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養老模式建構探究

2016-05-09 17:07韓瀟霏
2016年12期
關鍵詞:老年群體養老模式農村

韓瀟霏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變遷,大部分農村人口涌向城市,加上人口老齡化的猛增,導致我國養老問題出現白熱化。在農村部分地區由于子女長年不在身邊,加上農村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村養老問題的出現。筆者就我國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探討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農村;老年群體;養老模式

一、我國農村養老所存在的問題

(一)從社會保障層面看。目前我國農村相比城市而言,缺乏相關的社會保障養老機。農村目前的養老的方式主要有家庭養老、土地保障、農村社區養老、“五?!敝贫群蜕鐣葷贫?、商業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但是從這當中看,我國農村養老社會社會保障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脈絡,也沒有形成一個社會保障的養老體系或模式。

(二) 從社會保險層面看。農村養老社會保險不夠完善。目前農村養老保險是我國農村養老的一個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不夠完善。不僅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在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缺乏社會保障應有的社會性和福利性,同時存在制度上的不穩定性;而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干部與群眾補貼差距大,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不規范等現象。

(三) 從法律層面看。我國農村養老社會保障的實施缺乏相關的法律保障。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我國并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條文保障我國養老社會保障的實施。西方國家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都是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確保保障制度的有效實施,但是我國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進行規范。

二、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的構建

目前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但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國農村這種家庭養老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根據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在保持傳統家庭養老為主導基礎上,從兩個方面來構建我國農村養老模式。

(一) 經濟方面:國家保障為依托的保障模式

國家保障,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國家養老津貼補貼保障:就我國目前有關政策規定,凡是年滿80歲以上的老人都能夠統一領取老年津貼。但是截止到目前,我國這一政策規定仍然沒有能夠很好的落實。很多省份都沒有做到統一,有的省會城市甚至只給80歲及以上的老人每月10元。連城市的養老津貼都沒有能夠很好的得到保障,更何況是農村養老津貼保障。所以我國應該加大并落實老津貼補助,針對我國農村貧困家庭的老人還可以提供醫療、住房等方面的補貼,更好的滿足我國農村貧困老人的需求。

2、養老保險保障:我國農村養老保險保障機制一直都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主要還處在一個改革的階段,當前最要緊的是改進、完善和落實我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

3、醫療保險保障:醫療問題是我國老年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之一。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存在這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在農村表現的就更加明顯。有很多老人生病了也不敢去看,因為醫院的治病費用高、藥費也高,普通家庭小病還可以治,大病根本看不起。在許多的報道中不乏因經濟困難看不起病,不敢告訴子女,而獨自一人在家等死的老人。所以現階段如何制定更加合理的醫療保險保障機制,是完善農村養老保障的重要任務之一。

4、法律保障:基本的法律保障是我國能夠更好的實施農村老人社會養老保障政策的一個有力手段。目前我國的養老津貼補助、養老保險以及醫療保險的實施都缺乏法律的保障,從而導致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并沒有能夠很好的享受到這些福利、保障,也沒有能夠很好凸顯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優越性。所以在完善我國相關養老保障政策的同時,也要盡快完善我國的法律保障機制,沒有法律機制的保障,我國所制定的一切保障政策就會變得很脆弱。

(二) 社會服務:在家庭養老的基礎上,以社區養老為主導,機構養老為補充

1、社區養老為主導:農村社區養老主要是指以農村社區為載體,以社區基層組織為主導,發揮政府、社區、社會和個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政府與社會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為老年人的安老、養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使老人能在熟悉的環境里得到必要的救助和照料。構建農村社區的最大好處就在于,讓農村老人再熟悉的環境中養老、安度晚年。社區養老可以為社區老人提供以下服務:

(1) 在社區內集中建立老年人公寓,并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讓社區內的老年人可以住在一塊,避免老人出現獨居的現象,從而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社會互動,大家可以相互照顧,同時也方便社區工作人員的統一照顧,解決老人長期處于無人照顧的狀態。同時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通過建立志愿者公益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和市場化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在我國農村社區可以通過聘請農村大齡下崗婦女、招募志愿者、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來為需要特殊照顧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2)購買社工服務由政府購買社會工作者的服務,讓社會工作者介入社區養老,為農村老人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者是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職業性社會服務的人員。社會工作者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不僅可以為社區老人提供專業的服務,還可以協助社區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設和完善社區服務。社工主要可以運用個案工作技巧為社區老人提供心理輔導、臨終關懷、解決家庭矛盾等方面的服務;運用老年小組工作來增加老年人之間的社會互動,提高老年人活動水平同時可以幫組他們擺脫孤獨和寂寞,讓老年生活充滿樂趣。

(3)完善公共設施,豐富老人活動。完善公共社區,建設社區公共娛樂設施、公共娛樂健身器材,可以農村老人在閑暇時間鍛煉身體,娛樂生活;建設社區老年人社團組織,如老年人藝術團、老年人學習班等,可以定期開展活動,主辦晚會等,豐富農村老人的精神生活;

2、機構養老為補充:目前我國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鄉鎮敬老院,一個是老年公寓。鄉鎮敬老院是由財政負擔的養老機構,免費供養所有的入住者,但對入住條件有嚴格的規定,它只接收國家規定的五保老人(即由國家和集體提供吃、穿、住、醫、葬保障的無人撫養、無生活來源和無勞動能力的老人)。然而我國大部分農村老人都有子女,根本不符合入住鄉鎮敬老院的條件,因而也就無資格入住鄉鎮敬老院。在農村,鄉村老年公寓是要收取一定費用的,這對于部分本來家庭經濟狀況欠佳的老人而言,就不愿意入住鄉村老年公寓,加上部分老人對家的觀念很深,并不愿意居住在老年公寓。

這樣一來我國的機構養老很難滿足我國農村老人的需求。面對這個情況,我國政府可以對我國農村養老機構進行改革??梢栽诒A粼瓉淼泥l鎮敬老院以及老年公寓的情況下,開拓農村非營利性的專業養老機構。這些非營利性的專業養老機構可以與社區聯合,將機構建立在農村社區中,這樣就可以滿足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的愿望。通常這種非營利性機構的資金來源方式比較廣,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輕我國政府的財政負擔。(作者單位:三亞學院社會發展學院)

參考文獻:

[1] 潘錦堂主編:社會保障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3),第286頁.

[2] 徐志文,謝芳.農村社區養老合理性分析及實施對策[J].農村經濟,2005.

[3] 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5(2009重?。?,第21頁.

[4] 劉美萍,社區養老: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主導模式,行政與法2010(01).

[5] 毛滿長(1)、阿爾達克(2),《農村社區養老:模式、問題與對策》,《社會工作》2010年第2 期下.

[6] 徐琴:社區照顧與我國老人社會福利發展之路[J],法制與社會2008(03)

猜你喜歡
老年群體養老模式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農村老年群體養老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海南社區老年群體需求調查研究
溫州“老人公寓”養老模式的經驗特征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局何解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