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誰寄錦書來——電影《云水謠》色彩影調探析

2016-04-11 21:21孟祥龍
視聽 2016年3期
關鍵詞:影調色彩

□孟祥龍

?

云中誰寄錦書來——電影《云水謠》色彩影調探析

□孟祥龍

摘要: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末的臺灣,所謂“云水謠”就是以影片主人公王碧云和陳秋水為感情主線,穿越了1947年到2007年近60年的時空,從青年的驚鴻一瞥兩情相悅到中年的沉浮際遇、百轉千回,再到晚年的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從生的思念到死的悲愴,再到下一代人的生命情感延續。純真的相遇,痛苦的離別,漫長的等待和忠貞不渝的守候,都在這部影片中通過光影架構,細膩地闡釋了愛與生命這個人類永恒的話題。

關鍵詞:云水謠;色彩;影調

一、光影斑斕的情愫意象

縱觀整部影片,導演都在試圖回答兩個問題:“在人世間,把生者和死者隔開的到底是什么?把相愛的人隔開的到底是什么?”從這個角度而言,影片已經超越了對情與愛的簡單表述,轉而上升為對現實、對人性的關注。

影片采用插敘的結構,通過作家陳曉芮對姑媽王碧云的一系列追問,開啟了那段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酸楚記憶。表面上,陳曉芮只是一個故事的講述者,透過她,故事才得以在現實與回憶中自由切換,而實際上,我更傾向于將她看作是一種對王碧云“鏡中我”的隱喻,陳曉芮關于“隔開生者和死者的是什么?隔開相愛的人的是什么?”的疑問,似乎應該是暮年的王碧云一生苦苦思索卻不得其解的困惑才更顯得合情合理。

影片伊始,一個3分鐘10秒的長鏡頭,波瀾不驚地走街串戶,清晰而飽滿地展示了上世紀四十年代臺灣市井泉州戲、布袋戲、婚嫁、街頭小販、熱鬧街景、臺北民居、天空的飛鳥、穿梭的人群……這些鏡頭上天入地、穿堂入室,由遠及近,又由近到遠。做得自然流暢、酣暢淋潤……

光線、色彩與影像相得益彰,為影片解讀人物心理與個性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碧云家的滿目的綠,秋水家四野的綠,整個畫面唯美得快滴出水來,襯托出初戀的感覺。不過綠色中也有變化,碧云到秋水家和伯母一起吃飯時,夕陽的光線給人物勾勒出了金色的邊,神圣而動人。陳秋水剛來到王家大院的時候,一個置頂機位長鏡頭外加聲音先行,告訴觀眾陳秋水的身份和來意。最后鏡頭落點在二樓陽臺的姨夫油畫上面,明媚的日光打在旁邊的盆景上,生機盎然,嫩綠的枝葉似乎預示著屋子主人的開明爽朗。陳秋水當上王家的家庭教師后,陪王家少爺練習鋼琴,清脆的鋼琴聲和著秋水清爽的聲音,碧云在門外畫畫,其實心已經飛到了房間里。

光線制造的背光效果——手影也獨具韻味——孔雀便是其中的一個意象。秋水那句“孔雀東南飛”為二人的分離埋下了伏筆。當王碧云的母親不想讓陳秋水做兒子的老師時,窗戶外面突然電閃雷鳴。閃電的藍色光影映到屋內每個人的臉上,尤其是陳秋水,此時他的內心也如這閃電般讓人感到陣陣寒意。

在那個愛情邂逅的午后,明黃色的光線打在少女的臉上,透露著興奮、羞怯??鞓返年柟饨o人暖意,側光的效果讓男主角的面龐輪廓分明,更具男性陽剛之性,魅力四射。穿過時間所營造的黃色帷幔,那個陽光下綻放的笑容在半個世紀后依然清晰。

在陳秋水與王碧云重逢的臺灣鄉下,愛情是青色的。青草的味道與青色的遠山都在昭示著愛情來得甜蜜,卻總要經歷青澀。而這樣的青色,也是思念的味道。

在陳秋水與王碧云分別的雨夜,愛情是銀色的,也是灰色的。淫雨綿綿,剪不斷,理還亂。冷光效果下的雨絲也尤為憂傷,刺在離人的心頭。汽車大燈在雨中閃爍著輝光,惶惶而來,又匆匆而去。透過車窗,透過雨滴,灰白成為主要色調,正如面臨分別的戀人此時心里的情緒——灰白暗淡,看不到希望。但是看不到希望不等于沒有希望。金色戒指和金色的紐扣,象征著兩人的愛情。

棕紅色的氛圍中點以明黃,懷舊而不陳舊的情緒凸顯出半世紀前的臺北風情。青色彌漫在空氣中,彌漫在情竇初開的戀人心里。

朝鮮戰場上的陳秋水,身著暗黃色的軍裝。暗黃色是那個時代那個地點的烙印。軍裝、空氣、土壤、火焰、日光都是昏黃——暗無天日。也是在這個充斥著黃色的戰爭年代,陳秋水結識了黃皮膚大眼睛的王金娣。而后,陳秋水去了西藏,王金娣也追隨他去了那個朝圣者神往的白色天堂。白色的布達拉宮,強烈的日光下讓一切東西都富有了原始的生命力、頑強的生命力。陳秋水成了陳院長,白大褂、白床單、白雪山、白色的日光,交織在一起,正如此時陳秋水對王碧云的思念,由青色變成了白色——過度思念讓他心力憔悴,讓他的生活也缺少了應有色彩。但從另一個角度詮釋這種白色,也是一種純潔的象征、專一的象征。即陳秋水對王碧云的專一純情之白。最后的雪崩,慘白慘白是生命的終結,也是愛情的延續。

二、色彩考究的敘事變奏

在《云水謠》中,色彩表達與故事情節達到了高度統一。在表現陳秋水與王碧云的初戀段落中。畫面的色彩傾向明確,在消色的環境中表達明黃色、青綠色、銀灰色,這些傳統攝影手段難以獲得的色彩關系完美地烘托了劇中人物在半世紀前所經歷跌宕起伏的心理狀態。而秋水與金娣的感情表現,更多使用了柔和的暖色,表達了兩人相濡以沫廝守終生的那種淡淡的喜悅。但同樣是暖色,也會隨著時空的變換,情緒的變換而發生微妙的變化。

陳秋水與王金娣在戰場初識,西安重逢而又離別,在西藏的苦苦追尋直至二人終成眷屬,色彩在大概念的暖色系下進行著有節奏的變化,充分烘托出了兩人矛盾的情感歷程。而穿插在其中的悲情戲份,如陳秋水與王碧云雨夜分別,陳秋水與王金娣被雪崩吞噬等場次則使用了相當低飽和度的藍灰色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其情緒的傳遞直透心底。對于陳小芮身處的現代都市環境,更通過色彩的渲染傳遞了故事情節之外而又是電影敘事之內的情緒表達,如陳小芮探訪王碧云舊居的鏡頭,通過與前后鏡頭形成的色彩蒙太奇,營造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情緒氛圍,加深了王碧云這個角色的悲情色彩。而陳小芮酒吧聊天一場戲,通過色彩的運用描畫了一段現代都市浮世繪,充分傳達了現代都市人群浮躁感性的生活狀態。能夠如此準確而細微地實現導演希望實現的色彩結構,大概只有借助數字技術才能獲得了。而在王碧云夜晚去見陳秋水最后一面的那場夜景戲,整體色調為凝重的藍灰冷色調的硬調子,再加上音效方面大雨的環境音,以及一直延續的那種詭異的音樂和間斷的雷聲,共同營造出了當時那種情況下的緊張、害怕、難舍難分。這段戲與接下來回到現實中酒吧的戲又是兩種風格,酒吧里色調曖昧,色彩艷麗繽紛,是一種休閑、娛樂、時尚、懶散的輕松氣氛。

在北方防空洞里拍攝的朝鮮戰爭期間戲,是陳秋水與王金娣初識的一段戲,在色調方面以軍裝的土黃色和橙灰色比較單一的色調為主,也略有夜景的藍色調,時不時也會出現紅旗的紅色和極少彩旗的藍、黃色,主要是為了烘托革命熱潮的氣氛。再有就是西藏的那場戲,由于西藏特有的自然特征,所以天空是蔚藍的,陽光的直射導致了人和景物的明暗面區分明顯,影子的投射也很實、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攝影構圖影調較硬朗、色調色彩鮮明透徹的特征。

三、油彩下的生命謳歌

總的來說,全片的攝影基調是由幾個大的色塊組成的,而這幾個大的色塊有的是根據故事情節的悲喜變化以及場景、地點、時間的不同而轉變的,真正做到了色調、光線的變化以及攝影鏡頭的運用符合故事情節的敘事而出現,使這部片子看上去更加有整體性。影片最后那一幕雪崩和緊接著碧云不能自控的痛哭,終于將劇情推向了高潮,任畫面隨著黑幕漸漸隱去。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有人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部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云水謠》卻不能不說是一部情感故事的上乘之作。

最后白色的雪山油畫,被王碧云涂上了濃重的紅色顏料。成了一座情感悲愴的“血山”——淚留在眼角,血流在心頭。

參考文獻:

1.黃貞權.此情可待成追憶——電影《云水謠》賞析[J].電影文學,2007(15).

2.邵燕.愛之極致——影片《云水謠》視聽語言解讀[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作者系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猜你喜歡
影調色彩
用直方圖控制畫面影調
秋天的色彩
繽紛夏日
一圖/黑白影像
淺析黑白攝影藝術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人像攝影中影調與色彩的運用技巧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