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談:場景

2016-05-04 02:15張惠雯
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馬先生故事性休斯敦

2013年5月,我去聽臺灣著名詩人非馬先生在休斯敦的講座。他在講座開始首先朗誦了一首他翻譯的美國現代詩人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短詩《場景》(The Act):

“玫瑰花,在雨里。/別剪它們,我祈求。/它們撐不了多久,她說/可是它們在那里/很美/哦,我們也都美過,她說,/剪下它們,還把它們交到/我手中?!?/p>

非馬先生說,詩人的任務只是提供讀者一個場景,一座舞臺,讓讀者憑著各自的背景與經驗,去想象,去補充,去完成。這首詩無疑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對我來說,這首詩具有的深刻詩意來自它豐富的故事性,一種有待去想象、補充、完成的故事性。小說的讀者和作者都喜歡談“故事性”,而故事性究竟是什么,很難找到合適的定義。對我來說,故事性是某種東西所具有的那種不甘于被淡忘、不肯在意識里暗淡熄滅、總能引發你想象與回憶的性質。我們可以說,某個人有故事性,某件事有故事性,或者某個場景有故事性。如此的故事性不是一團火從燃起到高潮乃至熄滅的過程,不,它是火花,它的迷人之處在于它能點燃起別的、不可思議的東西。相反,某種全然符合庸常故事標準的故事卻未必有故事性,因為我們常常急躁地翻到它的結尾就把它遺忘了。

《場景》這首詩此后一直徘徊于我的記憶里。它的故事性吸引著我,它里面的“她”尤其吸引著我。當她說“它們撐不了多久”,她心里想到的究竟是什么?當她說“我們也都美過”,她心里是否充滿慨嘆和苦澀?她是一個愛傷感的、遲暮的女人抑或是一個怨婦?無論如何,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她心里有個秘密,有別人不知道的、她自己也不肯說的故事。于是,“她”在我的想象里就成了那么一個模糊的影子。這是個沉默的影子,她不說話,但你卻要聆聽她,聆聽沉默的聲音。喧囂帶給我們的往往是貧乏,沉默里卻蘊含著豐富。我甚至猜想,很多小說就是從這么一個模糊的影子開始的,你想象這影子的來歷,賦予她內容,而首先,你得把她置于某個空間里,某個場景之中,譬如一個聚會上,一張晚餐桌前,一扇窗前,或是一輛因為暴風雨而停在路邊的車里……置于這場景之中的她就有了生命,她活動起來,引領著你的關注。關于她自己,她什么都不說,而小說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聆聽他人的沉默,從沉默中尋找被埋沒的故事和語言。

這就是為什么當人們告訴我一個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我常常沒有多少感觸,但有時人們只是不經意地提起某一事件的某個片段,我卻很感興趣,甚至把它記下來,讓它日后在我的意識里發酵。這就像某個令你印象深刻的背影或是側面,它們來歷不明,也不知去向,但它們就是小說家最需要的那些記憶中的火花。

張惠雯2月9日于休斯敦

猜你喜歡
馬先生故事性休斯敦
小說敘事如何充滿故事性
休斯敦迷局
休斯敦有我的朋友
休斯敦火箭 易燃易爆 HOUSTON ROCKETS
紀錄 休斯敦火箭
探究故事性兒歌對學齡前兒童身心成長的促進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