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完善研究

2016-04-14 17:03黃曉鳳孫丹
商場現代化 2016年5期
關鍵詞:應急物流自然災害

黃曉鳳 孫丹

摘 要:我國國土面積廣大,自然災害頻發,為增強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有必要建立完備的應急物流管理體系,本文從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內涵入手,介紹了它的運作模式,指出了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措施。

關鍵詞: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

我國的生態環境惡化嚴重,自然災害頻頻發生,阻礙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形成威脅。在自然災害發生頻率較高的地區,物資儲備較少,此問題降低了應急物流的賑災效率。應急物資發揮的作用很大,可有效減少人員傷亡。我國應借鑒先進理念,加強對應急物流的研究,為應急物流體系的完善作出貢獻。

一、應急物流概述

應急物流指的是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緊急事件發生時,提供應急物資,爭取最大時間效益,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內的特殊物流活動。此種物流與一般物流有相同點,均由流體、載體、流量和流速等要素共同組成。

二、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基本內涵

1.概念和特征

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體系指的是,為確保自然災害的物資需求得到滿足,追求最大時間效益,組織系統、管理體制與機制、資源保障系統以及政策法規等要素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組成的一種特殊物流管理體系。

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具有如下特征:統一指揮、分工明確;管理機制可在自然災害發生后作出快速反應,各要素彼此協作;是現代化的應急信息系統;要有物資、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支持;相關應急管理規定要達到完善地步。

2.構成

主要由政府層面和社會層面共同構成,具體包括政府部門、非政府公共組織、企業、各大媒體等。

3.與其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物流管理體系的比較

其與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進行對比:自然災害屬于公共事件的一個特例。應急管理系統中的保障系統主要由物資、技術、資金、人力等方面組成。因此,應急物流管理體系包含于應急管理體系當中,屬于其子體系。其與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物流管理體系對比:兩者在組織體系、管理機制等方面相一致,構建、信息體系和法律規定等方面的差別也相對較小,部分應急物資相同。

三、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模式

1.指揮協調模式

在我國,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后,由中央統一指揮賑災工作,各地政府僅負責管理當地的救災工作。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簡稱減災辦)等機構全權指揮自然災害的救助事宜。除此之外,民政部也組建了國家減災中心。我國形成上至民政部,下至縣級民政局的救災指揮體系。各種類型的賑災工作,依舊由職權單位負責,比如水利部、海洋部等。為了處理一些影響范圍較大的自然災害,國務院專設了一些特殊救災管理領導小組,比如抗震領導小組等。各地方也創建了一些應急中心。

2.分級響應模式

在自然災害出現后,減災辦等領導組織統一分析災害預報信息,將通報下達給有關單位和地方。依據災害具體情況,各級行政單位啟動應急預案。自然災害各個環節均由相應部門負責,這些部門會與臨時指揮機構共同合作,創建起統一的管理組織,讓應急物流發揮作用。臨時指揮機構會調動各單位部門的工作人員協調、分配資源,然后直接調配給物流企業和救災志愿者,隨后開展保存和運輸等工作。

3.資源保障模式

人力資源是救災的重要力量,解放軍、武警部隊等組成救災搶險主力。一旦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中央可就近調動部隊,參與到救災行動之中。公路系統、鐵路系統等工作人員組成的團體也發揮重大作用。此外,物流企業和志愿者共同組成的社會群眾也是此方面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民間救災組織的發展較為薄弱。物質資源是救災的重要倚仗,需處理好采購、調撥、儲備等環節。交通部門要保持海、陸、空等各方面的交通渠道暢通,對救災提供交通支持,讓物資和救災人員可以順利到達現場。我國并未建立起專門的救災撥款專項機制。但在災難發生后,財政部門會以資金調撥、減稅等方式支持抗災工作。比如,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后,財政部立刻采取應對措施,以最快速度調撥資金保障災區居民的正常生活。

4.調度運作模式

應急物資調度體系在救災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自然災害出現后,應急物流調度中心發布命令,指揮物資供應部門、運輸保障部門、物資管理部門等,協調指揮救災工作。物資的供應由專門的供應部門負責,其運輸工作則需得到交通部門的支持,物資管理和運輸部門負責配送環節,物資管理部門專門處理物資發放,物資回收則需要在運輸部門的支持下實現。調度中心調動各部門參與到救災中,各部門將發生的情況反映給調度中心,實現兩個層面的有效溝通。

四、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缺陷

1.缺乏專門明確的應急物流預案

通常情況下,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后,我國會成立暫時性的指揮組織,依據災情制定緊急救援方案,集中各部門大量工作人員,在較為匆忙的情況下開始救援物資的采購、運送等工作。此種情況可能造成資金浪費,讓應急救援工作失去合理性。2006年頒布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11年經過修訂后,是目前應急預案當中規定應急物流有關內容最為詳細的一部。明確規定了應急物資的準備,也涉及災區物資的保存等內容,其余預案與應急物流的關聯相對較少。

2.缺乏有序的應急物流組織系統

過度重視臨時救援組織,忽略常設機構發揮的作用。我國還未全面建設物流應急機構,專業的物流管理工作人員也處于缺乏狀態,而且應急管理機制的制定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災害突發,各個部門單獨行動,彼此缺乏溝通、協調,救援效率較低,應急物流的動向、流程等顯得雜亂無章,此種問題在一些重大災害中暴露出來。比如,在某次重大地震當中,志愿者自備糧食和飲用水,但在救援過程中缺乏組織秩序,盲目行動,導致其在行動中難以發揮救災作用,最終反而成為需要救助的對象。不僅如此,這些志愿者駕車者較多,造成現場原本就缺乏的能源更為緊張,阻礙了專業人員的救援步伐。此外,自然災害發生之后,應急物流組織機構在動態管理上表現出很大不足。

3.缺乏常規協同的應急物流的物資保障機制

在賑災物資分配的過程中,分發渠道過多、指揮組織較為復雜、配送效率低等問題對物流管理造成負面影響,管理更加困難,需要面對更多風險,其調配秩序比較混亂。利用效益背反原則進行分析可知,此種狀況會導致應急物流成本加大,應急物流的調配效率較低,需要根據災害具體情況再次規劃。

4.應急物流的信息管理水平較低

在我國,應急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網絡并未實現全面覆蓋。在應急物流管理信息平臺建設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應急物流子系統的重要性,僅在平臺中創建了信息模塊。無法獲得全面、準確的應急物流信息,干擾災情救援判斷,決策不能順利發揮作用。

五、自然災害下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完善措施

1.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預案體系

制定出合理健全的應急物流預案,能確保賑災行動高效開展。在確定預案內容時,要堅持科學、合理原則,確保內容有可行性。要對以往發生過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進行分析,還要研究其他國家在處理此類事件時采取的方法,總結經驗后指導預案內容的編制。而且應急預案也要根據災害的具體情況設定等級,區分災難是否嚴重。也要區分各國、不同地域環境的差別,確定不同的物流方法,分出層級后制定相應的預案,避免應急物流存在無序性。

2.搭建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臺的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

在政府公共信息平臺的支持下,創建起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負責收集應急物流供需信息,精準確定物流需求。與社會物流信息平臺合作,以最有效的方式處理資源整合問題。參與應急物流的主體較多,可利用這些主體的信息資源形成信息網絡,比如物資生產者、物流企業等,盡量防止發生物資和運輸失衡的情況。各個層面的應急物流指揮組織要提供準確的決策信息,促使運輸、保存等工作發揮應有效能。

3.大力整合應急物流資源

確定好應急物資的供應方案,可實現應急物資的市場化,開展動態儲備。在開展物資儲備時,可學習國外的方式,以專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式處理這些問題。合理安排人力資源,促使專業人員、救援部隊形成默契配合,保證各自的優勢可以得到發揮。在交通網絡布局中,如果一條供應線中斷,確??梢砸揽科渌绞嚼^續供應。利用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等建立起覆蓋各層面的信息網絡,依靠信息網絡保持溝通,讓參與救援的各個主體共同發揮作用,組成高效率的保障體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4.建立高效健全的應急物流機制

應急物流想要在自然災害救援中順利發揮作用,就要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機制,主要有調度機制、補償機制等。要從機制創建上保證應急物流工作的效率可得到提升,創建指揮中心。政府要重視此項工作,利用行政職能,制定支持政策,確保其運作順利。此外,還要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積極記錄各種信息,最終形成專項報告,然后成立專門的應急物流機制研討小組,結合工作經驗共同討論機制的建立問題。通過謹慎研究后,創建出符合實際要求的應急物流機制。

5.構建應急物流風險預警管理體系

應急物流在發揮作用時,由于重大自然災害較為嚴重、復雜,災情的具體發展難以預料,加上應急物流管理在實施時會存在各種失誤、疏忽,導致應急物流工作在開展時面臨較大風險。因此,在制定應急物流行動方案時,要認真嚴肅,盡可能規避各種風險誘因。要明確應急物流并非是運輸、保存、調配等環節的機械配合,而是有規定流程限定的有機整體。災害發生之后時間比較緊急,應急物流工作涉及的主體較多,工作內容復雜,在制定方案時要注意方案是否合理。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實施嚴密監控,讓預警系統可以及時全面反映各種信息。選擇多種預警方法,共同在實踐當中互相輔助,增強預測和預警的準確程度。利用循環預警的方式,提升預警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

六、總結

建立起高效的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體系,對災害救援行動具有積極意義。要拓寬應急物流物資的來源渠道,從社會各層面籌措物資,保證災區物資充足。物流應急預案存在不足,要創建完整的應急預案,減少應急物流的運作風險。

參考文獻:

[1]汪曄.基于ANP的安徽省自然災害應急物流體系運行能力評價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4,11(1):51-54.

[2]王霞,朱杉杉.自然災害下如何發揮應急物流系統的作用——對余姚水災的反思[J].經營與管理,2014,25(3):21-22.

[3]張永領.我國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完善研究[J].管理學刊.2010(06).

[4]辜勇.面向重大突發事件的區域應急物資儲備與調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作者簡介:黃曉鳳(1993- ),女,上海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通訊作者:孫丹(1977- ),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歡
應急物流自然災害
基于物聯網的應急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
三年困難時期的背景原因分析與思考
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問題及對策研究
突發事件下糧食應急物流的優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