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鎮西民主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啟示

2016-04-06 15:16楊永清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李鎮西

楊永清

摘 要: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通過學習并在實踐中總結出語文民主教育思想,其基本特征包括培養學生自由、平等、寬容和創造精神,他把這些思想應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讓學生在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發展個性,完善人格。語文民主教育思想對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3C-0020-02

著名的特級教師李鎮西通過對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等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學習并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語文民主教育”的思想,并將其貫穿于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發展。李鎮西認為,民主教育就是充滿民主精神的語文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各種精神權利的語文教育,就是給學生以心靈自由的語文教育,就是師生平等、和諧、共同發展的語文教育。李鎮西的民主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實踐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實際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一、李鎮西民主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

李鎮西主張語文教育要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也就是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創造的自由。李鎮西認為民主教育是以尊重為前提,當學生的思想正在熊熊燃燒時,教師不能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撲滅學生的思想火焰。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李鎮西允許學生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在課堂之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并幫助學生破除對教師、名家和權威的迷信。在寫作教學中,李鎮西強調真實自然,作文內容可根據學生自己的實際生活來確定,對學生的寫作手法和寫作形式不作拘束和限制,允許學生自由發揮,隨意想象,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培養學生平等的意識

民主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師生雙方平等的基礎上,李鎮西指出民主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表現為“人際之間的平等”?!皩υ挕笔切抡n程的一個重要理念,而“對話”的前提是雙方的平等。李鎮西認為,民主教育首先體現在師生關系上,而在人格方面,師生關系是天然的平等關系。課堂上,教師不能因為自己的學科知識、專業技能和認知水平等在學生之上就操縱學生的話語自由權。他認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發表不同看法和見解的權利,并鼓勵學生公開指出老師教學中的錯誤,誠懇地接受來自學生的批評和指正。另外,李鎮西認為平等還體現在師生之間尊嚴的平等和權利的平等。他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平等地受到老師的尊重,無論是在公開課還是畢業復習迎考期間。而他認為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煞費苦心的教育不如潛移默化地感染,即通過教師本人心靈深處平等意識的自然流露,給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三)重視寬容精神

李鎮西認為民主意味著寬容,寬容他人的個性,寬容他人的歧見,寬容他人的錯誤,寬容他人的與眾不同。而且寬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寬容,也包括學生對教師的寬容,以及學生之間的寬容。寬容別人的個性、意見、不同甚至錯誤。他認為學生的不成熟和錯誤是一種正常的成長現象,可能還包含求新求異的因素和創造性的萌芽。教育者要對學生真誠信任和熱情期待,相信學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四)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李鎮西認為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是語文民主教育的使命,民主教育的核心就是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并指出從課文教學、作文訓練到語文活動的開展,都要引導、鼓勵學生發表正面而又新穎獨特的見解、構思和創意。他認為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就是要讓學生勇于思考,需要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條件。

二、 李鎮西民主思想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

(一)教師要充分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備課

作為教師都清楚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法。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過于強調學科課程標準、鉆研教科書和閱讀有關的參考資料,學生的實際情況很少考慮,教學的預設基本上來自書本或教參而不是學生的現有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基礎。為了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尊重學生,小學語文合理的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生理特征和他們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實踐,盡量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問題。而為了了解學生的學情,教師就要多與學生交流、討論,盡量做到每接手一個新班之前對學生進行家訪,從家長入手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成長經歷、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這樣也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愛和自由、平等與尊重,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向課文質疑,要鼓勵學生打破各種“迷信”,讓學生敢說敢想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突破標準答案的束縛。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任何疑問進行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并相互回答各自的問題。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要盡量引導學生互問互答。作為教師首先就要具有真誠的人文情懷和博大的胸襟;其次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要具有廣泛的知識基礎能進行獨立思考并有自己的見解;再次教師要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靈活的思維、豐富的知識素養、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課堂教學組織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精神

人的創造性不是教出來的。兒童生來具有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傳統的應試教育過于強調標準答案,學生的創造力隨之不斷下降。新課改也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發揮語文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教學鼓勵學生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各個方面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結尾進行思考,讓學生自由發揮寫一些續篇,如“坐井觀天”的續集——青蛙跳出井后發生什么事情呢?

(四)將語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

小學語文教材的很多內容都比較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但也有一些詩歌和外國文學作品,由于時代背景、文化差異等因素,學生可能無法理解或感到枯燥乏味。這時,教師就要善于尋找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生活事件作為例子,這樣學生會更容易于接受。另外,教師要關注一些當下社會生活中流行的事物、關注的事件、社會新聞,還要補充一些課外閱讀相關材料,這樣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生活知識,汲取營養,在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中充實、完善自己。同時有些生活事件和熱門話題也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比如關于“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對于當前學生怕寫作文的問題,要引導明確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高分,而是為了用寫作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是為了展示自我和實現自我。這些都有助于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與生活相分離的問題,讓學生們在體驗生活的快樂中學習語文,在語文的教學中感受到生活的喜怒哀樂,實現生活和語文的相互交融。

總之,李鎮西認為民主的語文教育應該使民主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民主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體現在日常生活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認為民主對于語文教育而言,既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內容,同時也是教育目的,用民主教育的手段和民主教育的內容來達到語文民主教育的目的,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也可以運用民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來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結果,更好地實現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李鎮西.語文: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J].人民教育,2000,(2).

[3]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我的教育主張[J].江西教育,2013,(29).

[4]李鎮西.從批判走向建設——語文教育手記[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李鎮西
怎樣讓別人打不倒你
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
李鎮西:個人尊嚴高于“班級榮譽”
愛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賞識教育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的促進
讓經典名著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
文本細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效的方法
用心做一碗教育“清湯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