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需要文化

2016-04-19 10:57
新民周刊 2016年15期
關鍵詞:黃線奇葩車道

有一個問題曾經百思不得其解:早先的汽車上,是沒有轉向燈的,那么,如何告訴別人我要轉彎呢?

后來在一部黑白諜戰片里找到了答案:我公安干警開的吉普車風擋玻璃后面,有一個可以轉動的箭頭。要向哪里轉彎,就手動把箭頭朝那個方向轉去,交通警察或者迎面來車來人,就知道你要朝哪里轉向了。

這種原始的轉向示意方式,存在了幾十年,似乎也沒有出過什么大的問題。幸虧那個時候車少,要是放在現在,嘿嘿!

今天的交通狀況、特別是大城市交通,某些地方已經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馬路亂象隨處可見,交通堵塞家常便飯。上海正在開展的交通大整治,為此列出了十大頑癥,有針對性地進行逐項整治。

細細分析起來,交通亂象既跟汽車工業快速發展車輛急劇增多有關,更與長期以來交通文化的缺失有關。

農耕時代,基本沒有交通文化的影子。以牲畜為動力的交通方式,不需要有文化,有了文化也無處可用。那個時候,鞭子底下出方向,掌握方向的是鞭子和韁繩,左轉或者右轉,不是靠打就是靠罵。

工業時代帶來了機械,也帶來了汽車這件不同凡響的發明,從此之后對于調整方向,打罵不管用了,靠的是技巧。

在汽車時代的黎明,規則是十分粗淺的。在福特的故鄉美國,醉酒開車是西部牛仔的標配,超速駕駛是上流紳士的脾氣。那些好看一些的美國電影,不撞爛、炸爛幾輛好車,都不好意思跟人提票房。隨著汽車進入生活愈深,規則和文明才漸漸普及,由此帶來的交通文化,在美利堅大陸流行開來。只是在一些人車擁擠的大城市比如紐約,汽車文明依然還是磕磕碰碰,亂穿馬路亂開車的依然不是少數。

對于中國來說,是倏然之間就進入了汽車大國。汽車時代來得太突然了,還來不及進行交通文化的普及 ,貝比就成了大人。只是這樣的激素型長大,缺少教化、缺少文明,就成了必然。比較奇葩的例子,就是很多人不清楚高速公路上的應急車道到底是什么功能,常常以為是超車的車道,造成應急車道也和其他車道一樣,經常有車在高速飛馳。清明假期滬寧高速常州段發生車禍,應急車道就被堵得滿滿當當。

對于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交通組織難度大,交通文化的繁衍,難度就更大了。比如,雙黃線按照規定,好比是一堵實體的墻,不能有任何逾越;但是因為它實際上只是兩根黃線,所以雙黃線上調頭屢禁不絕。比如,刷有黃線的街沿處是禁止停車的,但是一個外地司機違停被罰后,回答十分奇特:“以為刷黃線是這里的風俗?!北热?,一對外國留學生駕駛無牌助動車被罰,竟然說在他們國家開助動車不用牌照。還有一個蘇州男子,違法停車創紀錄地達到105次,處罰時居然說,停車費一天要240元,違停罰款不過200元,還是劃得來的。

交通大整治以來,這樣的奇葩層出不窮,并且隨著整治深入不斷在升級奇葩的段位。如果不進行這樣嚴厲整治,還無法了解竟然有這么多漠視交通法規、無視交通文明的事。這么多奇葩的出現,正是我們嚴格交通規則、嚴肅交通秩序、嚴管交通行為的最好時機,進而樹立起全社會文明有序、規則至上的交通文化。

首先是規則意識。每位交通參與者,都處在與其他參與者互動、協調的過程之中,要讓自己得到好的交通環境,唯一路徑就是人人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有規則意識,人人才有交通自由。

其次是禮讓意識。規則是硬件,禮讓就是軟件。規則之內、規則之外,總有一些不能完全涵蓋的地方,需要靠判斷、靠經驗應對,這個時候禮讓三分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禮讓意識也是一個交通的余量,即使一方違規,另一方如有相應禮讓意識,可以減輕甚至避免意外的發生。我學車時候師傅有句上海話名言,至今印象深刻:“一只野烏蛋不大會有意外,兩只都是野烏蛋就容易出事?!?/p>

第三就是敬畏意識。關于開車,以前有句名言:“寧停三分,不搶一秒?!比謱σ幻?,體現的就是一種敬畏意識。水火無情,車輪同樣如此。握住方向盤,心中有敬畏,這是交通文化的精髓。

有文化和沒文化是不一樣的。汽車時代來得快了一些,結合交通大整治,補上交通文明、交通文化這一課,就顯得更加迫切。

猜你喜歡
黃線奇葩車道
孫女的問題
北斗+手機實現車道級導航應用
“空中奇葩”驗證機
避免跟車闖紅燈的地面車道線
淺談MTC車道改造
說說你家娃的那些奇葩事
奇葩少年歡樂多
隨手拍
低速ETC/MTC混合式收費車道的設計與實現
《奇葩說》奇葩樂趣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