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石流災害的溯源分析與治理方法

2016-04-14 21:07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五大隊江西鷹潭335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泥石流坡面災害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五大隊 江西鷹潭335000)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五大隊 江西鷹潭335000)

自然環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更加嚴重,很多山區的降水量較多,造成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我國是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嚴重地區,造成我國經濟的巨大損失,并時常會有人員傷亡情況的產生。通過分析泥石流災害的溯源,探究泥石流災害的治理方法。

泥石流 溯源分析 治理方法

1 前言

泥石流是山區、坡地之間特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是指山地中突然爆發的含有大量泥沙以及以及其他粒徑很小顆粒等組成的洪流。泥石流的發生多數是因為自然環境的退化、泥沙等急速減少以及地面侵蝕加劇等,多發生在強地震、強烈地質構造或是偏深溝谷中,主要受到氣候、地貌、地質以及水文情況等的影響,具有速度快、破壞力大、以及難預測等特點,使人類社會活動以及自然環境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2 泥石流災害的溯源分析

2.1 地形原因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山地地形陡峭,有利于泥石流的匯集、拓展,使泥石流具有較大的勢能,密集的支渠以及陡峭的坡地都能夠使泥石流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的匯集大量的水分,支渠里的泥石流以及坡面的水流在擁有了足夠的能量后會聚集在某一主溝道,積累足夠泥石流,滿足宣泄條件后,主溝道就會沿著岸坡迅速下切形成泥石流災害。

2.2 地質構架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若山區發生劇烈的活動,則會因為山地特殊的地質構造加劇區域內斷層的發生,促進地質災害的發生,使泥石流災害發生頻繁。泥石流的形成模式與區域構架的構造控制有重大關聯。

2.3 強地震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由于地震的特有形式造成了地質的重新構造,使巖體原有框架的屬性被破壞,降低了坡體的穩定性。并且強地震的發生會使山體發生松動的現象,巖體發生破裂,增加了裂縫,使得巖體的穩定性也遭到下降,增加了崩塌和滑坡的可能性。地震的發生會使巖體的原有活動傾向加劇,使積累的石塊以及其他的松散物向下沖擊。一般情況下由強地震引發的泥石流災害的破壞范圍廣,傷亡損失情況嚴重,并且會加劇其他地質災害的發生[1]。

2.4 固態物質的補給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土壤的固相物質以及其他固態松散物是泥石流災害發生的必然條件,并且這些物質的積累量以及來源情況直接關系泥石流災害發生的規模以及泥石流屬性。

2.5 大量水源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水是泥石流中的主要構成,并且水是泥石流發生導火線,是固體物質搬運的動力來源,引發泥石流的主要水源有高強度的融雪、暴雨或是水庫決堤等。

2.6 植被損壞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植被能夠有效緩解坡面土層被地表徑流直接沖走的現象,降低地表水的匯集速度,減緩或防止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植被的根能夠增加土壤的穩定性,并且植被的落葉能夠保護土層,減緩地表徑流,起到保水護土的作用。調查發現擁有大面積森林的地方泥石流災害的情況很少發生。

2.7 人類活動引發的泥石流災害

近幾年我國泥石流災害的發生率明顯提高,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加大了采礦、修路等施工工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鄉村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樹木亂砍、亂伐,過度墾荒的現象嚴重,雖然國家有制定過相關制度規范,但是實施效果并不明顯。這一系列的人類生產、生活活動都使得植被、地形情況遭到嚴重破壞,極大的破壞山體以及土壤的穩定性,加速了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3 泥石流災害的治理方法

3.1 區域排導

對泥石流主溝道進行合理攔截和排導,使區域地形保持穩定,降低泥石流勢能。一般在泥石流災害多發地區,降水量相對來說比較多,并且積累有較多的松散固體積累。但是如果修建攔擋庫則因為松散固體分布范圍廣,而庫存的容量有限,單獨排導時也不利于總體流量的控制,所以可以使用隔柵壩體阻斷碎石,減緩泥石流的連續性[2]。重力壩的建立可以加固岸坡、溝渠,降低泥石流勢能,排導性壩體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控阻塞現象,阻止淤泥流速。

3.2 坡面防治

泥石流通過坡面向下傾泄,所以加大坡面的蓄水、滲水能力能夠有效緩解泥石流的發生。坡面的防治工作主要是通過阻攔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坡面情況進行開挖、修填工作,結合林草帶建立以滲、引、排為主的防治工程。建設工程增加山坡的穩定性,高山地區進行封山育林,淺山區可以結合農果林綜合防治,建立防治林以及經濟林,實現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雙重取得。

3.3 溝道防治措施

現代建筑的侵蝕溝是泥石流的主要通道,很容易發生崩塌以及滑坡的現象。所以在利用溝道綜合防治的過程中需要層層布防,從上游一直到下游,從溝頭一直到溝口都需要全面設置,因地制宜進行分類治理,建立溝道的綜合防治措施后還需要在周圍種植與本地區相適應的草種、樹種等,通過一年生、多年生,水生、旱生等相結合的樹木生長特點建立防風林和經濟林,保護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災害發生的可能性[3]。

3.4 環境考察

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在攔截壩施工之前考察施工地區的地形、地貌,查閱該地區發生的最大的泥石流災害規模,從而確定合適的防護指標,達到防護目的。

3.5 社會措施

采用生態措施進行泥石流防治的同時還需要加強社會防治措施。國家需要加強法律監管制度,禁止隨意毀壞樹木、森林,加強對陡坡開荒的控制,以及禁止過度使用草地,有效控制山地的開發、利用,在開采礦區以及道路維修過程中加強環境復墾工作。加大宣傳環境保護工作,增加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泥石流防治意識。

4 結束語

泥石流災害近年來在我國頻繁發生,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提高人們的泥石流防護意識,加強防護措施的建立,增加環境保護意識,降低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1]鄒金林.泥石流災害的溯源分析與治理方法 [J].地球,2015(07):386-387.

[2]贠建林.某泥石流溝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 [J].地質與礦業工程,2013(05):109-112.

[3]牛岑岑.泥石流危險度評價指標的提取與等級劃分 [D].吉林大學,2013:1-125.

泥石流災害的溯源分析與治理方法

■童新民

P641.4+3[文獻碼]C

1000-405X(2016)-10-375-1

猜你喜歡
泥石流坡面災害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泥石流
沖積扇油氣管道坡面侵蝕災害因子分析
超音速流越過彎曲坡面的反問題
“民謠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面板堆石壩墊層施工及坡面防護
機械班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