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需避免落入產業化陷阱

2016-05-04 11:31小約翰·柯布
人民論壇 2016年12期
關鍵詞:有機農業糧食安全

[美]小約翰·柯布

【摘要】擁有許多農民的健康鄉村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支柱。相對于世界上許多地區已很少有充分了解如何務農的人而言,中國這方面的人力資源依然豐富。希望中國政府營造一種環境,讓年輕人自愿選擇務農。

【關鍵詞】糧食安全 產業化農業 有機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全球的糧食安全都在走下坡路,糧食庫存在減少,人口在以高于糧食生產的速度繼續增多。沙漠每年都在擴展,含水層在枯竭,表層土在衰減,農田在讓位于城市。除草劑、殺蟲劑以及化肥在降低土壤的自然肥力,野草和害蟲在持續衍變出新的種類。同時,像蜜蜂這樣不可替代的自然傳粉者仍在被殺滅,懂得如何種植糧食的人數在急劇下降。全球的農業模式脆弱且不可持續。

中國如何能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里確保糧食安全?我建議采取以下必要措施。

避免農業落入產業化陷阱

產業化農業的辯護者喜歡說,產業化農業“最富成效”,能生產更多的食物。人們認為,人口問題導致食物變得稀缺,因此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生產,需要產業化農業。但是,只有在勞動力匱乏的情況下,才是如此。實際上,只要有足夠的人工,則小農場,即使是有機小農場,也可以和產業化農業生產得一樣多,甚至更多。

產業化農業的舉措只會使富人受益。引而申之,官員和工程師也會獲利。他們發現,相比較與眾多獨立的農民打交道而言,與幾個大公司打交道更有成效。在這樣的環境中,商品進入市場更為順暢,產品標準化水到渠成,各種管理記錄更易于保存,控制治理決斷如流。這些因素在政府思維中不可或缺。然而,我希望中國不要選擇為了同質性和易于管理而忽視其危害。

產業化生產不可避免地需要適應在給定條件下進行資源穩定的生產。勞動高度專門化,致使工人個體不可能生產出任何產品。產業化農業只適用于某些大規模同質地區:天氣可預測,有大量水資源;而我們面對的世界卻有所不同:天氣不可預知、大面積缺水。不斷變化、日益糟糕的環境要求人們注意調整和輪作作物,需要人們親密、廣泛地了解土地,能夠完成作物種植全過程。與產業化農業相比,熟練的小規模農業更能適應當地條件和意外變化。小規模農業的農人會考慮相鄰地區的斜坡、土壤和肥力之間的差異,也可以年年改變種植模式。正值小規模農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之時,放棄這一切是瘋狂愚蠢的行為。

我想起很久以前了解的古巴的情況。它曾與蘇聯議定用蔗糖換糧食和石油,但這一協定突然終止。古巴倉促之間被迫養活自己。那時古巴差不多有一半的土地都用于產業化農業。機器沒有石油無法運轉,工人完全不懂農事,多年來他們幾乎不生產糧食。好在,還有近一半的土地依然為農戶所占有。他們能夠很快適應這種需求變化,并從蔗糖生產轉向糧食生產,從而養活自己和鄰城的人。與此同時,城里的人也生產出大量自給糧食。古巴人沒有被餓死。

已經有許多小規模農業實驗取得了成功。它們都從產業化農業轉到與之相反的另一端。中國政府如果想幫助農民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大幅增產,可以研究世界各地實驗者的成功經驗,找到辦法讓農民在中國進行自己的實驗。中國可以引領世界。

采用有機的、可持續的農耕方式

有機農業的優勢如今已廣為人知。有機農業不僅可持續,而且能產出更有益于健康的糧食。其生產過程也使人身心康健。我很高興,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此達成了共識。

然而,很多人還沒意識到,不同于“泥土”,“土壤”是一種有限資源,正在被以遠快于其被產出的速度使用著。每年翻耕使得土壤暴露在風雨侵蝕之下,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壤退化嚴重。全世界有些曾經豐產的區域已經失去了其表層土,不再能夠支持多少植被,一些古城在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流失后被離棄了。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免耕”農業,像果樹這樣的多年生植物顯然不需要翻耕。我的好朋友,美國土地研究院院長韋斯·杰克遜,開發了多年生谷物,與我們現在所依賴的一年生谷物同樣多產。有了多年生作物,就不需要再翻耕土地。將互相有益的多年生作物比鄰種植,就可大大減少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中國農業歷史悠久,在保持土壤生命活力方面有很多經驗,如中國農民早就知道混種栽培的優勢。中國也在研發多年生的水稻,也許還有其他實驗在進行中。政府應當支持對可持續農耕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發展鄉村,改善鄉村生活品質

我認為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即中國的糧食安全將會依賴于保留、發展其鄉村。擁有許多農民的健康鄉村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支柱。相對于世界上許多地區已很少有充分了解如何務農的人而言,中國這方面的人力資源依然豐富。我希望中國政府不要強行讓農民離開土地。還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生活結構能否營造一種環境,讓年輕人自愿選擇務農。

顯然,除非務農足夠盈利,足以支持一家人過上舒適的生活,否則它不會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首選。如果鄉村生活會剝奪人們在城市生活中能享有的許多優勢,有志向的年輕人就會在可能的時候離開鄉村。我希望中國能優先考慮改善鄉村生活品質。

我建議,在鄉村和大學之間建立密切的工作關系,鼓勵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組成團隊,去村莊與村民同住,去傾聽農民關于如何改善自己生活的想法。在此期間,他們也可以互相討論自己正在學習的東西,給與之一起生活的村民講講。這樣,不用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就可以使每個村莊的討論豐富起來。之后,學生們向當地政府和學校領導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看看農民的哪些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有時,可能需要聚集幾個村莊的代表與政府官員一起協商,合作開展項目。如果村民覺得官員真的傾聽自己并給予回應,就會發展出彼此信任的關系,有了這樣的關系,村民們也會認真地聽取建議。

同時,中國大學可以考察國內外密集型有機農耕的經驗,以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成功項目,并將其提供給地方政府和農民借鑒,以改善鄉村人民的生活。倘若在兩到三年內,這種項目對農民的生活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那么我認為就是成功的?;蛟S可以這樣衡量:一些背井離鄉在城市打工的人,決定回到家鄉,投身于改善家鄉的建設。如果項目在一個地方成功了,就可以大規模地在其他地方推行其改進版。

還有很多事都可以做。例如,感受到農民的需要并給予回應,基于別處的成功為農民提供建議,以及在農民選擇的項目中給予幫助——這比強加項目給他們要好得多。只有農民意識到自己就是改變其生活的主體,進步才會具有持續性。只有對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的人,才會勇于面對其他挑戰大步向前。

(作者為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院長,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謝邦秀教授翻譯)

責編/周素麗 美編/于珊

猜你喜歡
有機農業糧食安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護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中國有機農業現存問題及發展對策
淺談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農地流轉“非糧化”及對糧食安全影響研究述評
金融支持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論有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