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上饒市廣豐區嶺底螢石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2016-04-14 01:39王賢強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廣豐螢石斑巖

■王賢強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中地質大隊 江西 南昌33000)

剖析上饒市廣豐區嶺底螢石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王賢強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中地質大隊 江西 南昌33000)

上饒市廣豐區嶺底螢石礦位于武夷成礦帶北部,欽杭成礦帶之南,廣豐—萍鄉深斷裂帶東段南側,本文闡述上饒市廣豐區嶺底螢石礦床的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

嶺底螢石中低溫熱液充填型

1 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礦區位于武夷成礦帶北部,欽杭成礦帶之南,廣豐—萍鄉深斷裂帶東段南側,大地構造處華南褶皺系饒南拗陷內永平—廣豐拗斷束與黃崗山接合帶,基底層由前泥盆系地層組成。歷經加里東運動褶皺隆起,海西—印支運動疊加改造和燕山期多期次強烈的巖漿活動。其南部為火山巖、次火山巖,巖漿巖所吞蝕或掩蓋。偶見為孤島狀混合巖體。簡而言之,區內斷裂發育,巖漿活動頻繁,成礦地質條件優越,金屬、非金屬礦化點星羅棋布。尤其螢石礦脈成群成帶分布。成為浙西、閩北、贛東螢石成礦帶的組成部分。區域上除沿溝谷分布的第四系沖積物和山前堆積物外,分布有白堊紀周田組的紫紅色粉砂巖、泥巖;白堊紀茅店組的礫巖、砂礫巖夾粉砂巖;白堊紀中墩組流紋巖、熔結凝灰巖和沉凝灰巖;二疊紀樂平組砂巖、粉砂巖、粘土巖夾煤層;元古代片巖、變粒巖和大理巖等。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地層簡單,僅在河谷兩側,見有由砂礫、砂、亞砂土、亞粘土、腐殖土等組成的第四系地層。

2.2 構造

礦區主要發育兩條北東向斷裂破碎帶F1、F3和一條北西向斷裂破碎帶F2。斷裂破碎帶F1走向長大于3000m。以劈理化現象和梯狀面呈現。錯斷北西向斷裂破碎帶F2。斷裂破碎帶F3總體走向40°~60°,傾向北西,傾角60°~85°走向長大于2500m。帶寬0.5~10.00m。該斷裂帶主要以破碎帶形式出現。在走向和傾向上均呈舒緩波狀。沿斷裂帶硅化發育,主要有角礫巖、石英、糜棱巖,構造泥、砂狀、粉末狀螢石、蛋白石、玉髓、少量瑪瑙等組成,斷裂性質為張扭—壓扭性。為礦區的主要儲礦構造。斷裂破碎帶F2總體走向320°~340°,傾向北東,傾角55°~70°。走向長大于600m。該斷裂帶主要以破碎帶形式出現。在走向和傾向上均呈舒緩波狀。沿斷裂帶硅化發育,主要有角礫巖、石英、糜棱巖,構造泥、砂狀、粉末狀螢石、蛋白石、玉髓等組成,斷裂性質為張扭—壓扭性。為調查評價區的次要儲礦構造。

2.3 巖漿巖

礦區出露大部分為花崗斑巖,屬嶺底花崗斑巖株的一部分,屬燕山期的次火山巖體。系鵝湖嶺旋廻 第三亞旋 廻形成的潛火成巖,其中除賦存螢石礦脈外,尚見輝綠玢巖脈狀產出。在礦區西北角出露角閃黑云二長花崗巖,尚見有煌斑巖、輝綠玢巖沿花崗斑巖之斷裂斷裂破碎帶貫入,分布于礦體的上下盤部位,僅在鉆孔及坑道中見及,未出露地表。

3 礦床地質特征

3.1 礦體特征

礦區共圈出礦體2個,M1礦體賦存于F3礦化斷裂破碎帶中,M2礦體賦存于F2礦化斷裂破碎帶中。礦體M1呈長透鏡狀產出,總體走向40~60°,傾向北西,傾角60~85°。長約700m,礦體嚴格受斷裂破碎帶F3控制,無論從走向延長,還是傾向延伸來看,皆

3.2 礦石質量

礦石礦物為螢石(22%~51.53%),多呈白色,少量紫色,一般深色螢石分布于兩側脈壁上,淺色螢石分布于脈的中心部位。螢石為玻璃光澤,自形—半自形,一般呈粗大的粒狀和塊狀集合體,有時呈致密細粒狀集合體或微細粒的螢石晶體呈嵌晶狀態分布于硅質(石英)集合體中。淺色螢石品位較高。脈石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40%~70%),多為灰白、乳白色,半自形—它形,多呈微粒狀、放射狀、纖維狀、梳狀、犬牙狀隱晶質集合體,一般呈團塊或脈狀充填于螢石晶粒構成的空隙或其裂隙中。玉髓呈乳白色,隱晶質集合體,多伴隨石英充填于螢石的空隙或裂隙中。綜上表明,本區礦石的礦物成分簡單,螢石是唯一的礦石礦物,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玉髓(蛋白石)方解石等少量且局部見有。礦石主要成分CaF2單樣品含量最高69.13%,最低20.30%,單個礦體平均加權品位39.31%。

3.3 礦石類型

區內礦石多呈半自形粒狀結構,少量角礫狀結構。碎裂狀結構,局部微細粒。纖維狀。梳狀結構。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為主,一般分布在礦脈的中心部位;次為條帶狀構造,主要分布兩側脈壁,并且常形成對稱條帶狀構造。按礦石礦物組合及其含量,礦石類型主要為:螢石型:分布于礦體膨脹部位。其質量好,一般CaF2含量大于50%。石英——螢石型:常分布于礦體膨脹趨向收縮部位。其質量較好,一般CaF2含量大于30%。螢石——石英型;多展布于礦體縮小處及礦脈分枝處。其質量較差,一般CaF2含量20%左右。

3.4 礦體圍巖和蝕變

礦體圍巖為花崗斑巖,礦體內夾石一般為碎裂花崗斑巖,圍巖蝕變沿斷裂破碎帶呈帶狀分布,蝕變寬度一般1~2m,主要有硅化、絹云母化、泥化、高嶺土化等,近礦圍巖蝕變相對較強,表明蝕變與礦化有較密切的關系。

4 礦床成因

成礦溶液來源于巖漿晚期的氣水熱液,首先,燕山期巖漿攜帶有大量氟元素,為螢石礦的成礦提供豐富的物質來源,顯示了它與螢石成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區內礦體主要分布于燕山期花崗巖體內,巖漿活動中處于巖漿上部及周邊的早期形成的斷裂構造為相對脆弱部位,隨著氣化熱液聚集,內部溫度壓力逐漸增大,與上部圍巖形成巨大的壓力差,當圍巖的靜壓力小于壓力時,含礦氣液將首先沖破脆弱部位對原有構造帶進行破壞改造。因成礦溶液的來源于巖漿晚期的氣水熱液,成礦方式是以充填作用為主,成礦溫度為中-低溫,礦床成因屬巖漿期后中低溫熱液充填型脈狀礦床,為構造-巖漿成礦系統的產物。

5找礦標志

(1)構造標志:在構造交匯處或呈北東向硅化斷裂破碎帶為區內主要找礦標志。(2)圍巖蝕變:帶狀發育的硅化、綠泥石化、螢石化三者疊加對成礦更加有利。(3)輝綠玢巖和煌斑巖可作為區內尋找螢石礦床的找礦標志。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110-1

王賢強,大專,1992年7月畢業于江西贛州地質學校物探專業;1992年7月~至今在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中地質大隊工作(其中2011年3月~2015年1月在東華理工大學工程地質勘查專業(大專)函授學習)現職稱物探工程師。呈舒緩波狀,具膨脹、縮小、分支、復合現象。膨縮部位厚度一般3~4m,最厚達8m以上。礦石品級于礦體膨縮規律一致,成正相關關系。礦體M2呈透鏡狀產出,總體走向320~340°,傾向北東,傾角55~70°。長約400m,礦體嚴格受斷裂破碎帶F2控制,無論從走向延長,還是傾向延伸來看,皆呈舒緩波狀,具膨脹、縮小、分支、復合現象。厚度一般2~3m,最厚達4m以上。礦石品級于礦體膨縮規律一致,成正相關關系。

《江西省廣豐縣嶺底螢石礦調查評價》任務書編號:礦[2013]01-24

猜你喜歡
廣豐螢石斑巖
遼寧調兵山西調斑巖型鉬礦床特征及找礦標志
構造對河南南召縣觀音廟螢石礦的控制作用
廣豐木雕傳承與發展研究
斑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玫瑰余香
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煌斑巖的研究進展
優質廣豐馬家柚苗木培育淺議
紅山文化螢石質魚形飾的鑒別和探討
某螢石礦開拓系統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