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源污染對丹江口水庫水源地水質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2016-04-14 21:07丹鳳縣水保站陜西丹鳳7262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丹江口水庫面源水源地

(丹鳳縣水保站 陜西丹鳳726200)

(丹鳳縣水保站 陜西丹鳳726200)

從丹江口水庫水源地的自然狀況及面源污染現狀出發,初步分析了丹鳳縣面源污染的現狀及成因,進而提出對丹江口水庫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面源污染水源地水質影響及防治。

1 面源污染的涵義及其特點

面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地點,在降水或融雪的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并引起有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面源污染具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隨機性。面源污染受降雨時間影響較大,其污染發生具有較大的隨機性;二是污染物及排放途徑的不確定性。由于面源污染影響因素多,排放途徑較復雜,因而排出的污染物是難以確定的;三是污染負荷時空差異性大。面源污染過程與徑流過程呈現大致相同的變化趨勢,由于徑流的時空變化大,因此降雨徑流污染的時空變化也大。

2 造成面源污染的成因

2.1 化肥與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態平衡破壞

化肥都是由各種不同的鹽類組成,所以長期和大量施用這些由鹽類組成的肥料,當肥料進入土壤后,就會增加土壤溶液的濃度而產生不同大小的滲透壓,作物根細胞不但不能從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將細胞質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導致作物受害。農藥大量施用后,造成農藥殘留或深入地下水,對水源也造成污染。由于水源地上游耕地面積大,人們有耕種時長期施用化肥、農藥、有毒有害物質累積殘留量逐漸增加,農戶的生活垃圾,污水等廢棄物多數堆放在村旁河溝兩岸,一遇大雨或暴雨,一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經雨水沖刷,隨著地表徑流匯入河溝,流入庫區,污染下游水體。

2.2 污水與生活垃圾未能及時處理,污染了下游水質

隨著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畜牧養殖業造成的面源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據調查統計,丹江口水庫匯水區年畜禽糞便排放量超過3.48萬噸,糞便簡單處理率僅為47.2%,糞便排放隨意性強,氮、磷、COD等大量富營養物質直接或間接排入庫區,造成環境和水體水質的直接污染。

2.3 水土流失嚴重,極力影響著水源地生態環境

據調查資料統計,丹江口水庫及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43.82%,年均土壤侵蝕模數2430t/km2?a。水土流失除了形成農業面源污染外,還會直接損失庫容。每年輸入丹江口水庫的泥沙量達3.68萬t,多年累計下來水庫損失庫容量已急劇上升,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氣候與水資源影響及生態環境影響等。

3 治理面源污染的對策

3.1 推進“一池三改”技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全面推行科學施肥技術,提倡施用有機肥、綠肥、沼肥等,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推廣應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提倡生物防治,推廣農村沼氣和秸稈氣化工程建設,以沼氣池為紐帶,通過“一池三改”工程,即沼氣建池與改圈、改廁、改廚相結合,使人、畜糞便、廚房污水均進入沼氣池,達到無害化處理,從而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的目標。以農村廢棄物、污染物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產生的沼氣用于炊事、取暖、照明,沼渣、沼液可作為優質有機肥,形成良性循環,減少污染,保護環境,降低生產投入,使農業生產和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利用。

3.2 建立生活污水處理體系及

丹鳳縣污水處理廠建于距縣城中心約3.9km的東河村東、高速路北的河灘地,廠區占地45畝、進廠道路占地45畝,污水處理能力日處理污水近期1萬噸,遠期2萬噸。工程包括建設污水截污管網總長度40752m,建設污水處理廠規模為10000m3/d,水處理工藝采用“粗格柵—集水池—提升泵—細格柵—旋流沉砂—CASS—消毒—排放工藝”技術,出水可達到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工程建成后,將對丹江水質的改善有著重大意義。

3.3 修建無公害垃圾處理填埋場

在縣城東南約8公里的資峪鎮資峪村何塬組,芋園溝坡塬地帶修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處理場占地106畝,庫容124萬立方米,平均日處理生活垃圾80-120噸,總體布局由生產管理區、垃圾填埋庫區、生活滲濾液處理區、城區生活垃圾壓縮站、道路及填埋機械設備等五部分組成。垃圾處理流程為:垃圾車轉運車進場-卸料、推鋪-滅蚊、消毒--壓實、覆蓋。一座規范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和收集清運系統的建成,使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達到“收集運輸密閉化,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目標。消除生活垃圾對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極大的改善了生態環境。

3.4 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

以治理丹江口庫區周圍及淺山丘陵區和水土流失較重區域為重點,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為主,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人工造林,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作為面源污染防治的突破口,以人與水和諧、人與自然和諧,推行清潔型產品為主線,搞好清潔小流域治理工作,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坡面、后溝道,先支溝、后干溝,注重坡面殖民地溝道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封溝打卡,修堤筑壩、固岸護灘、林網防護,修建塘壩、小型水利工程,搞好攔洪截留,在庫區做農田立體間套工程,調整作物布局,科學耕作,減少水土流失,建立生態高效農業園,遏制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時,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持以預防為主,人工治理與生態自我修復相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庫區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建立執法隊嚴厲查處污染和破壞水源地環境的行為,采取封育管護措施,明確封禁制度、封禁定界等內容,落實專人看管。通過生態修復的治理,遏制面源污染釋放,改善水質,豐富生物多樣化,恢復昔日水草青青、游魚可見的水生態環境。

4 結語

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質的優劣決定著調水的成敗。要對面源污染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清潔流域治理與景觀設施配套,促進生態清潔農業和農家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通過對坡面、農田、河流、溝道、污水、垃圾、改廚、改廁等綜合治理,培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倡導綠色循環農業和生態清潔產業,治理區內所有農副產品一律禁用化肥、農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針對丹江口水庫的水資源,強化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依法采取手段,同時也要引起各地方、各部門的高度重視,減少面源污染,共同保護好水源地水體質量,讓首都人民喝上清潔水、放心水。

面源污染對丹江口水庫水源地水質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張利娜

X52[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364-1

張利娜(1981~),女,本科學歷,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猜你喜歡
丹江口水庫面源水源地
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與治理
澄江市農業面源污染成因及對策
丹江口水庫的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概述
水庫移民農地流轉與生計恢復問題及對策研究
基于ETM+數據的水體信息提取
丹江口水庫河南外遷農村移民安置效果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擬研究
基于因果分析圖法的飲用水源地保護探討
農業面源污染對水質的影響及防治對策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狀況調查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