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藥組織培養及褐化研究

2016-04-11 17:54蔣桃
生物技術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褐化外植體芍藥

蔣桃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8)

芍藥組織培養及褐化研究

蔣桃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8)

芍藥是一種集藥用、食用和觀賞于一體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隨著芍藥在中醫臨床治療及園林建設中的價值逐漸被挖掘,傳統的繁殖方式很難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通過組織培養技術可加快芍藥的培育過程,促進芍藥優良品種的商業化并提高其藥用部位根的產量。但在芍藥組織培養中,存在著污染率及褐化率高等問題,阻礙了芍藥組織培養的規?;l展。本文通過對芍藥組織培養及其褐化研究,為解決芍藥組培中污染率和褐化率高等問題提供參考。

芍藥 組織培養 褐化

前言:芍藥屬五椏果目,毛莨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藥用、觀賞和食用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價值。在藥用方面,芍藥的根可根據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赤芍和白芍兩種常用中藥材。其根含有芍藥苷、安息香酸等成分,具有鎮痛、通經、鎮痙的作用,對于女性腹痛、胃痙攣、痛風等癥狀具有療效。在觀賞方面,芍藥花型衍化程度高,品種眾多,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在食用方面,花茶、芍藥花餅、芍藥花粥等都深受歡迎。當前,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傳統的分株繁衍方式具有繁殖周期長、繁殖系數低的缺點,為加快芍藥的市場化,需加強對組織培養的研究。

1 組織誘導途徑培養

當前芍藥組織培養主要有芍藥地下芽誘導與愈傷組織誘導途徑兩種,利用地下芽作為外植體誘導叢芽組織培養是應用最早的方法,同時也是當前建立的比較完善的體系。這一方法具有無菌體系變異少、性狀穩定、植株健壯、移栽成活率高的優點。大多數品種的芍藥都可通過這一方式實現地下芽的增殖;愈傷組織誘導指的是通過對已經分化的器官及組織進行誘導,在過脫分化產生傷愈組織后,誘導傷愈組織分化出不定芽。這一方法的優勢是選材不受時間限制,理論上可用任意已分化的組織或器官誘導愈傷組織。當前常用的外植體有莖段、葉柄、葉片等。在組織培養過程中,自身生理狀況及消毒處理對材料接種后的污染狀況具有直接影響。在芍藥地下芽誘導中,芍藥芽生長于地下,極易受外在細菌感染,一般地下芽配數層鱗片包裹,一旦發生細菌入侵則很難短時間內清除。此方法進行培育時可選用鱗片間隙較小的品種[1]。

通過研究發現:生長健康的植株污染率較低,而生長干癟的幼芽較容易感染。健康的地下芽污染率較干癟的地下芽低22.73%左右,褐化率低23.03%左右,死亡率低22.73%左右。所以在植育過程中應選取長勢較好的地下芽,如地下芽干癟,可經基質恢復后再行采用。植株越小越容易被徹底滅菌,但褐化率也相應增高。所以在選用外植體時,應綜合污染率及褐化率進行考慮。

在愈傷組織培養中,不同部位的污染率具有顯著差異,經研究,葉片的污染率與褐化率最低,成活率在88.89%以上,葉柄的成活率為64.83%左右,在外植體的選擇中,葉片和葉柄是最佳對象。在選材時間方面,6月份選材污染率在71.81左右,而春季植株萌發時段取材污染率在20.69%左右。秋季取材的污染率達到100%。

消毒劑的選擇和消毒時間長短對外植體污染率、褐化率及成活率有直接影響。研究表明,以春季葉柄為外植體時,選擇0.8%的氯化汞消毒6min和2%的次氯酸鈉消毒25min消毒效果最好,用酒精和過氧化氫的消毒效果相對較差。而以葉片為外植體時,選擇2%的次氯酸鈉消毒25min消毒效果最佳,使用氯化汞和酒精的效果最差,死亡率及褐化率最高。

在愈傷組織增殖方面,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對愈傷組織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培養基中添加TDZ會促進愈傷組織增殖。TDZ是一種高效的分裂素,能促進組織增殖,但也會提高褐化率。所以在選用過程中應根據增殖效果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慮。

2 褐化現象

褐化是組織培養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褐化的產生是由于細胞膜結構發生變化或破壞,酶與底物會結合在一起,在氧的作用下生成醌,造成褐化。引起褐化的環境主要是氧、底物、酶等。在芍藥的組織培養中,不同品種的芍藥其褐化的難易程度不一樣??傮w來說,對通過組織培養培育觀賞用的芍藥而言,外植體的褐化主要受花型衍化的影響,花型衍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褐化[2]。但花形原始植株一般觀賞程度較低,所以在花型的挑選中應從這方面入手。

通過比較,在取材時間方面,春季3月份左右取材的褐化度最低,而在秋季10月份左右取材的褐化度最高。隨著取材時間的變化,外植體也就相對成熟,植株體內酚氧化酶具有較高的活性,對外界侵害的抵抗力較低,容易發生褐化。所以可選在3月份取材。

在轉接時間上,植物受損24小時內,正是植物多酚氧化酶的活動時期。受傷后,植物體內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漸增高,同時酶的合成需要一定的時間,約在傷后6小時達到峰值。隨著傷口愈合,酶的活性逐漸降低,會在24小時候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應在此時應快速將植物轉移至新鮮的培養基中,脫離外界環境的干擾[3]。過早培育達不到預期效果,過晚培育會拉長植株的暴露時間,均達不到理想狀態。

結語:本文介紹了芍藥兩種組織培養的方法,并通過實驗為芍藥組織培養中外植體污染、褐化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具體的試驗數據。在芍藥組織培養中,芍藥品種、外植體取材部位和時間、消毒劑及外植體消毒時間的選擇、培養基中激素的選擇等都會影響植株的污染率、褐化率及成活率,所以在培養過程中應加強對相關因素的控制。

[1]陶愛芬,陳嫻嫻,祁建民,方平平,林荔輝,徐建堂,張立武,吳建梅,林培清.外源硒及脯氨酸對菜用黃麻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國麻業科學,2015,05:239-245.

[2]劉嬌.香蓼(Polygonumviscosum)繁殖方法及精油主成分鑒定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4.

[3]時頌,李青,趙霜,戴思蘭,李娜娜.不同切花菊品種及處理對愈傷組織誘導和分化的影響[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3,01:77-81.

S68

A

1674-2060(2016)02-0042-01

蔣桃(1980—),男,湖南衡陽人,中藥生物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質量評價、職業教育。

猜你喜歡
褐化外植體芍藥
芍藥鮮切花 美景變“錢”景
陸抑非《芍藥》
溫185核桃內種皮褐化程度與土壤相關性分析
‘洛陽紅’牡丹腋芽培養過程中褐化的防止技術研究
不同處理對牡丹葉柄離體培養時褐化的影響
不同激素配比對紫花苜蓿幼苗4種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效果的影響
美麗芍藥化學成分的研究
瀕危植物單性木蘭外植體啟動培養
解決蘋果矮化砧M9外植體褐化現象的研究
火焰蘭莖段側芽離體再生及褐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