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經濟法“雙重調整”的幾點思考

2016-03-31 23:19丁一
企業技術開發·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經濟結構問題探討經濟法

丁一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也隨之發生調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步驟。而在經濟結構與經濟法的合作發展環節中,經濟結構和經濟法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因此,需要對經濟結構的規范性和經濟法的立法結構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調整,即所謂的“雙重調整”,以期發揮經濟法的實際作用,更好地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問題,最終達到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目的。文章從經濟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之間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進行經濟法“雙重調整”的必要性,與此同時,對雙重調整中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法調整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闡述,凸顯經濟法雙重調整的過程中的矛盾挑戰,最終采取適宜的方式,發揮經濟法雙重調整的最優效果。另外還對經濟法雙重調整過程同經濟法所產生的矛盾問題。

關鍵詞:經濟法;立法結構;經濟結構;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F120.3;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09-0132-02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在此過程中經濟發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特征成為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如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結構升級調整,則經濟的發展終將衰亡,但如果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步伐過快,則相適應的經濟法、社會背景不能為其的順利轉型奠定基礎,同樣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因而對于兩者之間的雙重調整,相互適應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經濟法“雙重調整”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主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所在。所以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國家其他行業的正常運營發展。國家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發展經濟,但事物的是具有動態發展特點的,為了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要根據社會現實情況對經濟結構作出調整,從而擺脫一種經濟結構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極限”,因而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轉變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經濟結構的調整主要依靠來自于國家政府支持的相關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就是利用發揮市場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的作用,而法律手段即建立健全相關經濟法規、合同法規,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下經濟發展的規范性,合理性、科學性。而現如今,經濟法適應于傳統的經濟發展結構,對于正在轉型發展的經濟結構不具有直接的協作輔導意義。

縱觀經濟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經濟發展的有效性在法律政策層面上的推動維護。所以在經濟結構調整下,調整經濟法的適用性成為當前發展的主要形式。因而對于經濟法“雙重調整”的相關要點和問題的研究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描述可知,經濟法雙重調整是響應社會經濟結構轉型調整所出現的。但在當前發展的趨勢下可知,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主要出現“重政策而輕法律”的不足,為此需要加強經濟法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環節中的地位,加強對經濟法的規范結構和立法結構的調整,以適應在經濟結構調整環節對經濟法的需求,將經濟結構調整上升到依法的層面,提高經濟發展的法治化??傊?,經濟結構調整和需要得到經濟法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護。因而經濟法要根據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對法律中的規范結構和立法結構進行有效調整。

2 經濟法“雙重調整”兩大主題的關系

隨著改革開發、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當前社會經濟活動需要得到調整創新。而最主要的調整對象在于經濟發展結構和經濟法的調整。由此形成了我國經濟的雙重調整。

而對于經濟法而言,經濟發展決定上層建筑,在經濟結構發展的同時,經濟法中的結構規范性調整和立法調整兩方面共同組成了我國經濟法的雙重調整。這兩對關系之間形成密不可分的關系[1]。

2.1 經濟結構調整立足于經濟法的調整

通常情況下,經濟結構具有產業結構、投資結構、消費結構等多方面、寬領域的結構共同組成,其中涉及到的行業領域廣泛,因而對于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影響較大,對我國的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從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采取一定的財政政策對消費結構、分配結構等進行調整升級,緩和了我國的經濟供求關系,對于維護國家經濟穩定、社會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法中的結構規范性調整對于經濟結構調整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和支持,有利于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實現依法調整,從而降低調整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毛短沖突。例如,我國對于消費結構的調整主要是立足主于經濟法中結構規范性調整,因而在開展“家電下鄉”經濟活動時,電器行業主動生產制造了性價比較高的適合調整消費結構的產品,突出了結構調整后的政策性。而政策性發展是政府依法治國后所采取的具有法律性質的政策[2]。

2.2 經濟法的結構規范性調整立足于經濟法立法調整

經濟法中的雙重調整指得是結構規范性調整和競技立法體調整。一方面,是在法律層面上對現有的經濟關系做出調整,如消費結構關系中,通過立法改變人們消費能力不足,供方市場大于需求方市場的現有關系。另一方面,是經濟法中根據經濟結構的調整現狀,制定有利于其政策推廣、結構調整的法律條例和制度基礎。所以經濟法的結構規范性調整同經濟法的立法調整之間的關系同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法調整具有相似性。所以同樣是依賴與被依賴,推動和促進之間的關系[3]。

3 經濟法“雙重調整”過程中的幾大問題

3.1 經濟結構調整同經濟法的雙重調整中的突出問題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經濟法調整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但在事實經濟調整過程中,往往出現經濟結構調整優先于經濟法調整而存在。即經濟結構調整主要依賴于相關政策而出現,而與政策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卻未能提前制定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的本質上是對經濟主體的產業主權利益進行轉換調整,在此過程中,如果缺少法律約束,則容易產生經濟糾紛,對國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例如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向為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在此經濟結構發展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外貿政策、就業政策等實現對這一經濟結構調整行為的支持和幫助,但實際中,經濟法中不存在這一系列的對外貿易條例,就業條例等等??傊?,在經濟結構調整同經濟法的雙重調整中主要凸顯的問題為經濟結構發展缺少法治化管理。

3.2 經濟法結構規范性調整同經濟法的立法調整之間的 問題

在經濟法的雙重調整中,解決上訴的經濟結構調整的法律問題最主要的在于經濟法結構調整。其次是對經濟法的相關立法進行調整管理。當前經濟法的結構規范調整主要是對經濟法中原有的經濟活動的內在構成,如主體結構、責任結構等進行調整。而經濟法的立法的調整主要是側重對立法體系的相關條例等的調整,如對權責結構等的調整[4]。同時經濟法的結構規范性調整也依賴于經濟法的立法調整所具象化表現出來。但實際操作中,經濟法的立法調整同經濟法的結構調整不具有同時性特點,即有的時候經濟法的立法調整不能為經濟法的結構規范性調整提供法律法規指導。例如經濟法中的規范結構調整中具有兩大經濟主體,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二是接收調整的相關經濟行業主體。在經濟結構中,現有的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同,因而要求對不同經濟主體的繁雜的權責關系進行有效區分,如以國家為經濟主體,則在經濟法中的消費結構的調整上,主要是采用宏觀調控的法律條例進行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完善;而對于消費結構中的經濟行業主體而言,消費結構的經濟法的結構性調整就需要徹底劃分其中的消費權、分配權等。而經濟法的立法調整中則需要將結構調整中的一些政策、經濟主體經濟活動的開展等實現法治化管理。例如,在經濟結構調整下的某制造商行業,在實現企業的產業結構轉型的時候,經濟法要求重新設置相關的經濟條例,重新規劃經濟步驟等等,從而保證經濟法的結構調整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5]。

4 經濟法在“雙重調整”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不管是經濟結構的雙重調整還是經濟法的雙重調整,都要求對經濟法問題進行優化處理。這些經濟法問題包括多個主體問題,如宏觀方面的體制問題或微觀上的經濟主體的分配問題。因而強調經濟法的相關問題對于經濟法雙重調整具有重要的關系。而經濟法對于雙重調整問題和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一方面,經濟法的雙重調整協調規定了經濟活動中的各個主體之間的權責關系,例如,在經濟法的結構規范調整中,同經濟發展主體長久發展密切的權利因素為消費權、投資權、分配權等。由于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在于經濟效益,所以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如何有效把握各個經濟主體的權利分配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所在,使經濟活動能夠遵循法律制度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通過經濟法的經濟結構調整的規范性法規有效地推動了經濟主體對于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快更好的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6]。另一方面,經濟法是實現經濟活動規范性的基礎保證,在經濟法的結嚴格遵守經濟法的相關規定,能夠發揮經濟主體對于社會整體發展的積極作用,實現經濟活動的依法發展,早日實現法制社會。

5 結 語

綜上所述,經濟法中的雙重調整在不同的限制范圍內具有不同的表現特征。但無論如何,經濟法都在經濟活動中占據關鍵的地位,指導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順暢開展。目前,經濟法的雙重調整是指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法調整,經濟法中的結構規范性調整而經濟法的立法調整這兩組雙重調整。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面臨著“重政策而輕法律”的調整問題,而經濟法的雙重調整中則面臨著結構調整同立法調整之間的延遲性問題。因而要求在未來發展中,把握住經濟法的重要作用,有效解決這些發展問題[7]。

參考文獻:

[1] 本刊編輯部.中國經濟法學發展評價(2010-2011)基于期刊論文的分 析[J].中外法學,2013,(6).

[2] 張守文.“雙重調整”的經濟法思考[J].法學雜志,2011,(1).

[3] 羅毅.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探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 王新紅.走出”陷阱”:經濟法與民商法、行政法關系新論[J].經濟法研究,2010,(10).

[5] 朱律.經濟轉型時期中國經濟法理念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4.

[6] 陳光華.社會利益在法益二元結構中的地位與經濟法理論“二調”難 題成因[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0,(4).

[7] 向志舜.關于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法律關系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2,(1).

猜你喜歡
經濟結構問題探討經濟法
論經濟法的憲法性
經濟法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分析
Y/d11聯接組別變壓器高壓側AC相接反問題探討
公安高等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研究
傳統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問題探討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經濟法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