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思考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關鍵詞:衛生事業中醫藥衛生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相關機構,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和公眾要求這一核心,對涉及公眾利益的各種公共事務所實施的有效管理,是一個隨著社會發展而興起和逐步完善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以來,整個社會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時代背景的影響,公共管理出現了重要的改革,其標志之一是公共管理代替了行政管理[1]。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力圖揭示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對群體健康的影響,主張采取社會綜合措施來防治疾病,研究目的在于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強學科建設工作,在發揮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重要職能的過程中意義重大。

一、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內容和任務

其任務包括確定學科方向、選拔學科帶頭人、組建學科梯隊、調整學科機構、建設學科基地、營造學科氛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學位點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醫藥院校的公共管理學科一般由“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政策與法規”等研究方向組合而成,在中醫藥院校其研究更側重于中醫藥事業方面。其中社會醫學的研究采用社會醫學、循證醫學、心理學及臨床流行病學等多學科方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對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相關的疾病防治進行研究。衛生政策與衛生管理關注當前我國特別是河南在衛生管理政策研究、醫院管理、社區衛生管理等方面的熱點和學術前沿問題,為推動河南衛生改革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衛生法學的研究結合醫療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實際工作提出的問題,對衛生法學進行深入研究,能夠積極促進河南衛生法領域的研究,為衛生立法工作建言獻策。

二、醫藥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意義

1.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要求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原經濟區戰略的穩步推進,公共管理模式開始逐步向專業化、科學化轉變,以更好的推進社會建設,實現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綜合發展。在河南省這樣一個經濟不夠發達、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衛生管理政策體系尚不完備的人口大省,公共管理學科對相關領域的研究適應了河南社會經濟的發展,契合了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的要求,具有較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符合衛生事業發展與體制改革的需要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深入進行,利益格局的變化,社會矛盾較為突出,特別是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長期存在,未能及時有效解決,說明政府在衛生政策以及管理的一些方面仍然有缺位、越位和不到位,因此如何完善衛生政策、加強管理成為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在衛生事業管理、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與執法、衛生統計管理等衛生領域的工作實踐中,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們正在逐漸認識到科學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到管理人才在衛生事業改革成敗中的關鍵地位。

3.符合社會轉型升級期對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一支職業化的衛生事業管理隊伍,促進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目前衛生管理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仍較低,相當大比例衛生管理人員是從醫藥衛生業務崗位轉入的。因此培養大批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又有一定管理理論的高層次衛生管理人才,可以適應衛生事業發展與體制改革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需要,有效地提高衛生管理職業化、科學化水平,對于提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運轉職能及衛生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中醫藥事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促使我們加強學科建設

目前,中醫藥特色優勢尚未充分發揮,服務領域還需進一步拓展,中醫中藥發展缺乏統籌規劃,中醫與中藥發展不協調。中醫藥人才隊伍還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高層次中醫藥人才不足,基層中醫藥人員嚴重短缺。中醫藥管理體制尚不健全,與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這也要求增加高級管理人才,促進行業發展。衛生事業管理專業主要培養適合河南省中醫藥發展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模式中根據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及行業發展的需要,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辦出中醫藥院校衛生管理專業的特色。

三、醫學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思路

醫學院校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必須依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結合本學科自身的實際,對學科發展及其結構進行規劃和調整、對學術隊伍結構進行優化、對學術資源進行維護與完善[2]。

1.建立高素質的學科研究隊伍,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

要提高學科的建設水平,必須在把握學科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建設一批學術水平較高的研究隊伍,形成老、中、青結合,學歷、知識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加大高層次人才和具有實踐經驗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鼓勵專職教師到相關醫療衛生行政實務部門參加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研討交流活動,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鼓勵更多的專業教師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搞好科研工作,形成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機制,不斷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

2.明確學科團隊建設方向

公共管理學科是多學科的交叉的綜合產物,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中,必須首先明確學科團隊建設方向,凝練出本校的建設特色。在確定建設方向時,既要考慮中醫藥院校的現有基礎條件,也要與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前沿緊密地結合起來;不僅要以適應市場需要為導向,還要注意公共衛生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特別注意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和人才優勢。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共管理學科在統一的指導思想和規范要求下,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建設出有中醫藥特色的公共管理學科團隊。

3.完善制度建設,建立完整、有效的學科管理體系

明確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進行規范管理。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和引導,強化團隊組織目標,在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上加大投入,在資金投入進行有效的扶持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科研項目管理,通過各種制度的約束,對于項目的申報、中期管理、結項鑒定、經費管理、績效管理進行分階段的評估,并且制訂出與之適應的相關管理辦法和和相關管理制度。

4.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專業是學科承擔人才培養職能的基地,學科是專業成長和發展的基礎,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取決于其學科與專業的水平[3]。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公共管理學科的建設,二者必須互為基礎,互相支撐,才能共同發展。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具有鮮明的中醫藥特色,能夠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輸送合格的具有一定中醫藥知識的衛生管理人才。因此要瞄準專業發展前沿,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我國衛生事業特別是中醫藥管理專業方向發展方向相符。同時,探索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新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5.深化創新合作機制,服務醫藥衛生事業

以促進公共管理學科創新能力提升為目的,大力推進高校與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衛生組織間的深度合作,開展協同創新,提高學科成員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共政策分析能力,促進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結合。在合作形式上,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選調部分學科成員參與以上部門的實務工作;組織人員定期互訪以加強溝通;共同組建團隊開展科學研究。另外,要在校際間增強學術交流,使科研團隊成員了解醫藥衛生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使自己的科學研究符合現實需要,以避免閉門造車,脫離實際。衛生領域的問題宏觀浩大,涉及多個方面,我們準備選取其中的醫患關系、醫政管理、醫療侵權、衛生行政執法、衛生行政復議等問題加以深入研究,圍繞這些方面的問題,與相關單位合作搭建研究平臺,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使團隊形成的研究成果能夠被有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以實際行動服務于地方醫藥衛生工作。

猜你喜歡
衛生事業中醫藥衛生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志創刊40周年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衛生與健康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多部聯合推動精神衛生事業發展
辦好衛生 讓人民滿意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年第25卷文題索引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年第24卷文題索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