2015年縉云筍峰茶業有限公司在仙都風景區仙巖投資 6000多萬元建成的集現代茶葉加工、農業新產品展示、農業觀光體驗、品生態茶、吃農家飯、娛樂休閑住宿為一體的縉云筍峰茶文化產業園,目前該兩茶旅一體化示范點已修建完成攝影長廊1500m,茶葉加工標準化廠房 8600m2,筍峰慧農莊 6000多m2、農業新產品展示廳1700m2等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帶動全縣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和休閑為一體的“公園式農場”20多家,并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正朝既要豐收又要風景的方向轉型提升,可見縉云茶產業與旅游等二三產業進入了相互融合的層面,它標志著縉云生態茶旅融合發展開始走出新的天地。

總而言之,我們依托縉云生態茶園的優勢,推進茶旅融合的深度,做足做實縉云生態茶旅“綠富美”的文章,以茶為針,游為線,通過穿針引線,將黃茶園觀光、采摘加工體驗、產品銷售與旅游產業結合起來發展;通過在仙都軒轅黃帝祠宇景區入口處種植黃茶,以此為載體,將縉云黃茶文化和軒轅黃帝文化、人文歷史等資源整合起來,留住游客深度游覽,“無點不活”,“無線不成”,“串點成線”,由“線”形成“面”,帶動了縉云縣茶旅一體化景觀農業的發展;但還需進一步做好以下三點:一要深入挖掘縉云茶文化內涵,精心設計線路,推出有看頭富魅力的精品景點和活動項目,使游客在享受最美黃茶園的同時,還可吃到特色茶葉菜,品到上好的縉云茶,看到精彩的茶藝表演,親身體驗到采茶、制茶的樂趣,使縉云茶產業融入仙都旅游,為旅游提供更加豐富新鮮的特色產品,從茶餐、茶飲、茶禪、茶療、茶居到觀茶、品茶、悟茶、采茶、制茶、購茶等環節環環相扣,構建出獨具地域特色的茶旅產業鏈。二要準確定位在上海、杭州乃至長三角大中型城市的數百萬都市中青年工薪階層上,充分引導金麗溫高鐵“貼地飛行”而來的大中城市工薪階層成為生態養生休閑旅游的主要消費群體,讓他們在縉云體驗生態茶園農耕田園文化,參與采摘、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屋;三要更新服務理念,體現生態養生休閑旅游的特點,迎合消費者心理,提供優質個性化服務,要顛覆傳統的旅游服務理念和管理方式,服務游客于無形,提供輕松自在的服務,讓各地游客感受到置身于秀山麗水生態茶旅的美麗而靜謐和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源遠流長的意境,使仙都旅游與縉云茶產業真正實現良性互動,互惠雙贏。

(責任編輯:蔣文倩)

S571.1 文獻標示碼:A

1006-5768(2016)03-102-04

2016-04-29

楊廣誼(1966-),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茶葉栽培與加工技術推廣工作。

猜你喜歡
仙都黃茶縉云
人間仙都
“縉云燒餅”火了
黃茶一盞脾胃舒
岳陽黃茶悶黃機械化研究與探討
做精特色產業的探索和實踐
《中國茶葉標準化工作》系列講座之五中國黃茶標準化工作十年
仙都美照
海上仙都
First Man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