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舒婷《神女峰》的主題思想

2016-04-11 16:04高運榮秦鏡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6年4期
關鍵詞:主題思想

高運榮 秦鏡

內容摘要:神女峰歷來被視為女子不嫁二男、貞節的象征,在當代詩歌舒婷的《神女峰》中,卻勸導世人要面對現實,尊重人性,不能盲目追求所謂忠貞的愛情道德觀,狠狠砸碎了桎梏婦女幾千年的精神枷鎖,本文將從古詩詞中找尋幾千年來詩人們企圖追尋正確的愛情價值觀,健康的人性的足跡,分析舒婷《神女峰》主題思想。

關鍵詞:神女峰 古代詩詞 主題思想

神女峰,千年以來被世人賦予了不嫁二男、貞節重于生命的象征——神女因為楚懷王一次夢中的親幸,便立志永遠忠貞于他。盡管后來,神女有自己的追慕者——襄王,也有自己心儀的愛慕對象——宋玉,但最終,她自己澆滅了本可以帶給她快樂、幸福的愛情之火,永絕姻緣,忠貞于懷王。

神女的這種忠貞思想,后來被無止境地沿襲、推崇至上千年,最終成為一種評價女性的道德標準,演變為一種戴在女性身上的無形的枷鎖。在某個流行指腹為婚的年代,忠貞的女性會因為父母間的承諾,所謂“父母之命”,為夭折的“丈夫”而終身守寡。

但是,世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忠貞思想嗎?我們從古詩中去探尋下答案: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這首古詩就赤裸裸的以一個空巢婦女的視角,喊出了內心的孤單,吐出了內心的寂寞,宣泄了內心的苦悶——鮮活的生命需要正常的生理需求、精神交流,不管環境如何的幽美,都無法取代鮮活的伴侶的呵護。

再看當代詩歌舒婷的《神女峰》,詩歌何嘗又不是這樣的觀點呢?她雖沿用傳統詩愛情題材,但表現出的不是對愛情婚姻中“正統”道德的擁護,傳播傳統的審美世界觀,相反地,詩人對人生的體驗思索,暗含著對人生的扣問,對人生真義進行哲學般的參悟,以一種抗拒,或者說反思、批判、背叛傳統倫理視界,也是對現實的批判——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人,愛情與婚姻負載了太多的政治內容、家族觀念。他們的思想經歷了一次次的浪潮所沖擊,愛情觀婚姻觀又被社會現實所影響:很多人在排斥中卻又不得不接受著,在放棄中卻又不甘心地堅守著,在混亂中卻又保持理性著——這也許是他們這一代回避不掉的命運。

高考制度的恢復,對愛情文化根基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謴透呖己?,年輕人之間開始認為男女之間的“共同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談理想談人生幾乎是每對情侶開始交往的必要話題。而他們只能談,身體不敢在婚前上有任何的接觸,但最后的焦點往往離不開工作單位性質和個人才能。把物質上的東西凌駕于愛情之上。有壓迫,就有吶喊。于是知青們傷痕累累的愛情故事在后來不斷被拍成電影電視,也都在那個年代,深深地把青年人內心敲擊著。

而舒婷的《神女峰》更是那個時代振聾發聵的號角:

“但是,心/真能變成石頭嗎?”

這是困惑,更是質疑:那神女、那許多的婦女,本來有著鮮活的生命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怎么能甘心變成石頭呢?向“神女”們揮舞的手帕很多,但她們為著一個沒有價值的期待,錯過許多俯拾即是、本該屬于自己的幸福機遇,而周圍的人卻絕決擁護,這是多么荒謬!

其實,在《詩經》時代,男女互有傾慕之情,但業已受到社會的外來因素的制約,如《召南·野有死麕》所敘: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p>

男子追求女孩,女孩又喜又擔心,低聲勸告男子別莽撞,別驚動了狗。難道她真的是怕驚動狗嗎?不是吧!她怕的是驚動別人!驚動一個可能讓她回不了的社會圈——家族的唾棄、鄰人的不齒、道德的譴責、社會的迫害。

足見,社會的倫理對青年男女的約制已經在《詩經》時代形成,在《鄭風·將仲子》可見一斑: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對青年男女,正處于熱戀中,但他們不敢,尤其是女性,攀越社會的倫理的圍墻。詩中的女孩,內心是深愛其男友的,但他比男孩更有理性,也更多憂慮:不是我不愛您,而是實在迫不得已。三個“豈敢愛之”吐露了她所受到的壓力之大,無奈之深。如果莽撞行事,不顧禮法,私自約會,她將受到父母的責備、兄長的呵斥、鄰居的嘲弄。禮法、人言之山,從父母、諸兄到其他人,一座重甚一座。從詩中也可看出:禮法對男性是沒有多少約束的,而主要是針對女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禮法有愈演愈烈之勢。女性大多被這種所謂的正統思想所奴役,即或有少數的烈女如五代時牛嶠《菩薩蠻》中的女子,勇于為自己的愛情一搏:“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她為自己心儀的男人寧愿付出一生的艱辛的代價,來換取今日的瞬間的如曇花怒放的幸福。她在自由愛情的爭取道路上,只是踏出了一步,而且,自己心里也清醒的認識到并接受,自己將來必須承受的禮法對加于她的迫害,她放棄了后面的反抗,屈服于社會群體的壓力。但更多的女性則是:在活動范圍上,最甚的是女孩只能在自己的閨房活動,連自家的花園也不能去游玩;在戀愛上,犧牲自由愛情,絕對服從父母的決定,維護家族的利益;在世界觀上,被接受從一而終的忠貞觀。

那么,“神女”們是應該繼續戴著忠貞的枷鎖,還是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呢?不,應該背叛這種傳統!

詩人讓“金光菊和女貞子”承擔著背叛封建忠貞思想的使命,“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也為“神女”們做出了人生選擇,指明了人生方向,清醒地面對現實,尊重人性,不要盲目的追求虛榮的忠貞的愛情道德觀,把貞節觀這副桎梏了婦女幾千年的沉重的枷鎖砸碎,從寂寞孤苦的生活中解放出來,擁有正確的愛情價值觀,健康的人性。

參考文獻:

[1]《舒婷詩歌<神女峰>》的賞析.百度百科?[2013-05-1]?

[2]《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愛情》.短文學網?[2014-10-05]

(作者單位: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主題思想
如何處理攝影構圖中的幾個要素
試論漢學對夏目漱石創作思想的影響
淺析《Piper》中的主題思想分析
緊扣細節文字,著眼文章“分歧”
論電影《建黨偉業》的主題思想和敘事結構
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