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國家與自由民主話語具有普適性嗎?

2016-04-07 17:34馬德普
人民論壇 2016年9期
關鍵詞:民族國家

馬德普

【最新力作】

【摘要】近代以來,隨著啟蒙思想的傳播,這樣一種觀念也逐漸居于支配地位:現代國家就是民族國家加民主國家,而且,民主就是以多黨競爭輪流執政為特征的自由民主。如何看待這種觀點,涉及到中國要不要建設民族國家,以及建設什么樣的民主政治的大問題。本文試圖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管見,以就教于學界的同仁們。

【關鍵詞】民族國家 自由民主 話語困境 【中圖分類號】D033 【文獻標識碼】A

民族國家與自由民主

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國家的建立不僅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且與以多黨競爭輪流執政為特征的自由民主制度有著內在邏輯聯系。換句話說,以共同的語言和文化為基礎的民族共同體,是這種民主制度得以有效運轉的基本前提。所以,哈貝馬斯說:“民主政體一旦出現,它們就會表現為民族國家?!雹?/p>

民族國家之所以為自由民主制度提供了基礎,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民族觀念在西方尤其是英格蘭的形成過程中,本身就包含了主權人民的意思,這就為其后的民主發展提供了一種動力。民族觀念的興起與民主政治之所以有某種內在聯系,根本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封建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關系的沖擊,及其在激發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所伴隨的人的主體意識、平等意識和自主意識的滋長。正是這些意識的發展為近代民主政治的興起提供了動力。

第二,民族國家為自由民主制度提供了適宜的共同體形式。自由民主是通過競爭性選舉實現大眾參與的政治,其有效運作依賴于共同體認同的高度發展。越是同質的單一民族,其社會的凝聚力和民族共同體的認同度就越高,從而其超越狹小共同體和階級利益沖突的合作意識也就越強。在任何國家內,政治生活中的競爭和合作必須達到平衡,才能使該國政治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即既能夠使政治充滿活力,又能夠保持政治秩序的穩定。沒有競爭,政治就容易僵化缺乏活力;沒有合作,政治就難以保持穩定。自由民主第一次大規模地把政治競爭公開合法地引入到政治生活中,它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競爭導致的國家分裂。只有民族成分同質程度高的民族國家,才能夠有效地避免這種危險;而由多族群混居而成的移民國家則主要是由于地緣上分裂的困難而避免了這種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國家對自由民主的意義就在于,它有效地消除了自由民主的最大缺點,而保留了它的主要優點。

第三,民族國家為自由民主制度提供了適宜的文化條件。在構成民族的諸要素中,血統(族裔、種族)和文化相對其他要素更為重要,而這兩者之中,文化又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最主要的載體就是語言,由語言構成的知識、思想、觀念、信念、信仰等則是文化的基本內容。自由民主所需要的文化條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是要有共同的語言,使得政治競爭者之間和選舉人與被選舉人之間能夠有效交流;二是要有相同或相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使得上述人之間能夠相互理解,進而能夠達成共識或妥協。民族國家為這樣的文化條件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證。它不僅積極地推進民族語言的統一,克服傳統方言造成的溝通障礙,而且在它的推動下,上述文化內容的同質性程度也得到了提升。這不僅使得政治共識容易達成,而且也有利于避免政治分裂。如亨廷頓所說:“文化共性促進人們之間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異卻加劇分裂和沖突?!雹?/p>

民族國家和自由民主話語的困境

上述分析中,我們揭示了由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所引發的民族意識和主體意識、平等意識、自主意識興起的必然性,但是,民族國家和自由民主是否也是這一發展的必然結果呢?從歐洲多數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似乎是這樣:由多民族構成的帝國逐漸分裂成了獨立的民族國家,由邦國林立的封建割據狀態走上了統一的民族國家,而且這些民族國家最終都走上了多黨競爭輪流執政的自由民主道路。這種情況,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多少存在著。這可能是“現代國家就是民族國家加民主國家”這一話語逐漸流行并居支配地位的原因之一。

然而,民族意識的覺醒必然導致民族國家的建立嗎?或者如吉登斯所說,民族國家是“19世紀初至今的一種無可抗拒的政治形式”嗎?事實證明,并非如此。根據《布萊克威爾政治學百科全書》的說法,當今世界只有大約10%的國家是真正意義的民族國家。澳大利亞學者W.康納也反對“這個世界由民族國家組成”的常見論點,認為只有少數具有足夠同質性的民族國家才可以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并且,他依據國家與民族的關系把當今世界的國家劃分為四類:民族國家、多民族國家、移民國家和梅斯蒂索國家。事實上,單一民族構成一個國家的只是少數,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民族地理分布狀況和國家歷史狀況的復雜性。

由此看來,民族國家的話語從描述意義上是不符合當今世界狀況的一個虛假話語。但是,從規范意義上它是不是一個具有普遍價值的話語呢?應當說,由單一民族構成一個民族國家是最有利于治理、也最有利于民主的國家形式,這也是許多啟蒙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理想的國家形式。但是,如果不顧現實而僅從主觀愿望出發,其結果常常會是災難性的。比如,它會激勵有害的民族分裂活動,制造不必要的民族沖突。如果當今世界上的所有民族(據說大約有2000個)都去建立民族國家,不僅會在民族雜居的地方因邊界劃分而造成長時期的混戰,而且對于一些較小的民族也未必是符合它們根本利益的選擇,因為這不符合全球化和相互依賴日益增強的歷史趨勢。

以多黨競爭輪流執政為特征的自由民主是與民族國家(以及移民國家)相契合的政治制度模式。如果民族國家的話語不具有普遍意義,那么自由民主的話語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應該承認,即使自由民主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應該是運轉正常的。不過,這種制度并未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能夠在有少數民族存在的國家很好地發揮社會整合作用,這在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如此。至于在非西方的多民族國家里,尤其在向自由民主轉型的國家里,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它成了誘發分裂和沖突的催化劑。即使是自由民主制度已運轉較長時間的印度,一些地方尋求獨立的斗爭至今依然沒有停息。因此,自由民主制度與多民族國家之間是存在相當程度張力的,自由民主的普適性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于是,對于多民族國家的中國而言,我們面臨的選擇就是:是為建立符合自由民主標準的政治制度去建構一個民族國家,還是為適應多民族國家的現狀去創造一種新的民主制度?這是今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面臨的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選擇。

【注釋】

①哈貝馬斯:《后民族結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2年,第74頁。

②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第136頁。

責編/潘麗莉 美編/于珊

猜你喜歡
民族國家
談經濟全球化下的市場經濟與民族國家的關系
全球化會削弱國家認同感嗎
19世紀俄羅斯邊疆民族政策鏡鑒
試論經濟全球化下的市場經濟與民族國家的關系
宋代是否已是“民族國家”?
試論經濟全球化下的市場經濟與民族國家的關系
從“天下”到“民族國家”:中國國家觀念的古今之變
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對婦女解放的雙重作用
全球化時代何以“反對民族國家”
言俄患以塑愛國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