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我國低碳社會的建設路徑研究

2016-04-20 18:04程淑
2016年7期
關鍵詞:日本經濟建設

程淑

摘 要:低碳社會是當今的國際熱點,已有一些國際在低碳社會的構建中取得成果,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必須向低碳社會轉型。本文通過介紹什么是低碳社會,以及參考日本的成功的低碳社會的例子,分析了我國構建低碳社會的優劣以及我國構建低碳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最后對我國融合后構建低碳社會做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低碳社會;低碳經濟

一、低碳社會

低碳社會是相對高碳社會而言的,為適應全球氣候變化,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為低碳經濟提供保障的一種社會發展模式,依托政府、社會組織、企業、民眾四大主體,主要表現在發展和建設低碳政治、低碳文化、低碳生活、低碳意識等方面,以低碳技術的不斷創新為先導,以社會制度的創新為保障,最終達到社會各主體價值觀的轉變,實現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進的社會發展模式。

二、低碳社會建設的國際經驗——日本

日本低碳社會建設計劃經歷了三個過程:(一)在醞釀期,明確了日本建設低碳社會的基本理念:第一,最大程度降低碳排放,促進全社會對環境資源的重要性及不可逆性的認知形成共同意識;第二,擺脫大量消耗環境資源的過度消費模式,倡導簡單便捷的生活方式,實現低碳型富裕社會;第三,保護礦產、木、水源等自然生態資源及環境多樣性,促進資源再生,延續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二)在確立期,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發表了《低碳社會與日本》(2008年6月)即著名的“福田藍圖”: 2020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時的25%的水平(中期目標),到 2050 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80% (長期目標),這是日本低碳戰略形成的正式標志。(三)在執行期,成立《推進低碳社會建設基本法案》(2009年),進入“后福島時代”,核電危機影響著野田內閣的能源政策,但歷屆政府在節能減排、構建低碳社會的根本國策上從未改變,這表明低碳社會理念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共識。

從日本構建低碳社會計劃確立之后, 2004年4月提出 “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2008年5月提出《面向低碳社會的十二大行動》,6月日本政府提出的“全球氣候變暖新對策”,標志日本的低碳戰略的正式形成;7月,出臺 “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正式拉開日本構建低碳社會的帷幕;2009年4月,公布《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政策草案。

三、我國建設低碳社會的SWOT分析

(一)優勢與劣勢

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中,對煤炭的消費比較大,且這種能源結構在一定的時期內無法改變;當前中國,最能引起關注的是經濟利益,因此要建設以低碳社會為中心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很困難;不可持續的社會結構制約了持續有效的低碳社會建設進程;在對于下一代關于低碳社會構建的教育問題上仍然存在缺失;對于全社會低碳社會的構建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而現今社會還未能有效的做到這一點。

中國低碳社會的建設存在很多劣勢,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優勢。

中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強的后發優勢;引入新的低碳技術、低碳理念,把中國農村建設成為低碳農業和相關產業低碳化的低碳區域;社會環保組織的發展對低碳社會理念的宣傳、教育和推動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政府有著強大的推動力,能充分發揮政府的啟動、推動、引導作用,協調好企業、低碳社會組織和民眾之間的關系。

(二)機遇與挑戰

現今世界以發展能源、經濟的“低碳化”為趨勢,中國對于構建低碳社會的探索也符合這一趨勢;發展低碳經濟,有益于將中國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發展低碳經濟利于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促進新能源的開發,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對于低碳經濟的探索,有利于我國技術的創新,并與國際上低碳技術資源的交流與借鑒。

作為發展中的國家,想要發展經濟的同時構建低碳社會,我們仍面臨很多挑戰。中國產業結構的主體是第二產業,工業部門耗能水平高,生產技術水平總體較為落后;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政府宏觀管理不足、能源管理職能分散、能源價格調整滯后、法制管理效率不高;能源價格政府管制、企業節能減動力不足、節能減排缺乏市場化等,這都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四、政策建議

我國想要構建低碳社會,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促進低碳社會運行效率,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根據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原則,低碳經濟模式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我們應按照低碳經濟的要求,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發展技術,尋找新能源,努力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二)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彌補市場失靈的缺陷

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政府應該起到指引的作用,指出低碳發展的方向,制定低碳政策;對于企業某些非低碳行為進行干預,督促企業實行低碳政策;對于已經在實行低碳行為的企業和部門做好監督工作。具體而言,在低碳社會構建中,就發展低碳經濟而言,政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確定戰略高度、后發優勢、完善法律體系、頂層設計;把握城鎮化機遇,把建設低碳社區、低碳城市作為重要著力點;低碳社會指標體系改進建議;明晰產權,構建碳匯權制度體系。

(三)引導低碳社會意識和行為,構建市場型低碳社會

我們應該廣泛樹立低碳意識,構建社會低碳文化。提倡低碳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樹立低碳意識,崇尚低碳生活,低碳生產,通過各種途徑構建低碳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低碳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2050 Japan Low -carbon Society” Scenario Team. Japan Scenarios and Actions towards Low-carbon Societies(LCSs)[R].2008.

[2] 齊嘩.中國低碳發展報告: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2011-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 李士,方虹,劉春平.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4] 藍虹.日本構建低碳社會戰略的政策與技術創新及其啟示[J].生態經濟,2012,10:72-77.

[5] 何建坤.我國“十二五”低碳發展的形勢與對策[J].開放導報,2011,8 ,4 :9-1.

[6] 鮑健強,王學謙,葉瑞克,陳明.日本構建低碳社會的目標、方法與路徑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3,7:136-142.

[7] 王新,李志國.日本低碳社會建設實踐對我國的啟示[J].特區經濟,2010,10:96-98.

[8] 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中國低碳經濟年度發展報告(2012)[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

[9] 洪大用.中國低碳社會建設初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2:19-26.

猜你喜歡
日本經濟建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黃金時代》日本版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