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近代報刊《時務報》在維新變法中的歷史角色

2016-04-11 21:21陳秋萌
視聽 2016年3期

□陳秋萌

?

論近代報刊《時務報》在維新變法中的歷史角色

□陳秋萌

摘要:本文以研究《時務報》的進步意義為中心,探究該報紙在維新變法中扮演的歷史角色。關于《時務報》的歷史角色本文先簡單介紹報紙每個版塊的內容,然后結合內容分別論述幾個角色身份,即“受眾思想的引導者”“中國致弱之根的揭露者”“經濟新聞主張提出者”“愛國主義教育者”以及“西史東漸的傳播者”這五個歷史角色。

關鍵詞:維新變法;時務報;歷史角色

甲午戰敗后的中國歷史的特殊性,使得當時的維新變法新思想新理念得到了大范圍的傳播,典型代表《時務報》作為維新變法的輿論中心擔負了很大的歷史及革命使命。研究《時務報》進步性有益于現在報人思古省今,而該報作為一個紙質媒體發揮的巨大的歷史推動作用已不單單是一份報紙那么簡單。

一、維新變法以及維新派對近代報刊的重視

(一)維新變法與近代報刊的興起

維新運動在歷史上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它上承洋務運動,下啟辛亥革命。而革命力量維新派的政治活動則主要體現在發行報刊制造輿論上,如1895年的“公車上書”。

以邸報為代表的官報沒有貼近下層社會的紀事和消息,真正意義上關系國計民生的近代報刊是隨著西學東漸來到中國的,比如《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二)維新派對報刊作用的重視

維新派對于報刊的認識從王韜到鄭觀應等已有明確認識?;顒宇I導人康有為的“公車上書”中就提到辦報的重要性并稱辦報能“民隱咸達”,于是報刊作為制造輿論的重要工具,其用途一是宣傳變法的重要內容,二則是“去塞求通”。

二、《時務報》與梁啟超

維新運動興起于眾多愛國志士的愛國熱潮中,連光緒帝都是“每言及國恥,輒頓足流涕”,而《時務報》則將變法推向了高潮。

《時務報》主筆梁啟超因其所創的自由政論報章文體即“時務文體”在當時聲望極高,以至于“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窮陬,無不知有新會梁氏者”。①該報銷量也在半年內超過7000份,最多時達到1.7萬份,造成“舉國趨之,如飲狂泉”的局面,②于是也有人稱《時務報》為“中國館祖”。③

可以說,《時務報》的成功跟梁啟超息息相關,他的辦報活動體現了他的政治思想。一是對報刊的高度重視,將報刊比作“喉舌”;二是提出辦報目的在于“去塞求通”;三是規定了報刊“廣繹五洲近事”等四大為政治服務的任務;四是開創“時務文體”實現了《時務報》的大眾化。

三、《時務報》的歷史角色

(一)《時務報》的內容

1.本館報說

汪康年論說。主要有《中國自強策》《論中國求富強宜籌易行之法》等,主旨在于宣傳愛國理念,探索中國富強途徑,以達到開民智的目的。

麥孟華論說。主要有《論中國變法必自官職始》《民義論》等,重點論述開民智,討論變革中國舊制度的必要性,民本的重要性。

其他人的論說。例如徐勤的《中國除害議》、汪大鈞的《保富策》等。

2.中外報譯

即譯載外國人辦的報紙。一類是論國內國防、外交、實業、交通等時務,如《論孫逸仙事》;另一類就是論國際問題及中外關系,如《論東方形勢》《中美商務》等。譯報主要目的如《字林西報》所言:“目中國變而思變,猶久睡者初醒,蒙深望中國之一醒而不復睡也?!?/p>

3.來稿摘登

以論說為主,少量記事。如高鳳謙的《論跪拜之禮不可行于今》指出:“跪拜之禮便于古而不便于今,非制禮之過。而泥守古禮,不知變通之過也?!?/p>

4.其他

包括諭旨、奏折、公牘等,因其主要反映洋務派主張則不加贅述。

(二)《時務報》在維新變法中扮演的歷史角色

1.史論宣傳革命理念——受眾思想的引導者

甲午戰敗后民族危機的加深使得中國的報刊評論開始與政治、經濟、時事聯系,逐漸向政論靠攏?!稌r務報》作為中國較早的一份“論政之雜志”,其精華就是梁啟超的文章。

(1)《變法通議》

是《時務報》宣傳維新變法的第一篇文字,包括《論不變法之害》《論學?!返葍热?,系統地介紹了維新派的變法主張,是維新運動的綱領性著作。該政論借助大量的歷史事實作為依據來揭露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猛烈抨擊封建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反復論述變法的必要性。

在《論不變法之害》中以家有破屋但是主人不思拯救作為比喻,梁指出國家已慘敗不堪,但是統治者仍無動于衷,結局就是家破國亡。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于上,非閼可制。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贝送?,以進化論闡述法需有變,以日本、埃及、印度、波蘭等國家為例分析不同的變法途徑,文章以歐洲自拿破侖后“幡然而變,不百年間,乃勃然而興”,日本明治維新“改弦更張”而強,相反地波蘭“因仍弊政”而被“擇其肉而食”,印度因“守舊不變”而淪為“英藩”等具有強烈對比性的歷史事實來有力地論證中國已經到了“變亦變,不變亦變”的境地的觀點,呼吁清政府不要重蹈“印度、突厥之覆轍”,要“因變致強之日本”。

在《變法通議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指出變法需知本原?!半y者曰:‘中國之法非不變也。中興以后,講求洋務三十余年,創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屢見敗釁,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無益于人國也?!币鉃檠髣张傻淖兎ㄖ皇菑浹a漏洞并未找到事情的本原。關于什么是本原作者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吾今為一言以弊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币舱恰白兛婆e”“興學?!薄白児僦啤睒嫵闪恕稌r務報》宣傳的主要內容,而且作者認為:“大變則大效,小變則小效”。

于是便有了《論學?!?。作者明確指出,“吾聞春秋三世之義,據亂世以力勝,升平世智力互相勝,太平世以智勝?!薄敖裰灾螄?,必曰仿西法,力圖富強,斯固然也?!庇钟小疤煜聼o才,國之大患?!痹凇墩摽婆e》中論述了中國古代官制的變遷,指出由“世卿”到“科舉”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也探討了歷史上人才的盛衰與選官制度的關系,得出“興學校,養人才以強中國,惟以廢科舉為第一義”的結論。

(2)梁啟超發表的其他文章

《西學書目表序列》將西書分為學、政、教三類,他指出學習西學在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還強調要與中學并重,并指出“舍西學而言中學者,其中學必為無用;舍中學而言西學者,其西學必為無本?!?/p>

《論中國之將強》是最先揭露了西方列強是如何炮制輿論然后逐步分解吞并最后滅亡弱小國家的。指出“西人之辱我甚矣”來強調西方欲用這樣的方法瓜分掉中國,如同瓜分印度、土耳其一般。但是他指出中國有朝一日一定會強大起來并預言了20世紀的中國將與美國、俄國成為世界三強而并駕齊驅于世界,不得不讓人驚嘆他的才能和走在時代前端的眼光。

(3)其他人發表的文章

汪康年的《中國自強策》最具代表性,以歷史論證了中國自古視外族為蠻夷,心態向來保守而自大,如今要自強,必須掃除“數千年之積弊,以求與西人相角”,呼吁通過變法自強來解決內憂外患。此外《以愛力轉國力說》引證了大量中外的歷史事實,提出國家強盛根本在于“以全體之愛力生強”。任元德就對汪康年的文章大加贊許:“可謂今日之《春秋》,一字褒貶,人皆恐懼”。④

此外,還有引起很大爭議的有徐勤的《中國除害議》和嚴復的《辟韓》?!吨袊ψh》猛烈地抨擊了科舉制度,認為八股取士是歷史的一大倒退,批判了清王朝統治者“至愚極陋”,招來了頑固派的極力反對和阻撓,至于到最后被迫????!侗夙n》反駁君主專制和大力倡導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理論,號召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譚嗣同稱其“好極好極”,⑤當然也引來了守舊勢力的大力反撲。

《時務報》到1896年發行量超過7000多份,次年增至12000份,優異的銷量落實了維新派欲“開民智”的目的,連《萬國公報》的主筆林樂知都稱贊其“議論明通,識解超卓”。

2.探討“君史”與“民史”關系——中國致弱之根的揭露者

“民史”思想興起于西方,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物,如伏爾泰的《論各國的風尚和精神》和《路易十四時代》,巴克爾的《英國文明史》等。這些思想在19世紀末就傳入中國并為部分知識分子所接受和重視,維新派的報刊也結合了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批判而刊登了很多政論。

梁啟超在《時務報》發表了三篇相關的文章:《變法通議·論譯書》《西學書目表后序》以及《續譯列國歲計政要敘》,首次提出了“君史”“民史”的概念。如《論譯書》提道:“中國之史,長于言事;西國之史,長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興亡之所由,謂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鄉教養之所起,所謂民史。故外史中有農業史、商業史、工藝史、礦史、交際史、理學史等名,實史載之正軌也?!备鼮檫M步的是,《時務報》發表的文章內容揭露了中國的致弱之根,“君權日益尊,民權日益衰,為中國致弱之根源”。報紙有力論證了西方“民史”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性,并與之同中國衰弱是由于“君史”盛行做對比,指出中國的落后,君主專制是根源。

3.經濟新聞主張提出者

在甲午戰爭后的變法維新的高潮中,先進的思想家們在積極鼓吹發展民間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同時,還不失時機地提出大力興辦專業性的民間商報。

其中《時務報》的出發點就是通過專門的商報為私人資本的更好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增強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同外商的競爭力。此外,1896年汪康年在《時務報》上撰文《論中國求富強宜籌易行之法》,比較系統地闡釋了興辦商報的做法和用途:宜在通都大邑設立商務報,專門報道各地如何在仿造洋貨基礎上不斷改進和提高質量并最終取代洋貨,如何改進出口商品質量從而有效占領國際市場;如何重視專利從而促進發明創造。

根據閭曉波先生的研究,《時務報》上的譯文刊載量很大,涉及英、日、俄、法等多種文字。報館專門的翻譯人員均有良好的外文造詣,有的有游學或出使外國的經歷,有的畢業于京師同文館,報館中還聘有日本的漢學家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稿源來自65種外文報刊。值得指出的是,為了讓國人詳細了解中外貿易狀況特別是了解外國人的有關觀點,《時務報》上還譯載了大量的外國駐中國通商口岸領事所撰寫的駐地商務報告,據研究者統計共刊發21篇此類報告。此外,《時務報》產生的廣泛影響使得維新派官員、湖南巡撫陳寶箴1897年5月下令全省書院訂閱《時務報》,并褒揚該報:“上年以來,上海設有時務報館,月出三冊,論議極為明通,所譯西報,尤多關系,其激發志意,有益于諸生者,誠非淺鮮?!?/p>

4.介紹西方獨立史與戰爭史——愛國主義教育者

甲午戰敗及《辛丑條約》的簽訂掀起了又一陣愛國主義高潮,《時務報》作為維新變法運動的輿論陣地譯介了各國亡國史,借以評價和反思中國現實的基礎與標準,其中涉及了外交史、戰爭史、亡國史、革命史等很多內容,在喚醒民族意識、傳播民主進步思想、探索國家興衰存亡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是一個合格的進步的愛國主義教育者。

例如《時務報》發表了梁啟超的《波蘭滅亡記》,欲借用波蘭的淪亡史實作為愛國教育的歷史素材,反思他國盛衰的原因有助于國人自省中華由強轉弱。當然,在介紹別國的亡國史以警醒國人時,該報也不忘介紹世界上被壓迫的民族奮力反抗侵略最終獲得獨立勝利的歷史以振奮人心,鼓舞國民士氣。如該報從第一冊開始就連載《華盛頓傳》,報道美國獨立戰爭史和華盛頓的傳記,高度贊揚了“自由思想”對于國家的重要性,提倡要發展“自由思想”。

5.中西會通的橋梁——西史東漸的傳播者

甲午中日戰爭的中國戰敗使得國內形勢急劇變化,救亡圖存的思想在有識之士之間蔓延開來,“知政治之有待改革,而又無柄可操,則不得不藉報紙以發抒其意見”,⑥維新變法興起以后,《時務報》成為宣傳變法主張的核心。

報紙運用歷史進化論的觀點,即吸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這條社會發展的必然法則,來考察中外的關系,以闡明變法改革是當今必然之勢的目的??涤袨閺摹缎聦W偽經考》到《大同書》,都是闡明社會進化發展的趨勢;還有嚴復“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進化論都闡明了中國若不變法勢必被淘汰,被亡國滅種。

四、結語

本文以甲午戰爭戰敗后晚清時期為歷史背景,闡述了作為維新變法運動輿論中心——《時務報》的歷史作用以達到思古省今的目的。

今天發生的新聞,就是明天見報的歷史,我們報人就是歷史的見證人。研究《時務報》的五個歷史角色,是學習中國新聞史的必要,也是了解媒體的歷史作用的需要,更是我們當代報人強化自身、把報紙辦好、本分做好的需要。

注釋:

①胡思敬.戊戌履霜錄(卷四)[M].神州國光社,1953: 47.

②梁啟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并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N].清議報,1901-12-21.

③胡思敬.戊戌履霜錄(卷二)[M].神州國光社,1953: 373.

④汪康年.汪康年師友書札(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14.

⑤譚嗣同.致汪康年書(之六)[A].譚嗣同全集[M].中華書局,1981:99.

⑥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176-177.

參考文獻:

1.方漢奇.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1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徐松榮.維新派與近代報刊[M].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8.

3.劉蘭肖.晚清報刊與近代史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作者單位:興義民族師范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