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茫、回游與期待

2016-05-10 12:31涂帆露范懿
戲劇之家 2016年7期
關鍵詞:國產電影動畫電影

涂帆露+范懿

【摘 要】自電影誕生起,日本電影緊跟著世界電影的發展步伐。在日本電影史上先后出現過兩次黃金時代,為亞洲電影乃至世界電影史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世紀的日本電影從業人員尋找新出口,讓日本電影在冷凍中復蘇。本文就日本電影業在新世紀(2000—2015)的16年間的迷茫、回游與期待作階段性的解讀分析。在全球化語境下,日本電影業成功找到國產電影的品牌建設,摸索著未來的發展道路,適合中國電影業的探索與借鑒。

【關鍵詞】日本電影;國產電影;改編電影;動畫電影

中圖分類號:J99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137-03

一、世紀交替時的迷茫(2000—2005)

電影正式誕生于1895年,日本在1896年就將電影引進,可以看出日本在吸收文化和東西交流上的開化程度,日本電影也在亞洲電影乃至世界電影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日本在19世紀30年代迎來第一次黃金時代,并且也是亞洲最早進入西方電影視野的國家。50年代是日本電影史上第二次黃金時代,卻因為電視新媒介的出現而走入低谷,直到90年代初開始復蘇,但受泡沫經濟的影響,電影業在持續困境中穩步發展。

小津安二郎、黑澤明等電影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日本新電影人需找到新的突破口,力圖創新,開拓出日本電影的新天地。曾經讓日本電影行業跌落谷底的電視廣播也逐漸被適應,與曾經的對手以組合、合作的形式緊密結合,增添了強大的宣傳能力。電視同時也介入電影業,劇場版電影的出現讓電視與電影之間已不是單純的競爭關系,融合的共同發展成為新時代的主流。[1]

日本電影行業在世紀交替之時對待競爭尋找出路也作出努力,形成了三大對策:影院設備改革、制片方式改革和放映方式改革。[2]

影院設備改革:日本電影產業鼎盛期的20世紀60年代,電影放映體系達到巔峰,1960年擁有7457塊銀幕。但隨著經濟騰飛,電視產業的崛起,臺球、卡拉OK等娛樂手段的多樣化,電影產業開始衰退,銀幕數逐年走低,1993年的1743塊銀幕創造了歷史最低。影院流失的觀眾成為衛星電視、有線電視、音像租賃等媒介的消費者。1993年后,受益于興建多廳影院的浪潮,銀幕數開始有所回升。1999年,銀幕數重新回到2000塊的水平。2005年,銀幕達到2926塊,增長近三分之一。[3]

制片方式改革:大制片廠體制的崩潰,獨立制片的興起。第二個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幾乎都來自日本五大國產電影公司,即松竹、東寶、東映、日活和大映。由于新媒體的沖擊,呼喚以更高質量的電影作品參加競爭,導致了制片手段多樣化的改革,使大制片廠制度瀕臨崩潰,獨立制片制片單位開始涌現。

放映方式改革:50年代黃金時代時,各影院系統主要放映自己公司的作品,這使得一些獨立制片公司接觸觀眾面狹窄。80年代的錄像帶開始風靡市場,對影院產生沖擊,同時受到電視與廣播的影響,影院急需尋找出口走出困境。2000年左右,多廳影院建設已成潮流。電影放映也不再被大制片廠控制,根據是否從屬院線,日本電影院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型院線的直營影院,即國產電影三大公司東寶集團、東映集團和松竹集團直接經營的電影院。第二類是加盟影院,即與大型院線簽約合營,按照大型院線的排片進行放映工作。第三類是獨立運行的影院,它們多是影院公司自己運營的電影院,不受大型院線排片限制,相對而言靈活度較高。[3]

大制片廠體制雖臨近崩潰,但是發行公司確是東寶公司一家獨大。東寶公司是日本票房收入的主要貢獻者,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間,在國產電影票房前十名中,東寶公司的影片都保持在6~8部,在2005年更是包攬了前十名。

二、穩步上升的回游(2006—2011)

2006年在日本電影業是個不可不說的年份,由表1可以看到,2006年日本國產電影在21年來首次在票房收入上超過了外國電影。在這一年,國產影片上映417部,外國影片為404部,票房和上映影片數均超越外國電影。本土電影勢頭初現,外國電影開始走向下坡路,一向風靡全球的好萊塢電影在日本電影業回游之時也初現疲軟的狀況。2006年的銀幕數也重新突破3000塊大關,并保持著逐年增加的趨勢。2000年國產電影超過10億日元的電影只有18部,到了2006年增長到了28部,并且2006年國產票房與2000年相比翻了1.5倍。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日本電影已經經歷了迷茫時期,消沉了近三十年的日本電影,終于在2006年在一群80、90年代中青年導演們的帶領下,開始走上回游的道路。

曾經將日本電影業推到谷底的電視新媒體,也已轉變思路尋求更融洽的發展方向。2008年,在29部票房超過十億日元的日本本土影片中,27部是電視臺制作,電視臺掌握制作的主導權。這是一個在世界電影業里較獨特的現象,動漫劇場版與電視劇電影版等電視臺制作的類型電影長期占據日本電影業的市場,并深受觀眾的喜愛。

此外,2009年的日本電影在國際電影節頻獲大獎,促使日本的民眾與媒體更加關注電影,對電影抱以更大期待。2009年初,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入殮師》由瀧田洋二郎導演,并同年在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學院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等10項大獎,還獲得第32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這些國際榮譽引起了國內媒體與民眾的高度關注。這一段時間獲得的大獎與榮耀來得恰到好處,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時,日本電影業的國產影片票房和數量均超過國外影片,影片屢次獲獎的意義與重要性就更加凸顯,有些媒體報道甚至希望日本電影業能夠拉動日本經濟的復蘇。[4]

日本動畫電影在日本電影業占領著最堅固的領土,從2006年到2011年這六年間,有四年的國產票房冠軍都是動畫電影。分別為:2006年由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戰記》,票房收入76.5億日元;2008年宮崎駿作品《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上映31天即突破100億日元,全年票房收入突破155億日元,獲得了當年票房冠軍;2010年也是宮崎駿的作品《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票房收入92.5億日元;2011年的米林宏昌導演的《來自虞美人之坡》,票房收入44.6億日元。動漫電影的風靡不僅是由于一些大師級動畫導演的出現,更是因為有一群深愛動漫產業的日本群眾作為基石,在日本的便利店或者是電車內經常能看到人們隨手在看動漫書籍,受眾群量大、質高。但是隨著大師級的手冢治蟲、宮崎駿和今敏等動畫導演的相繼退休或逝世,很少再有像“宮崎駿票房現象”的超高票房電影問世,動畫電影更多地走向了劇場版和漫畫改編,缺乏原創力。

三、日本電影的新期待(2012—2015)

日本電影業因受3.11大地震的影響,國內外票房遭遇滑坡,2011年度票房相對2010年減少39.5億日元。2012年日本的電影市場迅速回溫,已回歸到地震前水平,但國外電影在日本市場持續下滑,國產電影從2008年開始在上映影片數和票房上都一直保持領先地位,日本的本土電影已在觀眾心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雖然日本的電影業激情依舊,但是難敵鄰國中國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在2012年的全球票房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票房國。

在新世紀改編電影已成為日本電影的主流,主要分為:文學改編電影、電視劇劇場版和漫畫真人版??v覽近年的日本電影市場,無論是票房大賣還是頒獎季???,似乎都以改編作品為主。

現已成為日本第一系列電影的《海猿》系列,正是由漫畫改編成電視劇,受到歡迎后又已改編推出4部電影劇場版系列。2004年推出的《海猿》就獲得了17.4億日元的票房,讓制作發行商們看到潛在的票房商機,分別在2006年上映《海猿2:LimitofLove》和2010年上映的《海猿3:TheLastMessage》均獲得票房亞軍,2012年推出的《海猿4:BraveHearts》得到73.3億日元票房,一舉獲得票房冠軍。通常改編作品已有一定數量的受眾群并受到追捧,這樣能減少電影本身的風險,另一角度也說明了日本電影劇本的原創力已不夠,過分依賴改編產生不良影響,長期推出改編版也存在觀眾審美疲勞和缺乏藝術力等問題。

新世紀以來,動畫電影是日本電影中的一筆濃墨重彩,2012年到2014年的日本年度電影票房前十位中,國產動畫電影分別是5個、5個、4個,新世紀15年來通常前十位里國產動畫電影都會占到4、5個。同時日本動畫電影導演中的后起之秀也帶來了驚喜,宮崎吾朗的代表作《虞美人盛開的山坡》、細田守的代表作《狼之子雨與雪》和庵野秀明的代表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等,他們的佳作讓我們看到了“后宮崎駿”日本動畫電影的希望,他們有各自不同的風格,能滿足不同觀眾的審美喜好,日本動畫產業的未來發展蘊藏著更多的驚喜。

日本電影業2006年的國產影片票房首次超過了外國影片,并從2008年一直保持到現在。2015年日本電影總票房收入約為2117億1190萬日元(約118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長了4.9%。從構成上看,本土電影占55.4%,國外引進電影占44.6%,國產電影不僅在票房上獲得超越,上映數量也比外國電影多,從世界范圍來看,能使好萊塢電影在市場遭遇滑鐵盧的國家屈指可數,正是因為日本電影把握住觀眾,創造出了日本式的電影品牌。在動畫王國中,準確抓住廣泛的漫友受眾群體,發展動畫電影產業道路,用直抵人心的人物情感和日式風格的繪畫,而不是高科技技術的硬植入,讓日本動畫電影不僅吸引了國內的觀眾,更收獲了一批世界的日本動畫電影迷。日本在本土成功地探索出日本式的電影品牌建設,值得中國電影產業借鑒,避免當下中國國產電影步入高票房、低口碑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劉德潤,劉淙淙.日本電影經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6—8.

[2]錢有鈺.走向21世紀的日本電影(Ⅱ)[J].電影評介,2000(07).

[3]支菲娜.日本電影放映業的發展現狀[J].當代電影,2014,(02):89-90.

[4]靳麗芳.2009年日本電影產業的光和影[J].電影藝術,2010,(05):60-63.

作者簡介:

涂帆露(1994-),女,江西撫州人,南昌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2014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影視傳媒與產業;

范 懿(1995-),女,湖南隆回人,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2013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影視文化產業。

猜你喜歡
國產電影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大導演養成記
國產電影《羅小黑戰記》IP的商業探索
沒有一位觀眾曾看過這樣的動畫電影!
調查
呼喚更多國產電影狼性突圍
關于國產電影“爛片好票房”現象的批評
中日動畫電影產業比較研究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觀眾擔心過度的國產電影
2013年中國動畫電影綜論
《百花園中迎元旦》電影片名填字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