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難點實驗研究

2016-05-11 17:54謝穎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聲勢

謝穎

摘 要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節拍感不強、節奏不穩、搶拍、趕拍等問題,這些現象都是學生內心缺乏穩定拍感造成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實踐,通過三個實驗: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中的復雜節奏;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中的弱起節奏;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演奏中的多聲部節奏,驗證了借助“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學習難點的有效性。

關鍵詞 穩定拍 聲勢 歌曲學唱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在課題研究《開發課堂中的節奏游戲提升學生節奏識讀能力的實踐探索》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多次驗證借助“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難點的有效性。在完成的三組實驗中,每組實驗都采用A、B兩個平行班級,每班人數47-48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A班使用傳統常規的教學方法,B班則貫穿使用“穩定拍聲勢”進行教學。每節課后,實驗班級每班隨機挑選10名同學進行檢測反饋,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各實驗具體過程如下:

1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中的復雜節奏

人音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冊歌曲《大雁湖》是一首鄂溫克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于歌唱性。歌曲為2/4拍,曲調特色鮮明,大切分X X X 使音樂富有動感。襯詞的運用更增添了歌曲濃郁的地方風格,跨小節連線兩拍也是學唱中的難點之一,容易出現時值把握不準,唱多或唱少的問題,學生對其音準把握也有一定的難度。

在實驗中,研究者在A班采用傳統方法,跟琴學唱旋律,教師唱一句學生跟唱一句。由于歌曲樂句較長,即使是跟唱對初學旋律者仍有很大難度,學唱過程中樂句數次中斷。學生能跟著老師準確唱好旋律的音名,但在跟唱2遍后開始感覺枯燥乏味,課堂活力較低。全班完整演唱旋律時很不整齊,大切分、節奏難點均出現搶拍、時值不夠等較多的錯誤。

在B班教學中,教師每四分音符一個穩定拍,運用簡單的“拍手—拍腿—拍手—拍腿……”的聲勢進行旋律范唱。當旋律進行到時教師改變聲勢進行了特別的強調“拍手—拍頭—拍肩—拍腿”,打破了之前“拍手—拍腿”規律,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關注。由于采用學生自己識譜唱譜、固定聲勢等方式,學生學習主動性較高,注意力專注,演唱歌曲整齊、節拍節奏準確,對歌曲的律動性和風格把握較為準確。

課后對10名學生隨機抽查情況顯示,A班10名同學中,只有4名學生基本能準確唱出歌曲旋律,6名學生都出現不同的節奏錯誤,且無法獨立唱完旋律。B班中6名學生能準確唱出旋律,4名學生出現個別節奏錯誤但能唱完旋律。

2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歌曲中的弱起節奏

歌曲《月亮月光光》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首童謠風格的臺灣歌曲,歌曲汲取了臺灣地區的音調特點,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都是從弱拍起,樂句的節奏基本相同,音調抑揚起伏,優美流暢,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滿鄉土氣息的歌詞更給人親切、溫馨之感。準確地把握好歌曲的弱起,延音線2拍半時值,清晰樂句的分句是歌曲學唱的難點。

A班在教學中采用聽歌曲范唱——教師范唱——跟琴唱譜——跟琴唱詞——跟伴奏演唱的教學順序。學唱過程中,學生出現以下問題:將弱起拍的旋律唱成 混淆強弱拍。在跟伴奏演唱時,前奏結束不能在第三拍準確進入歌曲的演唱。在課后抽查中,5人不能跟準前奏進行演唱,5人基本能準確演唱歌曲。

B班的教學實驗中,教師演示了一組4拍子的聲勢動作“拍腿 — 手心拍手背 — 手心拍手背 — 雙手握拳”,這組聲勢比較特別和新穎:“手心拍手背”較之傳統的拍手要更輕,造成聲勢音色的變化。最后的弱拍“雙手握拳”沒有聲音卻有動作,反而更加強調這一拍的重要性,相比簡單拍手拍腿等聲勢要更“有意思”,趣味性更強。整個聲勢的動作都是在教師中速輕柔的提示下引導學生完成。課后抽查演唱能夠聽準前奏并準確進入演唱的學生達到9人。

3運用“穩定拍聲勢”突破演奏中的多聲部節奏

《維也納的音樂鐘》是人音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內容,音樂主題由鐘琴和木琴生動地模擬著教堂音樂鐘的聲響,在聽賞該曲時要求學生能夠哼唱歌曲主題,并用雙響筒、三角鐵、沙錘為主題進行三聲部節奏伴奏。多聲部伴奏是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花時間長、精力多但難解決的“攔路虎”。

在A班的教學中,教師彈琴用“lu”帶學生模唱主題旋律,接著出示三條節奏,要求學生用拍手的方式拍出節奏。學生能夠分別很順利地拍擊出三條節奏。但教師進一步提出分成三個組,每組拍擊一條節奏,進行三聲部合拍時,學生出現了節奏混亂現象,無法流暢地隨音樂進行合拍。當學生分組使用打擊樂器進行合奏時,節奏的混亂現象更加明顯,主題音樂與樂器演奏完全不能融合,合奏失敗。

經過改進,在B班的教學中,教師為主題旋律創編了符合音樂情境的歌詞,在學唱主題過程中教師始終和學生貫穿使用身勢,并且聲勢的使用是根據不同的打擊樂器節奏來進行的。在課后的抽查中,4名學生演奏三角鐵,3名演奏雙響筒,3名演奏沙錘,10名學生的合奏全部準確。

穩定的節拍感是一切節奏變化的基礎和根源,是和人的本能的生理節奏相吻合的。教師在教學中、在演唱中、在欣賞中都應貫穿進行穩定拍感訓練,靈活、創新、扎實、有效地運用穩定拍聲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突破音樂學習的難點,讓音樂學習更加有趣有效。

參考文獻

[1] 褚灝.音樂審美教育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05(01).

[2] 王婷.小學音樂如何融入“雙基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1(05).

猜你喜歡
聲勢
聲勢輔助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優勢及策略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法
雷聲與閃電
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作為表現的音樂
普通高校舞蹈專業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中聲勢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