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景觀規劃的國內外比較

2016-04-20 10:14陶瑞峰周樊
2016年6期
關鍵詞:景觀規劃可持續發展生態

陶瑞峰 周樊

摘 要:本文著重于對國內外一些關于鄉村景觀規劃研究的解析,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從我國的整體實際出發,分析了我國新農村景觀規劃的現狀,肯定了我國學者們在這一領域內的研究成果,通過國內外對農村景觀規劃的研究比較,尋找我國新農村景觀規劃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通過對國內外新農村景觀規劃的研究比較,探索出新思路來解決我國新農村景觀更新的發展問題,實現景觀規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景觀規劃;生態;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許多國家的工業化發展,在這一基礎之上制定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國外農村景觀規劃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積極有效的成果。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深深的認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難點仍在農村,新農村景觀規劃建設成為了這個時期的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題。正是如此,我國學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對鄉村景觀規劃進行了系統的、有組織的探索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二、國外鄉村景觀規劃研究歷程

一般認為國外鄉村景觀規劃研究較早主要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其規劃理論與方法體系逐漸形成并不斷完善,將世界鄉村景觀規劃的發展推向一個新高度。

西方國家的鄉村景觀在最近幾十年的工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威脅。如城市的擴張,各類設施的建設猛增,消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大量遷入,加之機械化、現代化的的農耕方式和對土地的不合理開發和廢棄,改變了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與鄉村景觀的社會文化特質,加速了鄉村景觀不斷退化,更加劇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20世紀80年代學者們從形成景觀的社會和文化方面對鄉村景觀進行了理論上的豐富,給予鄉村景觀在生態功能、空間優勢、文化傳統與經濟價值等方面的研究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

上世紀九十年,國際景觀生態學組織在《歐洲鄉村景觀的未來》會議上圍繞景觀變化、可持續農業與鄉村景觀、景觀恢復三個主題進行討論研究并形成共識。解決鄉村景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研究出更多有效的方法才能得到滿意的成果。

三、國外鄉村景觀規劃研究視角

幾十年來國外發達國家對鄉村景觀的研究從多層次、多視角來考慮,獲得許多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如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建立鄉村景觀規劃的評價體系、以及對鄉村景觀的保護研究等等。相比新興的鄉村規劃建設,對于傳統的鄉村的保護研究,國家和地方也制定了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居民都擁有較高的參與度和保護意識??傮w而言,從對國外鄉村景觀的研究來看,具有幾大特點:側重于生態環境的研究、充分考慮景觀中人的行為研究、注重景觀的社會和文化價值的研究。

國際上在鄉村景觀規劃領域的研究具有核心指導作用的“國際土地多種利用研究組”是一個由世界多國從事該領域的著名學者組成的國際組織,提出了一系列的如“空間概念”、“生態網絡系統”以及如何處理鄉村景觀規劃過程中的關系問題對世界鄉村景觀規劃研究影響深遠。

美國在鄉村規劃中非常重視景觀生態和區域文化的融合所帶來的價值。比較有代表的是Forman,他在總結了北美與西歐生態空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可能景觀設計理論”為新形式下的鄉村景觀發展提供了理論上的新思路。著名捷克斯洛伐克生態學家 Ruzicka 和 Miklos 和德國 Haber 等人在鄉村景觀重建和土地協調利用方面提出了景觀生態規劃理論與方法體系(LANDEP)以及DLU 策略系統并在這一領域的理論和實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德國在二戰以后,隨著人們對傳統觀念的回歸,對鄉村人居環境和整合的鄉村意象成表現出了高度重視,對自然的追求成為社會的共識,在改革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在滿足現代功能需求的同時,極力以改造現有環境、恢復傳統鄉村建筑景觀風貌為特色。另外,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是傳統回歸和原生地域風貌文明的典型代表,在老建筑改造方面有不少獨到的成功經驗。澳大利亞將鄉村農業生產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在創造更大的農業發展市場的同時也塑造了新的鄉村景觀意象。

亞洲的韓國、日本,在鄉村景觀規劃研究中,根據本國國情,融合生態理念和文化背景,突破現有景觀規劃格局,推動了其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具有代表性的有傳統鄉村聚落群、有序的梯田、果園和人工草地等。

四、國內新農村景觀規劃研究現狀

近年來,新農村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學者們對如何實現新農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挖掘生態、經濟和文化價值以保護新農村景觀的特色和完整性等問題表現出了高度關注并進行了有組織、系統性的研究。

我國學術界對新農村景觀規劃的研究源自于1989年召開的第一屆景觀生態學討論會。近年來我國在研究新農村景觀規劃的設計原則、方法和意義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如王云才、王悅與王仰麟等老一輩學者在多年前提出的鄉村景觀規劃的原則和方法以及相關學者對相應景觀規劃的實際案例研究;在新農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上,陳威先生的“AVC”理論、王云才先生的旅游規劃設計理論、趙輝先生的村域景觀資源利用等等都對新農村景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吨腥A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出臺,多方面完善了鄉村建設的法律依據,確立了鄉村的地位,為新農村景觀規劃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五、比較分析我國新農村景觀規劃分析存在的問題

比較國內外鄉村景觀的規劃,綜合我國的新農村景觀規劃的實踐,我們不難分析出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存在這很多問題。最主要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規劃水平較低

研究表明全國完成制定鄉村總體規劃的村莊達到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高度,但是相比國外的鄉村景觀規劃來看規劃水平較低。在新農村的總體布局模式上形式單一,甚至盲目模仿城市居住區的布局模式等使得新農村缺乏鄉村應有的生活氛圍和特征。

(二)缺乏合理的規范

國外對鄉村景觀的規劃研究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多國已經制定了相關的規范,鄉村居民的規劃和保護意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國鄉村居民觀念上的不規范導致對新農村景觀規劃發展混亂和低層次,雖然很多地方都打著綠色生態村等各色旗幟,形成了一定的意識,但是自行拆舊建新,毫無設計感可言的混凝土平頂依舊隨意而行,簡簡單單的把景觀規劃理解為綠化種植,缺乏合理的布局。

(三)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鄉村生態環境面對居民對資源的無節制的胡亂開發利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帶來的不同程度的破壞變得千瘡百孔。傳統農業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的促進經濟增長手段的使用使得自然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除此之外,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保護力度還不夠,國家政策和鄉村居民的意識對新農村景觀的理解和開發還存在這一定的局限性。

六、結語

面對農村生活水平和環境意識的需求不斷提高的現實,對新農村鄉村景觀規劃的研究仍呈現出落后的發展,我國僅僅停留在傳統規劃學的用地平衡層面,仍需要不斷的探索發展。比較國內外新農村景觀規劃的理念和實踐,我們深深認識到國外學者們對新農村生態、對社會和文化意識等在景觀規劃中的重要性;未來新農村景觀規劃研究必須綜合多學科的交叉,科學制定合理的景觀規劃設計模式,堅持以生態、人本、多樣、本土特色為基本原則,建立保護與發展之間的可持續體系。(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

參考文獻:

[1] A rriaza M, Canas JF. Assessing the visual quality of rural landscap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 69(3): 115-125

[2] 周心琴. 西方國家鄉村景觀研究新進展.[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03):0085-06

[3] 潘振宇. 新農村園林景觀建設探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7):106一107.

猜你喜歡
景觀規劃可持續發展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景觀規劃設計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GIS技術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以四川省自貢市釜溪河仙市至沿灘復合綠道郊野段景觀規劃為例
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探討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