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紀念堂”存廢成島內話題

2016-05-04 13:15
環球時報 2016-05-04
關鍵詞:紀念堂威權牌樓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

圖為一名臺灣老兵保護紀念堂牌樓。

臺北“中正紀念堂”的換崗儀式,一直都是游客愛看的“節目”之一。不過在蔡英文即將上任之際,“轉型正義”成為熱門話題,一些視“中正紀念堂”為“威權象征”的綠營人士開始討論其存廢問題。

由臺灣“時代力量”主持的“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與改造”公聽會3日舉行。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與會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認為,李登輝曾做部分“轉型正義”,陳水扁時期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少數黨,對“轉型正義”作為有限,“真正能開始應該是今年,現在再做不成功就沒有道理”。他建議把“中正紀念堂” 改建為“ 歷任總統文物紀念館”。逢甲大學學者辛年豐稱,“中正紀念堂”是威權的象征,“我們作為民主國家還要紀念, 這像話嗎?” 而對于“中正紀念堂”是否拆除,“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反對報復性地把它鏟掉,認為貿然拆除只會激化沖突,最終的存廢應交由公民審議。

“中正紀念堂”是為紀念蔣介石而建,占地1.56萬平方米,1980年4月5日起對外開放參觀,其每個小時的換崗儀式已成為游客必看的“節目”。由于“中正紀念堂”廣場寬敞,時有文藝演出在此舉行,如“云門舞集”戶外公演、“跨世紀之音”音樂會等,此外每年元宵節時舉辦的臺北燈會也是“中正紀念堂”年度一大盛事。這表明園區的現實意義,早已超越了臺灣當局興建時的政治意義,但隨著臺灣幾次政黨輪替,“中正紀念堂”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治靶子。2007年2月,陳水扁稱蔣介石是“2·28事件”元兇,因此將逐步處理蔣公陵寢及“中正紀念堂”的存廢。同年年底,“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樓換成“自由廣場”字樣,同時“ 中正紀念堂” 改為“ 臺灣民主紀念館”。馬英九上臺后,于2008年8月恢復“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次年7月正式把作為古跡保存的“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原處,但牌樓上的“自由廣場”至今也沒有恢復為“大中至正”。如今民進黨將執政,“中正紀念堂”的存廢、易名問題再次擺上臺面。

臺灣《聯合報》此前評論稱,陳水扁徑自宣布要廢“中正紀念堂”,改建“民主紀念園區”,表面上是要打倒威權象征,自己卻同樣濫用權威。還有輿論感慨,“中正紀念堂”如今不僅變成了臺灣當局政權紛爭的陣地,也被當成競選砝碼?!?/p>

猜你喜歡
紀念堂威權牌樓
當街牌樓的物是人非
京城當街牌樓的物是人非
搭紙牌樓
中正紀念堂“空間解嚴”疑有算計
漫談北京牌樓(上篇)
刊海遠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