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料庫驅動下的外語詞匯教學

2016-03-29 05:42趙連振
關鍵詞:詞項建構主義

趙連振

關鍵詞:語料庫驅動;詞項;建構主義

摘要: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更新了人們對語言本質和語言教學的觀念。語料庫語言學對語言運用的重視為語言描寫帶來了概率分布的視角,從而揭示了語言的概率性特點;語言的習語原則以及詞項中心語言觀推動了對意義單位的認識,并且消除了語言中詞匯—語法的二分對立;語料庫驅動方法推崇的“探索/描述”法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的教學的建構主義觀點?;诖?,語料庫驅動下的外語詞匯教學體現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兩方面。在教學設計上,語料庫可以輔助外語詞匯教學的詞項教學、近義詞辨析教學以及指導學生利用語料庫開展寫作自主糾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從建立微型語料文本和自建個人教學語料庫兩個方面獲取語言素材。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5)04-0044-08

Corpusdriven Foreign Vocabulary Pedagogy

ZHAO Lianzh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Key words: corpusdriven; lexical item; constructivism

Abstract: Findings in corpus linguistics have updated peoples views 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emphasis put on corpus linguistics on language usage brings the distributive perspective to language description, showing that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cy. Idiom principle and the theory of lexical items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 units and dissolve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lexicon and grammar in language. The “exploring/describing” method advocated by corpusdriven approach also fits in with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pedagogy. In terms of teaching desig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can be undertaken: (1) the teaching of lexical items, (2) the teaching of synonym discriminations and (3) students error correction in writings by use of corpora. In teaching, there are basically two ways to obtain appropriate language data: (1)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texts and (2) the creation of teachers personal teaching corpora.

一、引言

長期以來,語法教學占據了外語教學的核心地位,而伴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研究者開始重新審視詞匯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1〕。當下,主流的外語詞匯教學注重意義的方法(meaningbased approach),教師偏重外語詞匯意義的講解,而忽視其用法以及在使用中的意義建構;在教學素材上,教師遵循理性主義(rationalism)語言觀,將內省生造的語句當作例句來講解,而這種語句反映不出詞匯真實的使用情況,而且授課時以教師單方面的講解為主而較少與學生互動。這些都將制約外語詞匯教學的合理性與效率。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帶來了外語教學理念和范式的轉變,語料庫研究學者何安平認為,詞匯教學是語料庫資源和研究手段應用于外語教學時間最早和成果最多的一個領域〔2〕。在此本文擬探討語料庫驅動下的外語詞匯教學的理論基礎,并以英語詞匯教學為例來分析語料庫在外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二、術語的界定

在語料庫語言學陣營中存在若干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語料庫指導的方法(corpusinformed approach)、基于語料庫的方法(corpusbased approach)以及語料庫驅動的方法(corpusdriven approach)。以上三種方法中對語料庫的依賴程度不同,目的也存在一定差異〔3〕。語料庫指導的方法間接地把語料庫信息運用于教學尤其是教學材料的編寫中,語料庫主要起到指導性的作用;而基于語料庫的方法是一種“假設驗證法”(hypothesistesting),研究者根據現有語言理論提出假設,然后到語料庫中尋找實例驗證假設;在語料庫驅動的方法中,語料庫處于絕對地位,研究者對語料庫中的語言現象進行歸納分析,得出語言使用情況的假設或新的結論,因此該方法是一種“探索/描述法”,基本程序是“觀察—假設—歸納—理論整合”。從以上分析可知,基于語料庫的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傳統研究的延續,只是其使用的數據是源自語料庫中的真實數據。與之不同的是,語料庫驅動的方法則擺脫任何已有理論,通過解讀語料庫中大量真實的數據來揭示語言鮮為人知的規律,因此這種方法體現了語料庫研究嶄新范式的精神實質。鑒于此,我們將語料庫與外語詞匯教學相結合的全新教學方法稱為“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

三、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理據

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理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語料庫語言學帶來的嶄新的語言觀,包括基于頻數的語言觀和詞項中心語言觀;二是現代教育理論中的建構主義教學觀。

1.基于頻數的語言觀

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成果為人們帶來了有關語言本質和語言教學的新觀念,其中包括基于頻數的語言觀,即語言使用的頻繁程度影響語言的結構、意義和功能。對語言使用頻數的關注體現了語料庫語言學與喬姆斯基(Chomsky)語言學對語言研究目的的不同見解,即有關“可能性語言”(language as possiblity)還是“概率性語言”(language as probability)的爭論〔1〕。語料庫語言學認為語言描述(或理論)的目的是解釋哪些語言現象是“很有可能的”(What is probable),換言之,其研究對象是“概率性語言”,即研究語言的使用問題。而喬姆斯基語言學感興趣的是哪些語言現象是有可能的(what is possible),其研究對象是“可能性語言”,也就是語言能力或語言系統。由于喬姆斯基語言學以解釋人們的語言能力或語言知識為研究目的,語言學家在闡明語言規則時就通常根據直覺和內省來自我構建語句,但他們不太關注創造的語句是否可能運用于現實語境。一些日常交流中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怪誕句子常被當作研究對象,如喬姆斯基著名的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這例就經常被分析。這句話是符合語法的,但是這句話卻違反語義規則而不可被接受。相對于喬姆斯基語言學注重語言能力的描寫,語料庫語言學認為語言系統是從具體的語言使用中概括獲得,并通過語言使用具體呈現出來的,因此從語言系統及其使用兩方面來進行語言描述就十分合理了。在語料研究方面,語料庫語言學關注的是語言的運用,研究對象是反映語言實際使用情況的例句,這種對語言運用的重視也使得計算機語料庫語言學為語言描寫增添了概率分布的視角(distributive perspective)。語料庫研究揭示出了不同詞匯在語言中的使用頻率存在巨大的差異這點,如為數不多的詞匯占據了文本的絕大多數內容,而且越來越多的語料庫研究證據顯示了哪些詞匯和語言現象是最有可能被語言使用者遇到的,從而最值得在教學上投入時間〔1〕??梢?,語言的分布信息可以影響外語詞匯教學的內容,通過將精力集中于語言的常規使用而非例外,教師則可以幫助學習者提高外語習得的效率。事實上,受到“基于頻數的語言教學觀”的影響,國外研究者已經提出外語教學的“詞匯大綱”,認為外語教學首先要從目標語中最頻繁出現的詞匯及其最核心的意思和最常用的搭配入手〔4〕。

2.詞項中心語言觀

與“基于頻數的語言觀”密切相關的是,語言的正常運用中存在相當數量重復出現的預制結構或型式,而且這些再現的語言型式具有“習語性”而非生成性。這表明在組合軸上,詞匯的組合不僅依賴句法—語義規則,還要遵循語言社團潛在規定的制約因素。因此,Sinclair提出了語義在文本中產生的兩條原則:“開放選擇原則”(openchoice principle)和“習語原則”(idiom principle)〔5〕。前者認為語義構建是“空缺填補”(slotandfiller),文本被視為一系列“空缺”,由滿足局部限制條件的詞匯來填充,在每一處空缺幾乎任何詞都可能出現。而后者指出語言使用者具有大量的半預制性語塊(semipreconstructed chunks),盡管這些語塊看似可以進行成分分析,它們卻通常作為一個整體在使用。至于兩者的關系,Sinclair認為通常的文本大多是經歷了非詞匯化、通過“習語原則”的運用構成的,只是偶爾轉向“開放選擇原則”。該論斷的一個佐證是,語言中的高頻詞的詞義往往難以確定,換言之,這些高頻詞的詞義具有很大的附屬性,導致人們只能談其用法,不能談其詞義。因此,“習語原則”也改變了傳統語法將單個詞視為語言中最小表義單位的觀點,取而代之的是詞項(lexical item)作為構建語言意義的最基本單位。

Sinclair提出意義體現于多個詞及語法結構共選(coselection)構成的短語(詞項)之中,因此詞項(lexical item)是一種高于單個語詞、擴展性的語義單位〔6〕。五種類型的共選關系構成了詞項的組成成分:其中必選共選關系為核心詞(core)及語義韻(semantic prosody)〔6〕。核心詞為研究者的觀察中心,是不變的量。語義韻體現說話人/作者的態度、意圖或感情取向,決定整個詞項的意義以及其余四類共選關系的選擇。其他三個可選共選關系包括:(1)詞匯搭配(collocation),指核心詞與其他詞語的共現,通常前后間隔不超過4個詞;(2)語法搭配或類聯接(colligation),指核心詞與語法結構的共現,主要是語法詞類的頻繁組合;(3)語義偏好(semantic preference),指與節點詞共現的、具有相同語義特征的一組詞,它關注慣常搭配詞的語義特征或類別。Sinclair提出了詞項四層意義關系的描述框架:第一層關系是詞匯搭配,第二層關系是語法搭配或類聯接,第三層關系是語義偏好,第四層關系是語義韻。以上四層關系抽象程度逐層遞增,詞語搭配關注的是與核心詞搭配的單個的、具體的語詞,類連接關注的是搭配詞的語法類別,語義偏好關注語義的相似而不管詞類如何,語義韻則散布于多個詞的范圍內,是形成整個詞項意義的決定因素。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作為語義的單位,詞項打破了詞匯與語法之間的隔閡,集結構和功能于一體〔3〕。在結構上,詞項可以是慣例化的短語(conventional phrases,包括完全固定的習語和相對靈活的慣用詞組,即詞匯搭配和語義偏向),還可以包括非連續的語法型式(如it is+adj.+that...即語法搭配或類聯接);在功能上,詞項還具有語用功能(即語義韻特征),包括抽象的說話人意圖及交際功能。詞項的提出使得傳統上語法—詞匯的對立得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語法型式與詞匯結合的詞匯語法(lexical grammar)〔6〕。在外語教學上,“詞項中心語言觀”產生了詞匯中心教學法這一理念〔7~8〕,其主要特點是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語言是通過結構功能一體的各種詞項連綴而成的,而不是將孤立的單詞或句子作為語言的基本學習單位。

3.建構主義教學觀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教學觀是在批判和發展傳統教學觀的基礎上形成的。侯萬春認為,建構主義理論的形成受到了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斯基(Vygotsky)的歷史文化心理學理論、奧斯貝爾(Ausubel)的意義學習理論以及布魯納(Bruner)的發現學習理論的影響〔9〕。皮亞杰用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四個基本概念來闡述個體認知結構的活動過程,他認為學習過程就是經由同化和順應、不斷產生新圖式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主體與客體相互影響的一元論觀點,而“建構”作為建構主義理論的第一規則,由馮·格拉瑟斯菲爾德(Von.Glasersfeld)在1984年提出。他認為人對知識的獲取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這一觀點表明認知的過程是主動的、是個體或個人的,而有意義的學習只能是根據個人的先前知識或經驗,通過個人積極地探索來完成。

傳統教學觀則否定能動性和主動性在學習中的作用,不能認識到兩者對學習者多方面的影響,如認知方式、學習動機、情感和價值觀等。因此,傳統教學中教師傳授是主流模式,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是機械的和被動的。建構主義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心地位,這意味著學生將從被動接受外部刺激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主動參與、發現、加工信息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與此同時,教師則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活動組織者。就外語詞匯教學而言,我們認為只有在教學中摒棄詞義加例句這種注入式的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學習,主動構建自己的外語詞匯語義和用法知識,才能提高外語詞匯的運用能力。語料庫驅動的方法是一種“探索/描述法”,受這種方法的影響,Johns提出了“數據驅動學習”(DDL,data driven learning)的理念〔10〕,將語言學習者作為研究者,教學遵循“觀察—假設—歸納—理論整合”的程序,這符合建構主義教學觀提倡的探索學習精神。

四、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應用

語料庫語言學和建構主義教學觀為語言教學提供了新的理念,但任何語言教學理念的實施和應用都應該結合日常教學實際進行適應性協調。因此,語料庫的資源和技術要進入課堂教學也必須經歷教學加工。何安平認為語料庫的教學加工有兩個層面:一是對語料庫作為教學資源的加工,主要指利用語料庫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二是語料庫作為教學手段的加工,這涉及語料庫輔助課堂教學的實施技術和教學效果評估等〔11〕。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在實施時要考慮以上兩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

語料庫語言學倡導基于頻數的語言觀和詞匯—語法合一的短語理念,而語料庫特有的詞頻表、語境共現等技術手段為詞匯深度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操作、可觀察的方法和步驟。以詞頻為基礎,按照從詞匯到短語的觀察思路,我們可以利用語料庫輔助外語詞匯教學的以下幾個方面:1.詞項教學;2.近義詞辨析教學;3.指導學生利用語料庫開展寫作自主糾錯。

1.詞項教學

詞項理論揭示的是,意義的單位通常不是一個詞,而是兼有形式和功能的多詞單位。換言之,當語詞表達某一意義時,它總會與某個詞或某類詞搭配,通常會出現在某種語法型式(pattern)中,而且時常具有特定的語用功能。因此,外語詞匯教學中孤立地教授語詞的形、音、義以及少量詞組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將重點放在反映詞匯知識深度的典型用法(即語法型式或類聯接)與搭配上,進而觀察、分析其語義韻。計算機語料庫技術為以上詞匯知識的實現提供了便利條件。語料庫特有的語境共現界面能夠批量地呈現目標詞的使用語境,并由此帶出目標詞與周圍的詞共建短語詞塊的詞匯搭配范式、語法范式、語義功能以及語用功能等。例如,教師在進行brink一詞的“邊緣”意義的教學時,可以檢索BNC(英國國家語料庫。BNC作為當代英語本族語語料庫可以展示當代英語中詞匯的真實使用情況),從而得到以下該詞作為節點詞的語境共現行(KWIC Concordance,即呈現節點詞所在語境的索引行,見圖1)。

Bringing them to thebrinkof consummation and then forcing them to retreat either because of a

sipping a champagne so dry it tastes like flint, on thebrinkof old age.

As Bosnia pulls back from the brinkof peace, we look at why the Bosnian Serbs rejected the Vance-Owen

in skyscrapers when the city of New York was on thebrinkof bankruptcy.

rlands would push the several religious parties to thebrinkof what would be a dramatic decline in support.

mes intense as the vast seascape is viewed from thebrinkof the cliffs.

a time when many people thought Britain was on thebrinkof popular revolution.

He said the country is on thebrinkof a tourism explosion which could end in disaster for the local comm

crisis of September 1938, which took Europe to thebrinkof war, did produce the kind of public response which popular frontists

two visit Riaaindale and it drives them almost to thebrinkof distraction.

圖1brink在BNC中的語境共現行片段①

通過分析索引行,我們可以得出該詞的典型用法和搭配,可知brink常用于on/to the brink of這一典型短語結構中,其搭配詞往往表達的是不太好的事物,通常搭配old age,bankruptcy,war,distraction等。因此可以斷定該詞往往表達消極的語義韻,使用這類詞通常表示將有壞的事情發生。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因英語本族語語料庫很龐大,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單詞都分析,否則會大大增加備課量,因此有學者建議語料庫檢索可以和學習詞典結合使用〔3〕。當代英語學習詞典是利用語料庫編纂而成的,詞典提供了每個單詞概括好的典型意義和用法,而且教師還可以利用語料庫找到更為典型的例句,特別是那些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以及個性化的例句。

2.近義詞辨析教學

近義詞辨析是外語詞匯教學的一大難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定義加描述”的方法對工具書中近義詞定義的描述進行比較,并輔以翻譯和少量例句來區分近義詞。這種做法有一些弊端,因工具書的解釋過于抽象,而且缺乏足夠的實例,因此學習者很難真正把握近義詞之間的區別,在產出方面更是難以做到胸有成竹〔12〕。但詞義一般是通過語境體現出來的,因此分析語境是辨析近義詞的有效方法。語境指在宏觀上語詞出現的語域,也指微觀上語詞所處的詞匯句法環境。語料庫所提供的豐富的實例、詞頻分布信息及其特有的語境共現功能,為近義詞辨析及其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捎萌缦路椒ɡ谜Z料庫進行近義詞辨析:(1)統計近義詞在語料庫不同語域中的詞頻分布差異;(2)統計近義詞的顯著搭配詞,通過其搭配規律,總結其類聯接、搭配偏向以及語義韻等語言特征的差異,從而達到區分近義詞的目的。例如,happen與occur是經常容易混淆的詞,我們首先要考察這一組詞在不同語域中的詞頻分布差異,利用COCA(美國當代語料庫)的分語體檢索功能可以得到答案。COCA語料庫可以提供檢索詞在SPOKEN(口語語體)、FICTION(小說語體)、MAGAZINE(雜志語體)、NEWSPAPER(報紙語體)以及ACADEMIC(學術語體)五種語體中的出現頻率。經查詢可知,happen在口語語體中出現的頻率是每百萬形符(token,相當于單詞)295.05次,在所有語體類型中最高;而occur在學術語體中出現的頻率是每百萬形符(單詞)107.04次,在所有語體類型中最高②。因此,happen主要用于口語體中,而occur則更多用于學術或正式文體中。

而且,我們還可以考察兩個詞的搭配差異。利用Sketch Engine(A.Kilgarriff設計的在線語料庫索引工具)的“詞語速描”(word sketch)功能,可以獲取特定詞的詞匯搭配以及語法搭配特征。

在詞匯搭配上,happen的典型主語為accident,incident,tragedy,attack,change等;occur的典型主語為error,incident,death,event,thought,reaction,phenomenon等??梢钥闯?,happen的搭配詞通常是表現出消極趨向的語義詞,而occur搭配的詞在詞義上則更為寬泛,且多為抽象名詞。

在語法型式(pattern)上,happen主要用于三種結構:(1)happen+to+verb(如And it happens to have come all right.);(2)it+happen(如but it just happened that there was also a scratch side);(3)happen+Prep+N/Pron+Ving(如So 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tape being produced in Wrexham?)。而occur常用的三種結構是:(1)occur+Prep+N/Pron+Ving(如Or had that transition occurred without her noticing it?);(2)occur+Prep+wh(如Similar strata occur in what is left of the Westphalian Coal.);(3)there+occur(如...there occurred a democratization in funerary beliefs.),可見兩者在用法上也有差異。

語料庫驅動的方法通常將近義詞的區別以定量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比工具書中抽象的解釋更能有效地區分近義詞。在實踐中,教師不用直接分析大型本族語語料庫中提供的索引行,而是直接可以利用一些在線網絡搭配程序進行簡單查詢,如可以用Just The Word(一免費詞匯搭配查詢網站)和Sketch Engine等進行查詢,它們可以更為便捷地獲取詞匯的搭配信息。但應注意這些搭配程序通常是針對某個語料庫開發的,語料庫中的語料是否具有代表性會影響分析的結果。此外,在近義詞辨析上,語料庫驅動的方法與傳統的辨析方法是相互補充的。語料庫可以提供充足的實例來說明問題,能有效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傳統的辨析工具(如紙質詞典)則突出對詞語的定義、用法的闡釋,因而在確認詞語定義、總結歸納用法方面則更具優勢。

3.寫作自主糾錯

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還可以輔助學生解決外語寫作中的詞匯使用問題。其教學設計是,教師標注出學生習作中的詞匯使用問題,學生則借助語料庫索引行的例句,發現和總結錯誤的原因。在這種自主糾錯過程中,語料庫起到了旁觀者和批判者的作用,因此Tim Johns將其稱之為“觀棋者”(Kibbitzer)活動〔10〕。如學生作文中有以下句子:For my personal sense,Hester is a magnificent woman fighting for……教師在批閱中會發現For my personal sense表達不準確,于是將其標出反饋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學會檢索語料庫,以便自主糾錯。如在Webcorp.在線語料庫以for my personal sense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會得到圖2展示的結果。通過分析可以觀察出for my personal sense經常和of搭配使用,表示某人對某物的理解,而非“在某人看來”之意。因而學生作文中誤用了該表達,應該改為For my part短語。

(1)http://waterfordschool.org/news/archives/2014/02/Text,Wordlist,text/html,UTF8(Contenttype),20140201(Body near ‘Last Modified)

1:slice of temperate rainforest was the genesis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place.Sense of place,sometimes referred to

(2)http://folioweekly.com/CarolineLathanStiefelDrawinginSpaceatProjectAtrium,10453 Text,Wordlist,text/html,UTF8(HTML source), 20140723(Body near ‘Last Modified)

2:she says.“When I make things,too,its also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wonder and surprise.I truly do not know what”

(3)http://www.thumbtack.com/StylebyTrevaSpencerIA/service/1089069 Text,Wordlist,text/html,IS08859_1(Contenttype),20140609(Body near‘Last Modified)

3:Falls, SD twice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style and was on the cover in 2010.Call or

(4)http://aquarterlifecrisisblog.com/tag/community/Text, Wordlist,text/html, UTF8(Contenttype),date unknown

4:like to share with you. Though this is directed for my personal sense of self vs.community,I think they can be

在傳統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詞典的使用較之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更為普遍,但學習詞典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1)典型例句不夠。紙質學習詞典由于受篇幅限制不能提供足夠的例證,尤其是“復雜結構”例句收集的就更少。例如,in the sense that這一結構常見于正式的(或學術)文體中,但在單語學習詞典以及雙語詞典中都沒有這方面的例證,學生只能查詢語料庫,或“有道在線詞典”(該詞典以網絡抓取為技術支持,本質也是在線語料庫),以獲取足夠的例證來把握這類結構的用法。(2)滯后性。一些最新的詞匯在普通詞典甚至在傳統語料庫中很難檢索到,即使檢索到,也只有有限的例句。而Web語料庫能夠檢索到最新的詞匯,并提供豐富的語境〔13〕,因此,(網上)語料庫擁有傳統詞匯教學工具所不具有的優勢,可以起到對學習詞典的補充作用。當一些表達或語言點沒有出現在學習詞典(如:...cannot tell where ... ends and ... begins等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結構)或沒有充足的例證時,學生就可以檢索語料索引行,從中得出正確的搭配和使用型式。而且,大多數語料庫都支持通配符功能(wildcards),這就為查找外語表達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二)教學實施

語料庫驅動的方法為外語詞匯教學提供了嶄新的范式,但是將數據量龐大的語料庫直接運用于外語教學中,還需考慮語料的適切問題。因為大型語料庫在外語詞匯教學方面仍有若干問題,如數據量龐大、語料來源混雜、不分難度和語言使用場合、教學加工費時費力〔14〕以及付費使用帶來的共享困難〔13〕等問題。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探索獲取合適的語言素材的途徑,這主要可從兩方面進行:1.建立微型語料文本;2.自建個人教學語料庫。

1.創建教學微型文本

微型文本(minitext,minifile)是通過檢索工具從語料庫中得到的包含一定數量索引行的文本,是大型語料庫龐大的信息濃縮和聚焦〔3,11〕。獲取微型文本的途徑是進行科學抽樣,即先對大型語料庫進行檢索,得到索引行后將其保存到一個文件中,然后從這些索引行中找出符合學生語言水平的典型的例句信息。在選取過程中,教師要考慮語例的詞匯難度和語法難度,以適合學生的語言水平。選取的典型例句應該是少而精的、來自語料庫,且涵蓋各種詞匯使用范式的索引行,將其保存為小型電子文本就可以應用于教學了。當然,必要時還可以對微型文本進一步加工,使每行語例具有完整的語義、調配索引行字體和顏色,以凸顯局部語料特征,從而減少學生閱讀負擔。

在建設微型文本過程中,除了人工挑選索引行外,還可以利用語料庫工具自動獲取索引行。如Wilble等就開發了Lexical Difficulty Filter工具,可以從真實的語料索引行中進一步篩選符合學生難度的例句〔14〕。受其啟發,許家金等又開發了“基于語料庫的例句提取工具(BFSU Sentence Collector 1.0軟件)”,該索引工具內置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與四級詞表,能呈現含有檢索詞的整句;另外用戶可以根據句子長度和句子中的新詞數(未出現在四級詞表中的單詞)來篩選例句④。索引工具的開發為微型文本的構建提供了便利,同時也促進了語料庫成果向外語教學的轉化。

2.建設教師個人教學語料庫

個人教學語料庫是為外語教師教學和其教學對象自主學習而建設的語料庫。作為專門語料庫(specialized corpus),個人教學語料庫在外語教學中具有大型語料庫無法比擬的優勢,如:(1)極強的教學針對性和實用性,語料的選擇能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需求;(2)能及時更新尤其是時事、科技等語料;(3)可靈活標注等〔11,15〕。因此,個人教學語料庫比大型通用語料庫更適合日常外語教學。

建設個人教學語料庫核心要素是語料的選擇、分類和整理。在語料選擇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若干原則,包括語料的語域定位(口語、書面語)、典型性(本族語者語料、題材的平衡等)、時效性(反映當代語言規律)、難度(“可理解輸入”)以及趣味性等〔16~17〕。至于語料的來源,則可以廣泛取自報刊雜志、網頁、電子文檔以及電影字幕等資源;收集的語料應按實際教學需要進行科學分類;分類可適當參考一些大型語料庫分類標準,但個人教學語料庫有自己的特點,語料分類應以教師為主。此外,分類整理后的語料一般選擇“純文本”格式保存,文件名也應保持統一,并盡可能多地體現分類信息。為滿足教師提取特定類型詞匯的需求,在語料整理過程中還要進行語料的附碼??紤]到個人教學語料庫的實用性,除了提供常見的詞性附碼(PartofSpeech tagging)和句法附碼(Grammatical Parsing)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并結合軟件特點對部分語料做關于背景信息、主題或語篇類型、修辭等多方面的創造性標注。

此外,在教學實施中還應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語料庫應用外語詞匯教學固然具有很多潛在優勢,但是由于相當數量的學習者對語料庫不甚了解,教學的效果勢必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了解學習者在接觸語料庫時遇到的困難,進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料庫驅動方法的教學實施效率。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了解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在使用語料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傊?,探索語料庫驅動的外語詞匯教學不能止于理論探討,更應解決實踐應用問題,這樣才能使這種新方法發揮最大作用。

五、結語

從理性主義到實證主義,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更新了人們對語言本質和語言教學的觀念。首先,語料庫語言學對語言運用的重視為語言描寫帶來了概率分布的視角,從而揭示了語言的概率性特點。其次,語言的習語原則以及詞項中心語言觀推動了對意義單位的認識,消除了語言中詞匯—語法的二分對立。此外,語料庫驅動方法推崇的“探索/描述”法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倡導的建構主義教學觀點。鑒于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語料庫語言學將深刻影響外語(語言)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但是,目前將語料庫語言學直接運用到外語教學中還要解決若干實際問題,主要包括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實施,這也是亟待研究者和教師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注釋:①

檢索結果截取于BNC2(光盤版),檢索于2014/8/23。

②數據來自COCA語料庫在線語料庫,網址:http://corpus.byu.edu/coca/,檢索于2014/8/23。

③檢索結果截取于Webcorp.語料庫,網址:http://www.webcorp.org.uk/live/,檢索于2014/8/23。

④BFSU Sentence Collector 1.0 軟件的介紹見外研社iresearch外語學術科研網之科研工具介紹部分,網址:http://www.iresearch.ac.cn/info/method/keyangongju_2.html,檢索于2014/8/23。

參考文獻:〔1〕Kennedy,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88,270-273,281.

〔2〕何安平.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59.

〔3〕梁茂成,等.語料庫應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78,106,112,120.

〔4〕Sinclair,J.,Renouf.A.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C〕∥R.Carter,M.McCarthy.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8:140-160.

〔5〕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1991:109-115.

〔6〕Sinclair,J.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4:24-48,141-142,164-176.

〔7〕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ⅵ-ⅶ.

〔8〕Willis,D.The Lexical Syllabus:A New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ollins ELT,1990:ⅶ-ⅷ.

〔9〕侯萬春.建構主義教學觀與大學外語教學〔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3):78-81.

〔10〕Johns,T.Datadriven Learning:the Perpetual Challenge〔C〕∥B.Kettemann,G.Marko.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107,111.

〔11〕何安平.語料庫輔助英語教學入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75,118,142.

〔12〕楊節之.語料庫搭配檢索與英語同義詞辨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116):41-46.

〔13〕邢富坤.Web語料庫及其特征初探——與傳統語料庫的對比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108):62,64.

〔14〕Wible,D.,Kuo,C.H.,Chien,F.Y.,Wang,C.C.Toward Automating a Personalized Concordancer for Datadriven Learning:a Lexical Difficulty Filter for Language Learners〔C〕∥B.Kettemann,7G.Marko.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148-154.

〔15〕謝家成.個人英語教學語料庫的運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4,(96):34-36.

〔16〕梁茂成.利用WordPilot在外語教學中自建小型語料庫〔J〕.外語電化教學,2003,(94):42-45.

〔17〕謝家成.論個人教學語料庫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3,(91):27-30.

(責任編輯:楊珊)

猜你喜歡
詞項建構主義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計算機教育
奧卡姆和柏力對簡單指代劃分的比較*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自然種類詞項二難、卡茨解決與二維框架
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種新的微博短文本特征詞選擇算法*
多媒體技術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翻譯標準
英語詞項搭配范圍及可預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