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甲彈的長度和穿甲威力之間有什么關系?

2016-03-29 16:36
兵器 2016年4期
關鍵詞:脫殼尾翼彈藥

陜西讀者楊全問:穿甲彈的長度和穿甲威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對這個問題,本刊特邀彈藥材料專家洪偉先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回答。

穿甲彈是以其動能為基礎穿透硬質和半硬質目標為主要對象的彈藥,一般也稱為動能彈藥。長桿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由風帽、彈體、尾翼等部件組成。彈體內部有一根細而堅硬的彈芯,能將大量動能集中作用在裝甲很小的面積上,就好像用錐子扎鞋底一樣,擊穿很厚的裝甲。擊穿裝甲之后,高速高溫飛濺的裝甲碎片和殘余的彈芯殺傷裝甲目標中的人員、破壞其中的裝備。在穿甲的過程中,彈丸的能量消耗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1裝甲的彈性變形;2裝甲的非彈性形變;3彈丸材料的破壞(熱效應和應力脈沖);4形成碎片的飛散;5裝甲材料的受熱破壞。

為了提高穿甲彈的性能,出現了用高密度鈾合金(比如美軍使用的貧鈾穿甲彈)和鎢合金(比如德國的DM-53)制作彈芯的穿甲彈,它們的穿甲能力更強,對目標的毀傷效果也更好,成為大多數國家優先發展的主力彈藥。

穿甲彈的長度是彈的重要指標。實際上我們應當考察的要素是彈芯長度和直徑的比例,也就是所謂的長徑比。如果長徑比不夠大,會導致飛行體外形偏短粗,空氣阻力太大,飛行過程中動能損失多,影響穿甲威力。而且彈芯在侵徹時自身亦會有消耗,因此必須有足夠的長徑比。但是長徑比過大,會導致飛行時的章動加劇,精度和強度都下降,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

目前正在使用的穿甲彈,其長徑比可達12~20甚至更高,初速可達1500~1800米/秒,1000米飛行距離上的速度損失是初速的3%~8%,并具有顯著的后效作用。

最早投入實戰的長桿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以色列的M111。它采用了世界上首個采用超高速旋轉鍛造工藝制造的高密度鎢合金彈芯。在1982年黎巴嫩沖突中正面擊毀了不少敘利亞陸軍的T-72坦克,震動了國際軍界。它長度為485毫米,彈芯直徑約33毫米。

當今比較著名的穿甲彈有美國的M829型120毫米彈,桿長627毫米,2000米距離穿深540毫米;改進后的M829A3長度達到892毫米,實測的極限穿深曾經達到900毫米的水平。德國的DM53型120毫米彈長度646毫米,彈芯直徑約21毫米,用55倍徑RH 120滑膛炮發射時,曾經打出過超過1米的穿深。

中國在1980年前后開始研制長桿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先后研制了100毫米、105毫米、120毫米和125毫米4種口徑的不同型號,都具備了正面擊穿當時國外先進主戰坦克的能力。其中99A坦克配用的125毫米穿甲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猜你喜歡
脫殼尾翼彈藥
口徑的選擇 What Is the Proper Caliber?
“翼”起飛翔
好戲在后面
飛機秘密檔案——尾翼
堅果脫殼專利技術綜述
把GoPro扔上天拍照最妖艷的視角
微觀航母之彈藥貯運作業(上)
關于牡丹籽脫殼加工工藝的探討
花生脫殼機械發展研究
奇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