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樂部制度基本屬性闡釋

2016-05-10 11:43馮青林
戲劇之家 2016年7期
關鍵詞:主要特征含義

【摘 要】樂部制度是中國音樂文化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現象,關于它的研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仍然留有許多問題,本文從樂部概念、種類與主要特征等基本屬性出發,對樂部制度進行研究,以期能夠進一步闡釋相關問題。

【關鍵詞】樂部;含義;主要特征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74-01

一、樂部之含義

“樂部”是一種音樂組織形式,以樂器工衣所承載的音樂風格和儀式屬性為分部依據,并注重組織規范和整體屬性,表演方式為“分部奏曲”,流行于我國隋唐至兩宋時期,是伴隨宮廷禮樂而興起的一種音樂組織管理與規定制度。

“樂部”一詞最早的淵源應為“部”,它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史料中,“樂部”一詞有多種釋義:

(一)表示音樂機構

《南齊書·卷五十七·魏虜傳》載:“佛貍置三公……樂部尚書知伎樂及角史伍伯,駕部尚書知牛馬驢騾?!?/p>

《魏書·長孫肥傳》中有長孫石洛“以功拜樂部尚書”。

《周書·卷五·武帝紀》載:“北周武帝保定四年五月丁亥,改禮部為司宗,大司禮為禮部,大司樂為樂部?!?/p>

以上史料所載“樂部”為音樂機構一說僅見于北魏、北周兩代。

(二)表示一種音樂組織形式

《舊唐書·音樂志》載:“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工人及其匏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樂》轉寫其聲,而不齒樂部?!?/p>

這里所述之“樂部”,應當是同“九部伎”而言的,九部伎乃九部樂,成于隋煬帝大業中(605-618年),在此之前,隋朝建國之初便設立七部樂,《隋書·音樂志》載:“始,開皇初定令,置七部樂:一曰國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麗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國伎,六曰龜茲伎,七曰文康伎?!庇纱丝梢?,至隋以來,“樂部”一詞的含義發生了重大變化,“樂部”作為一種制度承載正式開始出現。

二、樂部之種類與主要特征

歷史上樂部橫貫南北朝至兩宋時期,它的種類也在不斷變化,每個時期的分類依據似乎也有所不同,然而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主要特征似乎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王小盾、孫曉輝的《唐代樂部研究》認為:“唐代樂部由太常管轄,包括四種類型:一是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類型,二是太常四部類型,三是二部伎類型,四是宮懸、鼓吹、挽歌、清樂等傳統的樂部類型”,而這四種類型如果從不同標準看又可分成不同類別:“從歷史文化內涵看,這四種類型可以分別歸入傳統樂部、新型樂部等兩個類別;從功能角度看,這四種類型又可以歸入雅樂、燕樂兩個類別?!鄙鲜龇诸愂悄壳氨容^清晰的一種,具有代表性,筆者認為之所以這種分類能夠取得學界的廣泛認同,正是在于對樂部主要特征的深入分析與把握。

學界已有共識:樂部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兼具風格屬性和儀式屬性,而能將二者完全彰顯出來的樂部便是隋唐的多部樂。其中的各個樂部不僅包括地域、樂器、曲目、舞蹈、服飾等整體風格上的差異,而且還具備了完整細膩的演出儀式,從而呈現出樂部最嚴謹、最豐富的內涵。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隋唐樂部最可貴的特征,但絕不是隋唐時代才有的別出心裁,它有其一脈相承的歷史線索,而樂部的分類則或多或少地表現在對主要特征的彰顯上。

樂部醞釀于南北朝時期,其最初的風格屬性也源于此。北魏設有“雅樂部”,北齊設有“清商部”“西涼部”,隋文帝設有“雅俗二部”,唐玄宗亦有“梨園法部”等,這些樂部是以風格屬性為分類標準的,然而其是否具有儀式屬性,因史料所缺,不知其詳。至隋唐時期,多部樂兼具了樂部的重要特征,風格屬性不言而喻,其儀式屬性我們可從史料中窺探一斑:

《唐六典·太常寺》載:“凡大燕會,則設十部之伎于庭,以備華夷?!?/p>

《玉?!ぞ硪哗栁濉份d:“武德元年十月,突厥使來朝,帝宴太極殿,奏九部樂?!薄拔涞略晔辉录河?,降薛仁杲,帝大悅,置酒高會,奏九部樂?!?/p>

樂部傳承至北宋,出現了重要變化,及至南宋,被“執色體系”所取代?!端问贰分尽份d:“宋初循舊制,置教坊,凡四部?!笨芍?,宋初根據“舊制”唐太常四部樂設置教坊四部樂,兩者之間雖有所差異,但其根本性質是一脈相承的。北宋中期,四部合一,形成了四十大曲的音樂制度,此時樂部的特征是仍然存在的,到了南宋初期,政治動蕩、財力衰竭,宮廷已經無法維持規模龐大、組織嚴密的樂部,與之相適應的按單色樂器或樂種進行分類的音樂組織形式應勢而生,并最終以“教坊十三部(色)”所代表的“執色體系”而定型。至此,樂部制度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代替它的則是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執色體系”,他們之間有著明顯的承繼與轉變關系,這在“教坊十三部(色)”或稱“部”,或稱“色”的矛盾中就能看出。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隨著“執色體系”的出現,樂部制度所呈現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得以顯現——整體屬性,其實從樂部制度產生伊始,其整體性特征就一直伴隨。隋唐以來,在任何時間與場合,都強調樂部整體的恢宏與龐大,及至宋朝,隨著國力的衰減,整體性的維持已經不大可能,強調個體的功能與作用變得更為需要,隨即個體功能突出的“執色體系”也就取代了樂部制度,得以傳承。

作者簡介:

馮青林,河南新鄉人,中共黨員,現為焦作師專音樂學院教師。

猜你喜歡
主要特征含義
Union Jack的含義和由來
友誼的真正含義
把握實數的多重含義
虛榮的真正含義
關于“獲得感”之含義
五星紅旗的含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