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

2016-04-14 21:07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河北石家莊050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災害環境評價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河北石家莊050000)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河北石家莊050000)

地質災害的不定時性和不可避免性,會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料的傷害。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地質環境的探究。我國深受地質災害的侵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倍受眾人所關注。我國的地質防治工作通過不斷的摸索和探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從地質災害入手,對地質災害進行了概述,試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提出了地質災害防治系統和環境利用評價系統,以供參考。

地質災害防治環境利用

0 引言

在生物活動和人類的干擾下,自然界容易產生變異,這種自然變異表現在地球表層,因為地球表層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如果自然變異的強度較大,就會對我們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這樣就形成了自然災害。地質災害是各種自然災害的常見類型。我國地質災害分布的范圍比較廣,而且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也比較大,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比較嚴重,對生活生產和生命財產都會造成影響,同時也會破壞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1 地質災害概述

受人為地質作用的影響,導致地質環境惡劣,在自然地質的作用下容易發生自然災害,導致資源,生命和經濟損失。地質災害包括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地面變形災害,斜坡巖土體運動災害、土地退化災害、水庫災害和地球化學異常災害等。頻發地質災害有一定的原因和特點。以下對地質災害頻發的原因和特點進行分析。

1.1 經常發生地質災害的原因

近些年,在全球氣候發生巨大變化和局部極端氣候的基礎上,造成了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具體來說,地球頻繁發生地殼活動,造成劇烈的地質變化。同時人類不能正確開采自然資源,也不能正確使用自然資源,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都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1.2 地質災害特點分析

近些年,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有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的特點。人們無法在地質災害前感受到災害發生的任何征兆。如果以后突然發生地質災害,人們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對農田、建筑物、公路和工廠造成大量的損毀,同時人員傷亡也比較嚴重。這些特點都導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困難重重,相關人員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力度。

2 地質災害防治系統

我國深受地質災害的侵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倍受眾人所關注。我國的地質防治工作通過不斷的摸索和探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上級到下級都有較為合理有效的安排,形成較為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系統。我國通過對國民普及地質災害的防治常識以及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宣傳工作等方式,強化國民意識,避免因慌亂使地質災害中人員傷亡率上升。

2.1 區劃調查

地質災害發生會給當地的地質環境造成影響。有關人員調查地質災害發生地的地質環境情況,并做好記錄整理歸檔,作為評價地質災害潛在危險系數的資料依據,然后對評估風險并做區劃。統計各地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和規模,做好區劃調查工作,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監測警報

監測指的是監測地質環境的變化,并對環境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掌握可能誘發災害的隱患資料。警報是構建災害報警系統,依據監測的結果,向居民發出防災預警信號。監測警報對技術和行政有較高的要求。監測警報系統的完善支撐著后續防治工作。

2.3 搬遷整治

上述兩個系統為搬遷治理系統奠定了基礎。搬遷是指對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地區,采用搬遷避讓的方式,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將該地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治理是運用工程治理措施,從根本上治理地質環境,清除災害隱患。二者主要以調查監測地質災害的數據為根據,評價地質勘測的結果,分析誘發地質災害的隱患,確定災害隱患地點。

3 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地質環境應用

3.1 在地質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建設應急處理體系

對地質災害來說,應急處理體系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在地質災害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防治災害。在整合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加強突發災害的管理力度,保證重大地質災害適應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建立專門的技術支撐機構,技術裝備體系、應用技術系統和信息網絡平臺。面對地質災害,高效、科學和系統地響應重大自然災害,加強對地質災害的防治。

3.2 在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支撐力量

研究地質災害的防治科學技術是防治地質災害的一項重要措施。具體來說,工作人員要研究地質災害形成的典型環境,成因模式和內在機理。風險區劃地質災害。加強對防控方法、風險區劃、檢測預警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建立模擬仿真和應急響應研究體系。在地質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加強防治,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3 建立地質環境評價體系

區域工程地質工作的公益性,基礎性較強,其服務規劃有一定的戰略性,加強對地質災害風險和地質環境安全的研究非常關鍵,建立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可以利用評價體系評價地質環境。其中包括人類聚居區,重大工程區,變遷避讓集中安置區和地質環境要素,加強對其評價。同時要對地質環境容量和地質環境質量加強評價。對氣候、地震和人為活動的影響進行充分考慮,保證地質災害風險的減少,對區域功能進行劃分。在地震多發區預留避震空地,預防災害的發生。

3.4 加強工程地質環境的安全評價

地質環境安全可以保證人居環境和工程區域的安全,主要包括地質結構,地質成分、外部形態和工程性質等,要避免內外動力對其造成干擾,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可能性。任何異常因素都會對工程對象造成干擾,也會對原來大的區域環境造成損害,對原來環境的區域態勢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對作用強度,范圍、危害對象和持續范圍的研究非常必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地質環境安全評價是地質防治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以使地質災害風險消除,加強土地利用規劃、防洪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為防災減災提供對策。這些技術性文件可以管理和控制災害風險,保證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貫徹和落實。

4 結束語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長遠的規劃和建設發展。將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利用作為未來地質研究發展的重要研究領域,揭示兩者的關系和內在聯系,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實現災害防治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目標。

[1]劉傳正,劉艷輝.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 [J].吉林大學學報 (地球科學版), 2012(05):1469-1476.

[2]張朝月.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問題研究 [J].科技展望,2015(06):129.

[3]陳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優化 [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4(01):402-404+401.

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

■閆國芹

P67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420-1

猜你喜歡
災害環境評價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災害來臨怎么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