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廩實中寫輝煌
——吉林省糧食工作紀實

2016-03-28 17:54
吉林農業 2016年16期
關鍵詞:倉容吉林吉林省

倉廩實中寫輝煌
——吉林省糧食工作紀實

用占全國4%耕地面積,生產出占全國的6%糧食。其中商品量占全國的10%,出省外銷量占全國的12%,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平衡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這就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吉林省。

作為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多年來,吉林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始終把保護農民利益擺在首要位置,堅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讓農民在政策上有保障,市場上得實惠;始終把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筑牢底線抓收購拓寬渠道促銷售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糧食部門5年累計收購糧食3798億斤,同比增加1583億斤,增幅72%。其中政策性糧1587億斤,占總量的41.8%。在糧食連年豐收、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確保了農民應賣盡收。

過去5年,全省累計銷往省外原糧和加工產成品折糧2007億斤,占全國糧食流通總量的12.2%,為銷區提供了穩定的糧源保障。

近5年,吉林省糧食連年豐收、商品量逐年增加,市場需求不足、糧價持續倒掛,大量糧食集中入庫、有效倉容不足,加之政策調整頻繁,抓好糧食收購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

面對復雜形勢,吉林省各級糧食部門認真執行國家政策,落實“五要五不準”收購準則,讓農民就地就近賣糧、賣明白糧、賣放心糧、賣舒心糧。

與此同時,在糧食階段性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省糧食局抓住國家增加地方儲備有利契機,積極探索異地代儲、代購代儲、輪換代收業務,加強產銷深度合作,與京、津、滬、閩等12?。ㄊ?、區)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促進了糧食銷售,為企業收購農民余糧騰出了空間。

此外,為幫助種糧農戶增收,實現“富民”目標,近兩年,吉林省各級糧食部門充分發揮地域生態優勢,整合大米品牌,強化宣傳推介,創新營銷方式,“吉林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力帶動了種稻農戶增加收益。

2015年,為集中打造吉林大米品牌整體形象,吉林省糧食局啟動了“吉林大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組建了以7戶企業為核心的產業聯盟,建立了“吉林大米網”銷售平臺,開設了675家直營店,設立1100多個商超銷售專柜,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

推進“糧安工程”提升糧食流通能力

連年啟動的政策性糧食收購,帶動了吉林倉儲設施建設的投入,而政策性糧食調銷,為吉林省帶來了大量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力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29億元,是“十一五”的4.5倍。新增收儲能力1000億斤、倉容386億斤,分別增長156%、136%,在糧食產量十二連增的情況下,實現了應收盡儲。

全省糧食部門抓住國家加大主產區倉儲設施投入的有利契機,加快實施“糧安工程”,主動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協調地方配套,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勵社會多元主體投資,糧食流通設施極大改善。

5年來,全省收儲能力由570億斤提高到1570億斤,倉容由284億斤提高到670億斤。在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的形勢下,極大地緩解了收儲壓力,實現了應收盡儲。

按照“糧安工程”建設規劃,計劃到2020年,全省總倉容達到1000億斤,其中房式倉500億斤,簡易倉200億斤,儲糧罩棚300億斤,消除不合理露天囤垛。

未來3~5年,吉林省還要再建設330億斤倉容,其中房式倉85億斤,簡易倉45億斤,儲糧罩棚200億斤。目前,國家有投資,市縣有熱情,企業有積累,建材價格低廉,上述建設任務完全有能力完成,可最大限度地發揮投資效益。

充裕的倉容能力可以滿足常態下糧食儲存需要,消滅不合理的露天儲糧,又能有效利用本省糧食產量大、儲糧成本低的優勢,為銷區開展異地代儲業務。

“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將充分發揮倉儲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糧食收儲服務,做好建設、利用、提升三篇文章。

2016年,吉林省計劃新建倉容300萬噸、新增外運能力50萬噸、維修改造烘干能力300萬噸。爭取在每個地區至少建設3~5個示范庫,做到建設一個完善一個,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同時,鼓勵、引導、組織糧食收儲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參加銷區省糧食產銷合作會,開好產銷協作洽談會,搞好產銷對接,為南方省份代收代儲地方儲備糧、中央儲備輪換糧和生產經營貿易糧,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提高糧食倉儲服務業增加值。

對于現有倉儲資源,省糧食局強調收儲企業要多收糧、多儲糧、儲好糧,實現投資有回報,存糧有效益,確保糧食儲存安全。

扶產業塑品牌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糧食收儲加工企業是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主力軍,多年來,吉林省糧食收儲加工企業為保護農民利益、搞活糧食流通、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入統糧油加工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8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3441億元,年均加工轉化糧食350億斤。特別是玉米深加工能力穩定在300億斤,位居全國第二。

作為糧食主產省,發展產業經濟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訴求,也是打造糧食強省的必由之路。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形勢的變化,吉林省迅速調整經營策略、轉變經營理念,實現糧油加工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吉林省糧食加工業發展起步早、基礎好,加工工藝、產業鏈條走在全國前列,發展產業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目前玉米深加工產能300億斤,年加工200億斤;稻谷加工能力400億斤,年加工100億斤。

同時,吉林省還存在大米加工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產業積聚效應差;玉米加工產品缺少品牌支撐,初級加工產品產能過剩;雜糧雜豆還處于原字號營銷階段,數量優勢沒有轉化為質量效益和價格優勢,產糧大省還不是糧食經濟強省。

省糧食局緊緊抓住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有利時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品牌建設為引領,以糧食加工轉化為引擎,以全產業鏈模式為路徑,加速實現糧食行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為此,吉林省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從打造“吉林大米”品牌入手,組建吉林大米產業聯盟,不斷完善吉林大米的生產體系、標準體系、銷售體系,以大品牌整合小品牌,以大聯盟帶動小聯盟,加快省內大米資源整合。

據了解,2016年“吉林大米”要在銷區新建直營店50家,商超專柜200個,銷售中高端大米15億斤,比上年增長50%,實現產值120億元,比上年翻一番。通過中高端大米帶動,大米銷售平均價格由每市斤3.00元提高到3.50元。

目前,國家對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已經啟動,糧食收儲體制機制將隨之發生根本性變革,企業靠政策吃飯,靠補貼發展的經營理念將難以為繼。

吉林省糧食部門要求涉糧企業利用好政策性糧食庫存較高、效益較好,糧食購銷企業的生存有保障的有利時機,及早研究謀劃,利用自身收儲資源,為加工企業和銷區代收代儲,主動融入產業鏈條和全國大市場中,在服務糧食產業經濟和區域糧食平衡過程中求生存謀發展。同時,鼓勵省內糧食加工企業按照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生產的分工,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方式,組建一批集產、儲、加、銷于一體的、在省內外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逐步引導企業“扎堆”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逐步打造較大規模的糧油加工產業園區。

回顧過去,吉林糧食人懷著敢于挑戰的勇氣,揮灑著辛勤的汗水,走過了成效卓著的發展之路。

展望未來,吉林糧食人將以嶄新的姿態、堅實的腳步,全力以赴抒寫吉林糧食事業的輝煌篇章。

猜你喜歡
倉容吉林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卷
吉林卷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圖片
江蘇儀征:精準發力騰倉容
湖北谷城:吸納社會資本建倉 緩解倉容緊張
淮安市淮陰區:多措增加夏糧收購倉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