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肱骨髁上骨折25例報告

2016-05-04 03:46唐小軍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2期

唐小軍

【摘要】 目的 探討肱骨髁上骨折的發病規律及治療方法。方法 2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電視X光機下行徒手整復外加小夾板外固定16例, 切開復位克氏針交叉固定9例。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25例患者全部愈合, 肘關節活動良好, 伸肘達170~180°, 屈肘患肢中指可觸及同側肩峰。結論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電視X光機下行徒手整復外加小夾板外固定、切開復位克氏針交叉固定治療肱骨髁上骨折療效滿意。

【關鍵詞】 肱骨髁上骨折;徒手整復;小夾板外固定;切開復位;克氏針交叉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為較多發性骨折, 因其特殊的解剖關系及周圍血管, 神經分布較多, 且容易造成畸形愈合而留下后遺癥, 故臨床治療有一定的難度[1]。本院近年收治此類骨折25例, 因治療得當, 取得滿意的療效?,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6例, 年齡最小2.5歲, 最大29.0歲, 平均年齡10歲;20例為伸直型, 5例為屈曲型, 1例伴有上尺橈骨關節脫位, 2例伴橈骨無端骨折, 1例伴肘關節脫位, 9例為陳舊性骨折。

1. 2 治療方法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電視X光機下行徒手整復外加小夾板外固定16例, 切開復位克氏針交叉固定9例。①徒手整復加小夾板外固定:患者仰臥, 兩助手握患肢上臂和前臂, 先順勢拔伸牽引, 以糾正重疊移位。若遠端旋前(或旋后), 應首先糾正旋轉移位, 使前臂旋后(或旋前);若整復伸直型骨折, 則以兩拇指從肘后推遠端向前, 兩手其余4指重疊環抱骨折近端向后拉, 同時用捺正手法矯正側方移位, 并令助手在牽引下徐徐屈曲肘關節, ??筛械焦钦蹚臀粫r的骨擦感[2]。整復屈曲型骨折時, 手法與上述相反, 應在牽引后將遠端向背側壓下, 并徐徐伸直肘關節。復位后用特制肱骨髁上骨折小夾板, 屈曲肘關節90~110°位置固定3周。②手術治療:常規皮膚消毒后, 予肘關節后側從外髁開始, 沿肱骨下處做“∩”切口至內髁, 游離尺神經。切“舌瓣”完全暴露斷端, 清理斷端及手法復位達解剖復位后, 予內外髁交叉穿兩根克氏針內固定牢固, 縫合“舌瓣”, 尺神經復位, 逐層縫合皮膚, 將克氏針兩端留在皮膚外面約0.5 cm, 傷口外用敷料包扎后用石膏托外固定[3]。術后予以抗炎、補液等治療, 直至有少量骨痂生長后, 拔除克氏針。

2 結果

25例患者全部愈合, 肘關節活動良好, 伸肘達170~180°, 屈肘患肢中指可觸及同側肩峰。

3 討論

3. 1 肱骨下端較扁薄, 髁上處于疏松骨質和致密骨質處, 后有鷹嘴窩, 前有冠狀窩, 兩窩之間僅為一層極薄的骨片, 故在跌撲后暴力從手掌前臂傳至, 極易造成骨折。兒童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 骨骼分化未完全, 骨質不緊密, 加之好動, 易跌倒, 容易造成肱骨髁上骨折。本組25例患者中, ≤12歲患兒23例, 占92%。

3. 2 肱骨髁上骨折容易發生畸形愈合和血管神經損傷, 但可通過改善閉合復位與固定方法予以避免。由于兒童的再造能力很強, 凡與肘關節活動方向一致的畸形, 可在生長過程中逐漸進行矯正;而與肘關節活動方向垂直的畸形(如肘內外翻), 可成為永久的畸形, 但日后可截骨矯形[4]。因此對于新鮮的肱骨髁上骨折, 很少有切開復位的指征。本組25例中有16例為手法復位, 另外9例皆為損傷時在外地或當地醫院治療不當, 已成為陳舊性骨折后轉入本院才予以切開復位治療的。肱骨髁前方有肱動脈和正中神經, 由肱二頭肌筋膜下通過, 進入前臂。髁上骨折時, 易被刺傷或擠壓在筋膜及骨折斷端之間, 引起缺血或正中神經損傷, 如Volkmann氏缺血性攣縮多見于本病, 早期表現為“3P癥”。本組16例新鮮骨折由于在第1時間內予以復位及小夾板固定, 皆未出現“3P癥”。臨床所見肱骨髁上骨折造成神經損傷多為挫傷, 通常在3個月內均能自愈。本組25例中尚未發現明顯神經損傷, 分析造成骨折的原因大部分為跌倒損傷, 直接暴力不很強大所致。

3. 3 兒童肘部有較多的骨骺, 均覆以軟骨, 特別是內外踝骨骺, 外髁骨化中心在12歲左右才出現, 18歲時與肱骨干融合, 內上髁的骨化中心雖在5~10歲出現, 但至12~18歲時始與骨干融合[5]。本院選擇的手術病例均≤12歲, 且通過術前觀片, 術時直視下, 確定手術時穿針的方向和部位, 避免穿過骨化中心, 且選用較細的克氏針, 也同時避免了損傷骨化中心。術后經臨床9例的隨訪, 骨骺發育正常。另外, 由于采取了切開復位及游離尺神經后, 在直視下從內外髁穿針, 避免了對神經血管的損傷。

3. 4 由于兒童生性好動, 且對于治療不配合, 故在對于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過程中, 采取使用氯胺酮麻醉, 電視X光機下復位。這樣做的優點是:①由于氯胺酮的作用, 小兒處于麻醉睡眠狀態, 無掙扎哭叫, 解決了不配合問題。②由于氯胺酮的作用, 使肌肉肌腱牌松弛狀態, 減少了肌群的抵抗力, 容易復位成功。③由于在電視X光機直視下, 可明顯觀察到復位的情況好壞, 隨時調整復位手法和固定支取得滿意的療效。缺點是患者和醫師都暴露在X光線下, 但可通過熟練操作, 縮短復位過程以減少X線的傷害。

3. 5 肱骨髁上骨折與肱骨無端全骺分離, 在臨床特點上相似, 且常見于幼兒發育階段的特殊損傷, 容易混淆, 造成誤診誤治。在收集整理資料時就發現有1例被誤診為肱骨髁上骨折。臨床上鑒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檢查所見。全骺分離的典型表現為分離的肱骨遠端, 骨骺連同尺橈骨一并向后內側移位, 而外髁骨骺與橈骨遠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系。這對于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木清, 吳官保. 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63例臨床觀察. 醫學臨床研究, 2006, 23(6):958-959.

[2] 李志. 手法整復石膏或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兒童橈尺骨遠端骨折150例報告. 中醫正骨, 2006, 22(6): 29-30.

[3] 陳桂林, 王嵩峰. 單人手法整復治療兒童尺橈骨下段雙骨折. 中國骨傷, 2006, 20(1):42.

[4] 徐英杰, 張立偉, 尹羽薇, 等. 改良夾板外固定治療前臂尺橈骨骨折的臨床觀察. 中醫藥學報, 2011, 39(3):125-127.

[5] 丁皓, 丁晟. 改良的AO雙骨折復位技術治療尺橈骨雙骨折54例臨床觀察.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1, 26(9):841-842.

[收稿日期:2015-12-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