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霍邱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特征及成礦作用分析

2016-04-14 20:45李莉娜
地球 2016年9期
關鍵詞:霍邱角閃巖黑云

■李莉娜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 安徽 六安 237000)

安徽省霍邱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特征及成礦作用分析

■李莉娜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安徽六安237000)

安徽霍邱鐵礦是一個大型(世界上條帶狀鐵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s,簡稱BIF)BIF鐵礦田,礦體均賦存于一套晚太古代中高級變質作用的含鐵建造,累計探明儲量12×108t。近幾年吳集、李樓等大型礦床的勘探、開采為本礦田的含礦建造構造型式研究提供了條件。

霍邱火山沉積變質型成礦特征成礦作用

根據BIFs與火山活動之間的關系,將其分為Algoma型和Superior型。Algoma遠離火山活動中心,火山物質含量較少或不見火山物質。前寒武紀BIF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鐵礦資源類型,廣泛分布于太古代-早元古代,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學沉積建造類型,具有鮮明的硅鐵韻律層,記錄了地球早期大氣和海洋化學成分、氧化還原狀態,以及地質演化過程。

1 區域地質背景

霍邱鐵礦屬于隱伏的前寒紀變質鐵礦床,呈南北向分布于潁上陶壩至霍邱重新集一帶。經地質工作證實為一儲量大、物質組分簡單,其S、P含量低的大型鐵礦田,鐵礦田由大不等的數十個鐵礦床組成,新太古代霍邱群為主要含鐵建造,根據巖石組合可分為兩個建造系列,三個巖石地層組(花園組、吳集組、周集組)。其原巖建造相當于一個中基性火山-沉積旋回。吳集組為霍邱鐵礦區下部含礦巖系賦存層位,全巖87Sr/86Sr=0.7020,Rb-Sr同位素年齡為2976Ma(安徽省地礦局,1997)。按巖石組合分上下兩段,下段為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黑云斜長片麻巖間夾斜長角閃巖、黑云斜長變粒巖夾斜長角閃巖,遭受混合巖化。上段:下部為角閃黑云斜長變粒巖、斜長角閃巖,間夾石榴黑云斜長片麻巖及角閃石英磁鐵礦帶,上部為十字藍晶石榴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該段巖性不穩定,礦層斷續分布,常夾透鏡狀白云石大理巖。

周集組為霍邱鐵礦區上部含礦巖系賦存層位,87Sr/86Sr=0.7084,Rb-Sr2740Ma(安徽省地礦局,1997);周集組根據巖石組合分上下兩段:下段:混合巖化黑云斜長變粒巖、條痕狀混合巖、十字藍晶黑云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及閃石類石英磁鐵礦層,上段為金云透閃白云石大理巖、石英磁鐵礦鏡鐵礦層、閃石類石英磁鐵礦層夾二云石英片巖。

花園組巖石組合主要為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少量黑云斜長變粒巖。強烈混合巖化形成微斜變斑-似眼球狀混合巖,巖石較穩定,未見底,厚度大于990m,原巖類型分別為安山質(或英安質)凝灰巖,玄武巖及其凝灰巖、凝灰質砂巖。

區內出露較大的巖體為草樓巖體、吳集巖體和重新集巖體,主要巖性為混合花崗巖。區內已知斷裂60條,地表出露28條,其余均隱伏于第四系之下,按其走向分為NW、NNE—NEE、EW及SN向四組。北西向斷層系是區內最發育的一組,分布較廣,走向2800~3400,主要為平移斷層和逆斷層,少數為正斷層,規模大小不一,長度多數在3~15km,區內南部為逆斷層,北部平移斷層較多,斷層面傾向南西,少數傾向NE,傾角較陡,直至直立。NNE-NEE向斷層僅次于北西向斷層,較為發育,分布于基底和蓋層中,斷層性質以正斷層為主,長度一般小于2km,除長山地區,均為隱伏斷層。

2 構造型式分析

區內由于全被第四系覆蓋,對構造的研究只有通過巖芯觀察分析及對比,基本認為新太古代含鐵巖系的褶皺疊加改造作用強烈,呈現復雜干擾樣式,但仍可識別出早晚兩個世代的褶皺變形,即早期近南北向同心閉合褶皺和晚期近東西向平緩開闊褶皺。

近南北向褶皺包括花園倒轉背斜,周集倒轉向斜和代店倒轉背斜,褶皺軸線相互平行排列,其方位總體呈南北向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帶,其中周集倒轉向斜為含鐵巖系的主體構造,控制著礦田的主要礦床,除李老莊礦床外,其余大中型礦床均分布在該向斜的兩翼。

近東西向褶皺不很發育,多呈平緩開闊褶皺,規模小一般為中小型,主要包括李老莊向斜和范橋向斜。從現有的地質資料分析,礦區內構造型式如下:即早期可能存在NW向,向南倒覆,向SE傾伏的大型平臥褶皺,又被稍晚的近SN向、并向N傾伏的緊密同斜褶皺所疊加,在上述兩期褶皺疊加的基礎上,又被晚期NNE向和近EW向較平緩開闊褶皺疊加,致使區內霍邱群含鐵巖系及鐵礦層,在不同區段出現不同的褶皺型式和不同方向的延伸情況。如在陶壩、范橋兩礦區,存在早期兩次褶皺的非共軸疊加型式,在吳集、重新集、張莊礦區,可能相當于早期兩次褶皺疊加的翼部,而使鐵礦層呈現以單斜或同斜產出的簡單褶皺型式。在李老莊、范橋鐵礦區,可能處于早期近平臥褶皺的轉折端部位,致使鐵礦呈現多層或單層產出。

3 成礦作用分析

霍邱鐵礦的形成作用可以歸納如下:①多階段多物源形成條件(主要為火山作用也有陸源及海解作用),并有微生物的氧化-還原作用沉淀成礦;②由于溶液的堿性不同,原始沉積的Fe(OH)3膠體可有兩鐘轉變方式。即α-Fe2O3(普通赤鐵礦),γ-Fe2O3(磁赤鐵礦)。因在成礦過程中氧化還原電位介于弱氧化-弱還原的環境中,α-Fe2O3可被氧化而結晶成細粒赤鐵礦,而γ-Fe2O3可被還原為細粒磁鐵礦(杜貞保,楊曉勇,1994);③由于蚌埠運動(27×108左右)使晚太古代霍邱群火山-沉積地層發生中高溫-中壓區域變質作用,在BIF鐵礦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萬渝生等在研究區域年代學上,給出霍邱群的老變質巖的年齡不小于26×108年(Wan等,2010),和皖北蚌埠運動時間相對應。我們認為該變質作用事件,使得原始沉積的赤鐵礦磁鐵礦(燧石條帶等)細小顆粒重結晶,生成赤鐵礦和磁鐵礦層位往往伴隨著條帶狀的石英巖或石英片巖等。

4 找礦意義

霍邱鐵礦田除周集主體向斜為控礦構造外,其東側為寬緩向斜構造群,其西側臨水集一帶為另一個南北向向斜構造儲礦帶。根據上述構造推測,在周集主體向斜東側寬緩向斜構造群中的冀臺子、老臺子、八家樓、小周樓-南莊等磁異常部位,地表雖被中新生代地層覆蓋,但深部可能處于早期兩次褶皺的疊加復合部位,在一定深度可能隱伏有“霍邱鐵礦”。因此存在深部找礦的前景。

[1]杜貞保,楊曉勇,安徽霍邱沉積變質鐵礦的成礦作用研究.大地構造與成科學,1994,(18).

[2]任啟江,等.安徽廬樅中生代火山構造洼地及其成礦作用 [M].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1.

P62[文獻碼]B

1000-405X(2016)-9-7-1

猜你喜歡
霍邱角閃巖黑云
漂流計劃
漂流計劃
黑云白云
西藏南部日喀則蛇綠巖中角閃巖的Sr-Nd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西昆侖塔什庫爾干大河口一帶斜長角閃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探討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霍邱縣教師書畫作品選登
弓長嶺何家采區斜長角閃巖地球化學特征分析
赤峰東部寶音圖群斜長角閃巖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
男妖女妖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