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技術

2016-04-05 10:48
四川農業科技 2016年6期
關鍵詞:青川

馬 蓉

(四川省青川縣農業局/青川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心,四川 青川 628100)

?

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技術

馬蓉

(四川省青川縣農業局/青川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心,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藥)兼用菌,其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廣闊。青川縣通過多年的研究探索和試驗、示范種植,基本掌握并探索總結出一套人工仿生栽培羊肚菌的新技術。本文簡要介紹了青川羊肚菌的生長環境條件,栽培管理技術,田間管理技術及出菇前后的管理。

關鍵詞: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藥)用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青川縣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經過許多食用菌專業人才的不懈努力,于2013年示范種植8.67hm2成功后,2014年發展53hm2以上,單產達130~150kg/667m2,產值達2萬余元/667m2;2015年全縣共種植羊肚菌233hm2以上。

1環境條件

1.1溫度、濕度

羊肚菌屬低溫高濕型真菌,生長環境需晝夜溫差較大,在我縣3月中旬至4月底雨后多發生。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5~16℃,菌絲生長溫度為21~24℃,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75%左右。我縣羊肚菌的栽培播種時間為10月下旬至11月底。

1.2土壤質地選擇

白墡泥、死黃泥不適宜種植羊肚菌,宜選擇保水透氣性良好,中性或略偏堿性的沙質壤土種植羊肚菌。

1.3地塊環境條件要求

選擇的種植地塊附近必須有清潔的水源供給,且近兩年內沒有種植過其他食用菌品種。

2栽培管理

2.1播種前地塊處理

2.1.1清理雜物、消毒滅菌翻地前必須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雜物、殘留的農作物秸稈及根系等。清理完畢后,灑施生石灰50kg/667m2(也可用草木灰代替)進行消毒、滅菌、殺蟲。

2.1.2翻耕種植地塊清理處理完畢后,待生石灰或草木灰基本分解于土壤中后,進行翻地和整地,翻地深度在20cm左右,以便滿足今后種植羊肚菌時對土壤操作的要求。

2.2搭建遮陽棚

在第1次翻地結束后,搭建遮陽棚。遮陽棚除需要有良好的通風和遮陽效果之外,還要有充足的保濕效果。搭建大棚時,最好以0.2~0.33hm2地塊為單元,建成高度為2m的平頂遮陽棚,遮陽棚四周用遮陽網圍起。為起到良好的保濕效果和方便管理,只留1個進出口,方便進出大棚。

2.3播種前準備

2.3.1二次翻地即在第1次深翻土壤后,遮陽棚搭建完成后的又一次田間棚內土壤疏松操作。2次淺翻的深度不再要求過深,控制在18cm左右即可。2次淺翻時,碎土和開廂同時進行,一邊淺翻一邊開廂,等待下種。

2.3.2開廂一般開廂寬度在1~1.2m左右,廂高20~25cm;兩廂之間開好廂溝,溝深25cm、溝寬40cm,廂溝既作人行道又作排水溝;地塊四周開好邊溝,溝深30cm,以利排出田間積水。開廂和下種可同時進行。

2.4播入菌種及培育

在播種前,所有接觸菌種的人員和器具要用殺菌藥劑進行徹底消毒,以免菌種被感染。選用菌絲旺盛,長勢良好,無雜菌、無損壞、無霉變的菌種,由撒種人員均勻撒播在開好的培育廂面上,隨撒隨蓋土,蓋土厚度不得超過5cm,做到撒完即蓋完,盡量減少土壤和菌種的水分流失。

3田間管理

羊肚菌大田種植的田間管理十分重要,重點是保持好土壤的溫濕度,提高菌絲下地的成活率。

3.1田間土壤濕度的控制

種植后盡量減少人員在種植棚內的活動,以減少雜菌感染的機率。濕度控制在60%~75%為最佳。如發現棚內土壤發干或發白時,可適當補充水分,補充水分的時間最好是在早上6~10時或者下午4~8時。

3.2除雜菌

在菌種下地1周后,廂面之下有明顯的蓬松現象,菌絲慢慢清晰可見,說明菌絲成活旺盛,生長良好。有些廂面會有白色小顆粒狀態,那是部分沒有被土壤完全覆蓋的培養基在新環境中感染了雜菌的而產生的現象,要及時清理出棚外,以免造成污染。

3.3營養袋放置

在菌種下地10~15d左右,就應及時補放廂面營養袋,給菌絲提供補充營養。把扎好眼的營養袋(一般單面扎眼在10個左右)按間距70cm左右均勻平放在菌廂上面,輕輕壓實,最大限度地使眼內物質接觸到土壤,每廂放2排。

3.4撤除營養袋時間

在營養袋下地7d左右,營養袋下面和周邊有很多菌絲,菌絲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淡白色變為乳白色,再變為淡土黃色,到最后會完全變成土黃色(40d左右),此時就要及時把所有營養袋全部移出菌廂至大棚外。

3.5營養袋撤除后的管理

營養袋移出后,應隨時注意棚內溫濕度變化,溫度一般控制在15℃左右,濕度控制在60%~75%之間。

4出菇前田間管理

4.1濕度控制

羊肚菌在出菇前要密切注意土壤濕度和棚內空氣濕度變化,此時的土壤濕度要控制在85% ~90%之間,空氣濕度控制在85%左右。

4.2溫度控制

出菇前棚內溫度控制在24℃以下,超過24℃要及時揭開四周遮陽網,以便通風透氣,降低溫度。

5出菇后管理和采收

羊肚菌生長出菇快,要及時逐批次采收,以免造成采收不及時,會因為氣溫、濕度等原因造成壞菇和減產。

5.1溫度控制

出菇后,棚內溫度不得超過25℃,溫度過高易造成菇體萎蔫或死亡,所以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和人工噴水降溫。

5.2濕度控制

在此期間,棚內濕度也不可太大,土壤濕度控制在75%~80%之間,空氣濕度60%~70%之間。

5.3羊肚菌的采收

當羊肚菌菌帽高度達到3~5cm時就可以采收,采收時間最好是早上6~11時和下午3~6時。采收后的羊肚菌要及時在通風良好的場地攤開放置,分批次進行烘干。

猜你喜歡
青川
青山見我應如是
彩虹
青川巖瀝青對瀝青感溫性能的影響探究
青川縣:“信訪直通車”開到群眾身邊
曇花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青川縣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研究
青川電商:土特產也“文藝”
長生一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