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S銀行鋼貿風險事件案例分析

2016-04-20 01:03梁淑嫻
2016年7期

梁淑嫻

摘 要:在經濟增速減緩、銀行不良率普遍上升的背景下,信貸風險管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S銀行鋼貿案例進行分析,從銀行的角度分析鋼貿危機對銀行業帶來如此慘重影響的原因:一是借款人挪用銀行信貸資金投放于較高風險的領域;二是銀行在此過程中疏于管理,“三查”執行不力。因此當前環境下,建議銀行強化“三查”執行力,完善信貸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信貸考核、激勵與問責機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信貸風險管理;鋼貿;三查

一、銀行業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綜合來看,經濟持續放緩、銀行盈利增速趨緩成為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銀行業資產質量承受的壓力增大,銀行普遍不良資產貸款率居于高位未回落,核銷轉讓、撥備計提力度均較大。以下根據2015年銀行中報的更新數據進行具體分析。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現狀

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在加速凸顯,僅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3家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低于1%。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83%。上市銀行不良率呈逐季上升之勢,拐點尚未形成。2015年6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為1.45%。五大行整體不良率為1.49%,略高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城商行資產質量較好,整體不良率僅為0.92%。不良資產暴露自2013年來開始進入上升通道,目前從整體和各項指標來看,下半年仍難見到資產質量觸底的趨勢。

核銷轉讓的不良貸款加回后,資產質量壓力則更為顯著,也可見核銷轉讓力度之大。6月末,加回核銷轉讓后,16家銀行平均不良率為1.53%,較披露數據提升22bps,五大行平均不良率1.62%,較披露數據提高14bps,股份制銀行平均不良率1.62%,較披露數據提高27bps,城商行平均不良率1.13%,較披露數據提高21bps。此外,加回核銷轉讓后的不良凈生成率的增幅更為顯著。中信,南京、民生不良率較中報披露數據上升幅度較大。

(二) 銀行業不良貸款預警

90天內逾期貸款和關注類貸款的快速增長預示著持續的資產質量壓力。2015年上半年,總逾期貸款方面,16家銀行環比大幅增長近42%。

二、S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報告期內,S銀行信貸資產規模合理增長,不良貸款有所上升,撥備覆蓋保持穩健水平。 在貸款監管五級分類方面,受經濟下行影響,S銀行不良及關注類貸款均有所上升。其中,不良貸款增加以次級類貸款為主。對重點領域把控方面,2015年,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制造、多晶硅、煤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S銀行動態調整行業信貸政策,提高準入標準,實行嚴格名單制、限額和核準管理,加強退出執行過程監測,優化風險緩釋手段,降低再次因授信過度集中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三、鋼貿風險案例分析

(一)鋼貿風險案例概況

2013年底,鋼貿系統性風險爆發,導致銀行不良率驟升,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而S銀行的鋼貿授信業務的擔保方式主要以聯保、互保為主,受系統性風險的沖擊極大,鋼貿授信資產質量持續惡化。數據顯示,整個F市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在7個月內增幅達到了217%;不良貸款率也從2013末的0.85%升至2.6%。而其中不到200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里,投向鋼材貿易、塑料貿易兩個行業的壞賬占了50%。

(二)S銀行受鋼貿風險影響的原因分析

在S銀行“兩加強、兩遏制”專項檢查中,“貸款被挪用”屬于比較突出的問題,并且主要集中在鋼貿授信客戶。事實上,在近幾年鋼鐵產能過剩、鋼貿企業利潤嚴重下滑背景下,鋼貿行業貸款資金普遍被挪用。而此次鋼貿風險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外部原因,也凸顯了銀行信貸管理存在著很多漏洞。從風險案件來看,借款人挪用銀行信貸資金對外投資房地產或其他偏離主業經營高風險領域是誘發風險的關鍵,而銀行進行調查、審查和貸后管理環節中都沒有進行及時的風險預警和防范。下面就鋼貿企業外部因素和銀行內部兩個方面對鋼貿風險進行具體分析。

1、鋼貿企業騙取貸款

據公安機關通報,存在部分鋼材貿易企業偏離主業,以鋼材貿易需要流動資金為名,以鋼材市場為融資平臺,通過虛假注資的擔保公司,采取互保聯保等方式,借此大量套取銀行貸款后投向房地產與股票等高風險行業。鋼材市場融資資金本身數量巨大,一旦出現風險就會造成銀行大量呆壞賬,極大地危害當地金融安全。但由于S銀行在經營業績的驅使下,始終將高回報的鋼貿市場作為其業務拓展方向,導致鋼貿行業授信高度集中,借款主體總體風險特征趨同,系統性風險長期積聚,并最終爆發風險。

2、“三查”執行不力

目前,在對鋼貿授信的檢查中,發現對鋼貿授信“三查”執行不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貸前調查流于形式。(1)沒有調查核實實際控制人擁有多家關聯企業,和關聯企業在多家銀行已有融資的情況,導致信貸風險過度集中;(2)未對相應客戶企業進行流動資金需求、銷售收入的科學分析與測算。

二是貸中審查審批不嚴。(1)授信行業過于集中。將鋼貿、塑貿行業作為業務發展主要方向,對鋼貿行業授信過度集中;(2)信審流程簡單化、模糊化和批量化,導致貸中環節風控職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逐漸積累系統風險;(3)對新增授信缺乏實際需求、用途和實際控制人對外投資的了解和分析。

三是授信貨后管理不到位。(1)銀行存在重貸輕管的錯誤理念。存在部分銀行未按照要求對證明材料進行進一步核實,未對信貸資金流向及借款人結算回款進行監控,導致風險暴露后才發現問題;(2)銀行信貸系統中的定期檢查報告不能有效反映企業的經營盈利水平,導致信貸管理部門無法及時了解并提出相應措施。

鑒于以上可總結出,鋼貿系統性風險爆發除了市場方及企業自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外,銀行內部管理不嚴、基層對規章制度的執行走樣,特別是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也是風險爆發主要內部原因。

四、加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三查”執行力

強化貸前調查。貸前調查從形式上來看,應采取實地調查與線上查詢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借助網絡與信息系統可查詢客戶信息,借助實地調查深入了解。從內容上來看,應包括:一是客戶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二是借款需求、用途與還款來源的真實性;三是客戶與擔保人等關聯合作情況、客戶生產鏈中上、下游客戶與客戶的合作情況,同時分析其與銀行合作的可能性。

強化貸中審查。貸中審查是重點對貸款合法性和安全性進行審查,綜合評價客戶情況后,確定是否給客戶提供貸款。審查貸款行是否具備承辦該筆貸款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特定業務可能產生的政策、法律風險。形成審查報告。相關的審查崗在審查后,撰寫審查報告,確定是否給客戶提供貸款,若進行貸款需提供相應的額度和利率等方面審查結果。

強化貸后檢查與管理。貸后檢查主要是由貸后管理崗在對貸款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貸后調查報告。貸后調查報告應客觀評估、真實反映借款人償還能力的變動情況,如果發現借款人有違約行為,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少損失。貸后管理的配套機制方面,應完善貸后評價機制,多形式多維度地介入貸后管理中,從而創新并強化貸后管理環節。

(二)完善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響應國家智庫建設的號召,完善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加強對銀行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培養,為銀行儲備專業而忠誠度較高的人才庫。另一方面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的普遍專業素質,強化全行人員的風險意識。尤其是要重視培養業務人員的風險識別、風險監測和風險控制能力,充分認識到“三查”的重要性。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信貸考核與問責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信貸考核體系,對提高貸款“三查”執行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設置對銀行從業人員基礎知識的考核機制。另一方面,將“三查”各個環節的信貸資產質量情況作為相關部門人員考核評分點,轉變重業績輕管理理念。

建立合理的問責機制,對于檢查中發現的違規問題,加大問責力度,落實責任人并借助信息系統對不良記錄情況進行錄入,督促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與職業操守,從而減少案件防控難度。

參考文獻:

[1] 銀行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8月25日.

[2] 尹正茂,商業銀行鋼貿貸款問題反思與啟示[J],金融縱橫,2013年,第10期.

[3] 孫雨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探討[J],財經界,2013年,第11期.

[4] 肖格格,中國銀行ABC分行信貸風險管理案例研,2010年.

[5] 金軒宇,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控研究 ——以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為例,2013年.

[6] BeiSing xiao、Jinlin Li, Theory and Sethod of CoSSercial Bank Credit Risk SeasreSent[J],Journal of SysteSs Science and InforSation,2004年,第2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