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化事業離不開文化建設

2016-04-21 08:58姚瑞韓健
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文化建設標準化

姚瑞 韓健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2-000-02

摘 要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標準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已成為21世紀爭奪經濟、社會發展制高點和話語權的突出標志。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進程中,無不體現著標準化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這已被世界所公認。然而,不僅是中國,就世界而言,還沒有一部較為完整的標準化發展史。標準和標準化的發展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無不體現著文化的內涵,總結其發展的歷史,借鑒和指導未來標準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十分重要?!?〕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再一次把文化建設與發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標準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建設。

關鍵詞 文化建設 標準化 傳承付出等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產生和發展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而不斷地積累形成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的社會意識形態。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看,文化作為意識形態里的內容,無疑屬于上層建筑領域的范疇。所以,標準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同樣離不開文化建設的加強和發展。

發展和加強文化建設是傳承歷史賦予的時代責任。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學習歷史,傳承和發展歷史進程中優秀的東西,摒棄和抵制糟粕的東西,是時代發展所賦予的承上啟下的歷史責任。因此,對于文化的發展與構建,在區域發展,民族興衰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文化的積累與發展,無不影響和促進,且記載著標準化思想與標準化發展的輝煌史實,并被世人所睹目和公認,其發展歷程可追溯到《周易》。更不用說道家、儒家、法家等諸多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道法、禮儀等規章、法律,都反映出了標準化思想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創造與運用。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早已有了“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的古訓。從度量衡到車同軌、文同書的統一;從兵馬俑到各類陶瓷規格的規范;從歷法、算術到二十四節氣的總結;從宮殿、民間的建筑到全國各地寺廟、寺院的營造法式,其精美、精至、精準、精湛的工藝質量的背后那超高的標準規范,怎能不讓現代人所折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記載的標準化信息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在制造業標準與標準化中較為完整的體現。

世界標準化的發展,對于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同樣有著輝煌的貢獻。然而,世界標準化的發展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史書,對此國際社會十分關注。歷史使人明鑒,作為標準化人有必要總結標準化發展的歷史,有必要深入學習標準化的發展史。而總結歷史的本身就是文化建設的具體體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歷史必然,也是印證標準及標準化是伴隨著歷史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事實上,歷朝歷代在其發展的進程中無不需要有一個核心的思想、理念來指導人們去為之奮斗。無不需要在繼承中不斷地創新思想和升華理論,而為政治和經濟服務,同時又以文化的形式傳播、滲透到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去得以發展和延續。而這種行為、思維、價值觀念等社會意識形態中反映出來的靈魂、精神,是人們在文化的積累和發展中所獲得的,是運用于事業中生生不息的動力和源泉。

我國的標準化事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重要歷史時期得以發展和壯大的。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雖然不長,但賦予標準化事業的歷史責任卻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把握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規律,是時代賦予標準化事業的歷史性責任。

發展和加強文化建設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選擇。既然文化屬于意識形態領域的范疇,那么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定社會時期或范圍內的核心價值觀和人們的價值取向,并為上層建筑所利用,為上層建筑所服務。因而,把發展文化和引領文化建設,使之成為有利的武器,這足以說明文化和文化建設,以及發展文化,對時代的變革和發展是歷史進程中致關重要的環節,是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所以,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健全領導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增強領導文化建設本領,從戰略和全局出發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因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更加緊迫。文化的積累、文化的傳承最終反映的是精神意志的強大和力量所在。反映在工作中,則是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廢寢忘食的工作熱情、夜以繼日的自覺態度。標準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也更需要我們每個從事標準化工作的人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即使成為不了標準化的專家,也應成為標準化事業的宣傳者和推動者,在標準化事業的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為此,需要有完善的宣傳機制,心悅誠服的宣傳理念,能動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去實現。并以“圍繞標準分享技術成果、推動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環境保護、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百姓生活,宣傳標準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強標準化工作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全民標準化意識,擴大標準化工作的社會影響。因此,發展和加強文化建設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選擇,是與標準化工作者緊密聯系的歷史責任。

發展和加強文化建設是促進標準化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近些年,在標準化事業的發展進程中,我國的標準化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并先后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組織選舉為常任理事國,這使我國在標準的制修訂上,特別是把我國先進的科技成果轉化成先進的國際標準,從而占領國際社會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將發揮重大的作用。我國標準化法明確指出,在國內標準和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中,應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即,能否適用于我國的基本自然和文化條件。所以,文化建設對于標準化事業的發展不僅是歷史賦予的時代責任和必然選擇,更是促進標準化事業發展行之有效的必然途徑。在標準化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加強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制度和機制的文化建設?!?〕鄧小平曾指出:他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币粋€制度的好壞或完善程度,不僅在于制度本身,而且還在于如何去落實。同時,還要建立良好的機制。機制不同于制度,機制是一種能夠促使工作自動向著一定方向發展和運行的一種完整的系統或體系,具有激勵、激發和提高執行力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從而達到我知道、我懂得、我相信、我愿意、我必須去做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的文化理念。所以,要大力加強從上到下的制度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形成強有利的保障機制,就必須從制度和機制上產生其特有的監督和管理優勢。其次要構建輿論宣傳平臺。提高人們對標準及標準化的認識,特別是提高標準化工作者對標準化事業自覺能動性上,把加大培養和宣傳典型人物,典型事跡放在首位。為此,應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的作用,把培養先進典型作為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標,不僅要培養和宣傳系統內部各個方面的先進人物或集體的事跡。同時,還要依靠全社會力量,加大挖掘和宣傳社會中各個方面標準化良好行為的先進人物或集體的事跡,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強化標準化宣傳工作的力度對在標準化事業中做出不同程度貢獻的人或集體應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或肯定。三是要注重標準化事業中的文獻檔案的收集和整理。應建立和完善文化體系的建設,著力加強日常工作中相關資料、文物、音像、著作、書稿、歷代標準事業人的歷史記錄,以及標準化事業中大事記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良性機制,特別是形成學習歷史、了解過去、明確進程、確定方向的自覺意識,從而自覺提高前行的動力。注重總結和提煉文化理念和思想,使之融入標準化的各個環節中,激勵和激發特別是標準化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內部潛能,使文化建設享有標準化活動作為文化傳播載體的特有作用。所以,發展和加強文化建設是促進標準化事業發展的有效途。

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加強文化建設對于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抓住大力發展文化建設的歷史機遇,加快推動和促進標準化事業與國際接軌,從而發揮標準化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規范和引領作用,以及構建走向世界的綜合競爭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八大報告.

[2] 宋明順,周立軍.標準化基礎[M].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3]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標準是這樣煉成的[M].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4] 李學京.標準與標準化教程[M].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文化建設標準化
標準化簡述
企業標準化管理信息系統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以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
交通運輸標準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