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坡道模型視角下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分析

2016-05-14 11:23劉春年張凌宇
現代情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期刊論文生命周期

劉春年 張凌宇

〔摘要〕論文闡述了期刊論文數據監管的內涵,分析了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存在的問題,并以期刊論文發表過程為依據,劃分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在總結原有成果的基礎上,借鑒能力坡道模型,提出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概念模型,以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為切入點,分析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的過程和內容。據此提出建議:我國應推廣數據論文的出版,加強學術期刊對國外出版工具的借鑒,加強相關人員專業素養的管理,期刊數據中心應嵌入生命周期提供相應服務。

〔關鍵詞〕數據管護;期刊論文;生命周期;能力坡道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07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9-0039-06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onnotation of journal papers and data monitoring,journal articles data protection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in journals publishing process as the basis,divided journal articles data life cycle.In summary original results,referring to the ability to ramp model.Journal data protection concept of the life cycle model was proposed,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for starting point,analysis of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the journal data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Accordingly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China should be promotion and the data publishing and strengthen academic journals of foreign publishing tool of learning,strengthen personnel professional quality management,the journal data center should be embedded in life cycle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s.

〔Key words〕data curation;journal articles;life cycle;capacity ramp model

自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飛速成熟,文獻、位置等各類信息被全面數字化,這代表大范圍產生、各方共同享用和應用數據的時期——大數據時代的問世。大數據帶來了以數據為中心的“數據密集型科學”,新范式下的科學發掘和知識創造依賴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及處理,科學數據的重要性和共享的緊迫性越發突出。近十年來,數據管護(Curation)一直受E-science、圖書情報等領域的學者的關注,對其研究已取得突破進展??萍颊撐氖菍W者經過合理分析、綜合研究,對科技成果的發現、總結和創新,是互聯網+背景下最活躍、影響面最寬的基礎戰略性資源,對于科技創新具有顯著的支撐作用。學術期刊是科技論文的綜合,是成果共享與互換、公布和傳播媒介。對期刊論文數據實施管護,是對學術熱點與前沿的監測,是對科學探索的情況和演變過程規律的總結。既可為學術研究呈現真正、確切、細致的科研信息,也可為學術期刊編輯提供篩選、評判依據,還可以對期刊論文數據的重組、擴展與再研究,拓展科學研究成果。發掘管護后的期刊論文數據中的規律,剖析論文行為數據,發現并利用研究人員的獨特化需求,使得數據傳播的分眾化、獨特化、準確化,及時、全時為廣大研究人員與期刊編輯人員服務,實現傳播效應最大化。此外,期刊論文數據的管護,利于相關人員對科技成果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展現不同學科的研究的質量,引導和展望未來的研究。在此管護空間下,也能凈化學術風氣,糾正學術腐敗、學術不端等行為。

王芳對國外數據管護的研究、應用與教育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匯總與分析[1]。Anna Gold討論了在數據監管中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提供的服務,其中一種是數據科學“上游”(Upstream)的角色,即作為科研過程密切的合作者[2]。Loenen等總結了科學數據的開放原則[3];Walters以佐治亞理工學院為例,通過介紹該校數據監管計劃,建立了數據監管模型[4];楊鶴林對美國高校圖書館監護科研數據的現狀做了相關介紹[5];錢鵬和鄭建明探討了高??茖W數據的采集、管理,提出與科學文獻整合的學科服務[6]。

論文分析了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的問題,以能力坡道模型為視角,期刊論文發表過程為依據,劃分期刊論文數據的生命周期,并根據其不同生命階段,對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做出分析,并據此提出關于加強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的一些建議。

1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存在問題

11期刊論文數據的長尾現象

CAdnerson[7]以亞馬遜、蘋果和雅虎為典型企業,研究企業實施長尾產略問題,推廣了基于互聯網的長尾經濟學?;纠碚撌牵合鄬τ诖罅渴袌龇蓊~的少數熱銷產品,若給予充足的選擇、龐大的客戶群體、將庫存和分銷成本忽略不計,市場份額將更多被那些需要的較少、銷售不佳的獨特的商品同時占據。

期刊論文數據也出現長尾特征,一些學者對科學研究中此現象展開了探究。PSeglen[8]通過對信息計量學分析發現:研究人員認可度高的文章不一定在高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SPeck[9]則認為,少數科學家可見的長尾期刊論文數據也可以為科學變革做出突出貢獻。PBHeidorn[10]通過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07年資助的研究項目經費使用分析證明,小項目的產出總和比大項目更大?!按罂茖W”(Big Science)容易誤導人們,許多尾部的小科學項目是在分散的資助模式下運行的智力成果。

12原始數據重用

RRefientti[11]認為,包含獨特事件記錄的數據若沒有匯總分析,將失去其隱藏的重要價值?,F有的期刊論文出版大多通過將作者研究內容出版,來體現研究的價值所在。論文發表后,期刊論文數據將被不能被改變,或許可以借助新版本對數據進行修正,但這就為期刊論文數據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難。許多研究人員并不會自覺、主動對相關數據一直進行管護。原始數據能否公開、公開多少,則需要期刊編輯的提示和約定,有些數據公開后,對其真正進行管護的則非常少[12]。NSYoung[13]也發現,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期刊論文和公開出版途徑的增長,科學家和科學數據也隨之增長,但公開發表的數據僅僅是實驗數據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豐富的原始資源并沒有在出版物中得以呈現。對相同的數據,不同知識結構和背景的研究人員將可以產生不一樣的價值理解,原始數據難以重用,或許使很多研究人員錯失發現新問題的機會。

13人才和技術欠缺

楊滟[14]認為,即使科研人員傾向于原始數據可用,且相關人員愿意花時間和資金支持數據管護,但大部分科研人員并沒有專業的數據處理知識和技能,即使將這些技術細節交給數據管護專家來處理,目前缺乏足夠數量、技術過硬的數據管護專家。Kouper ICLIR[13]指出,真正為數據管護這個位置培養出非常優秀的人才的機構屈指可數。開放的期刊數據格式和不兼容的軟件產品,對于研究人員個人應用是非常有效的,也有利于其知識產權的保護,但卻不利于互相操作和數據共享。實現有效的期刊數據管護,需要相關的數據采集工具、數據遷移工具、加工工具以及期刊數據出售、交換或者淘汰等管理工具的支持,但這些元數據的生成工具的應用并不樂觀。

14缺乏激勵機制

多數情況下,在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高質量的統計數據、圖表、學術論文可以為科研人員帶來榮譽。學術論文關系著研究人員職稱、地位的高低。數據管護是門新學科,容易被誤解為“數據復制”,管護意識淡薄,期刊論文數據的管護更是缺乏激勵機制,使得相關人員在面對所需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后忽視或不足以重視期刊論文數據管護。PBHeidorn[10]則認為,獎勵機制的缺失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缺少像緊密追蹤學術論文引文那樣的數據追蹤機制。

2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

21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理論基礎

211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的生命周期

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Joi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mittee,JISC)對科學數據管護的界定是:“在數據產生后,立即對其維護和更新,使得數據不僅能短時間內被利用,在未來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被利用,發揮其價值”[15]。本文借鑒本定義,并以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為研究內容,界定期刊論文數據的管理是期刊論文數據產生后,即對其進行相關管理,并且對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在期刊論文數據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將持續。

國外相關機構和研究人員將數據管護過程進行定義,以期為其應用發揮更好地引導作用。其中比較普及的有:DCC的生命周期模型和國際標準OAIS參考模型。

(1)DCC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模型。通過對實踐總結,DCC提出包括采集、保存、獲取、利用、概念化、接收、創建、轉化、觀察、描述等環節的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概念模型。發育中的基因表達地圖項目(DGEMap),和英國網絡移動環境下傳感系統(MESSAGE)都采用此模型。該模型創建的目的是提高英國高校研究群體延伸數據管理的能力,希望能夠為他們提供專家咨詢、培訓和合作的幫助[16]。

(2)開放檔案信息系統(OAIS)參考模型。參考國際標準,期望長期保留數據的開放檔案信息系統(OAIS)參考模型,包括環境模型、信息模型和功能模型[17]。歐盟的電子資源保存與接入網絡項目(ERPANET),美國佛羅里達數字檔案項目(FDA)開發的數字資源庫(DAITSS)[18],美國政府印刷辦公室(GPO)開發的聯邦數字系數(FDSYS)[19],歐盟的文化、藝術和科學知識的保存、獲取和檢索項目(CASPAR)等,都借鑒此參考模型,得到更好的管理。

(3)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嵌入式網絡傳感中心(Center for Embedded Network Sensing,CENS)建立的生命周期模型,包含:數據獲取、整理、計算、組織、分析、成果發表、保存等9個過程[20]。

關于科學數據管護的生命周期,國外學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JimGray認為,數據的存儲于獲取、管理、組織分析和可視化,構成了完整的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的生命周期[21]。英國Data Archive項目認為:①數據創建:包括研究計劃的規劃、數據整理、收集、元數據創建等;②數據處理階段:包括數據的輸入、翻譯、檢驗以及管理和保存等;③分析數據:包括解釋數據和導出數據等;④保存數據:包含元數據、文檔和相關數據的檢查、保留等;⑤提供數據的訪問:包含數據的公布、各方同時利用、訪問控制、版權歸屬等;⑥重用數據:包含研究成果的追蹤、評審等,這6個過程構成了數據的生命周期[22]。

據以上模型與國外學者不同觀點為理論支撐,本文提出期刊論文數據管護概念模型,并將期刊論文數據監管生命周期分為6個階段:①收集階段;②處理階段;③出版階段;④保存階段;⑤利用階段;⑥評價階段??茖W研究過程的生命周期促進了數據監管的生命周期的誕生[23]。期刊論文發表過程包括期刊論文發表前、期刊論文發表、期刊論文發表后。因此,本文根據期刊論文發表過程,將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分為:①前期:原始數據收集、處理階段;②中期:數據出版階段;③后期:數據保存、利用與評價階段,共3個階段。具體如圖2所示。

212期刊論文數據監管能力坡道模型

iSchool基于AtKinson[24]等人研究的“坡道”(Ramp,通過深入群體和接觸新的群體擴大交流的方法)概念,提出數據能力坡道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展示了ISchool通過與數據科學家、領域專家、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數據技能、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方法,并對圖書館在此過程中需要提供的對應服務做了簡要分析。學生與數據科學家可以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提升數據管理能力,數據科學家與領域專家通過基礎設施和服務來提供數據管理科研互動的規模,學生可以通過與領域專家的互動親身體驗來擴展領域知識,使三者達到共贏?;诖?,借鑒此模型,筆者提出期刊論文管護生命周期概念模型,如圖2所示,分析在數據管護中,分析研究人員、期刊數據中心和學術期刊之間的聯系,探討如何能進一步加強三者之間的相互協作,促進期刊論文數據監管有序展開,加快管護步伐。

22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管護過程

根據上述期刊論文數據管護模型,本節以生命周期為視角,對期刊論文數據具體管護活動展開述評。

221原始數據收集

具體管護從期刊論文原始數據收集開始,主要是指研究人員對原始數據的獲取與文獻信息集成。研究人員需要明確產生數據的類型、格式,進而確定數據創建、收集的方法并選擇合適的數據收集工具;此外,還需要檢索是否存在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數據,確定它們是否可以在研究中重用以及重用的方法。軟件記錄、儀器觀測、問卷量表、網站系統、傳感裝置等,都是可以用來收集原始數據的工具。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期刊論文數據中心,如:知識機構、圖書館、專題數據庫等,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王學勤提出,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對學科數據庫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跟蹤學科數據庫,并對學科數據庫進行評估、推介、導航服務[25]??蒲腥藛T可以根據圖書館等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評價、分類和整理結果,對所需的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和文獻信息抽取,為研究人員節約了檢索、瀏覽時間,提高了數據收集效率。

222原始數據處理

期刊論文原始數據處理指研究人員對收集數據的關聯和分析。數據關聯是指對分散數據的發現和獲取。通用資源標識符URI、語義網技術:RDF記載、本體、概括性的數據庫條目以及網絡信息系統等,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數據關聯方式[26]。除研究人員需要對數據關聯以外,圖書館等期刊論文數據中心也可以選擇合適的元數據進行標注原始數據,確保原始數據在現在和未來都可以理解,并在研究人員無須瀏覽所有數據集的情況下,實現正確解讀數據的背景信息。

223期刊論文數據出版

國外學術期刊的編輯多是由專業學者擔任,而我國的情況與此不同,基本是由專職編輯擔任。學術期刊論文的出版流程一般是論文數據評審、安排、編輯校對、排版印刷等。我國學術論文評審的流程一般通過初審、經由專家審稿、最后再由主編終審。初審一般由學術期刊編輯完成,初審完成并合格之后送外部專家審理,即專家審稿,然后再由主編完成終審,最后進入期刊論文數據出版過程。何麗[27]通過實證性研究發現,大部分學術期刊的發表周期過長,期刊論文出版時滯長,此過程中產生的需要不斷更新且未發表的期刊論文數據不易完全公布,優化方式有:編輯方式變革、期刊安排周期縮短等。

224期刊論文數據保存

圖書館等期刊論文數據中心將有價值的期刊論文數據進行保存,保證期刊論文數據在未來可被持續訪問,提供期刊論文數據共享服務。評價、總結相關數據,對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并將優秀之處繼續保持。并提供研究者以加工提煉富有針對性的信息,可以有效實現期刊論文數據價值的最大化,促進對期刊論文數據的管護。目前,對于科學數據的長期保存,自然科學領域給予了較多的關注,然而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牛津大學的調查發現,人文學科的結構化數據較少,數據格式多樣,許多來自文獻匯編數據存在不完整、不一致、不可靠等問題,給數據管護帶來困難[28]。研究人員在自己參與的所有期刊論文數據生命周期過程中,對每個階段產生的有價值信息進行存儲和備份。研究人員通過引用期刊論文數據來支持自己觀點,為期刊論文的論點服務。并且可以通過對期刊論文的評價,來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引用要求。學術期刊也應該對期刊論文數據做紙質、電子檔的保存,為后期的數據分析、數據歸檔做好準備工作。

225期刊論文數據利用

期刊數據有效管護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期刊論文數據的訪問和重用,實現數據的價值和增值。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利用獲得[1]。一些數據可能是敏感的,或者設計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問題,為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需要進行適當的數據的訪問控制。而經過授權共享,可以供研究人員安全獲取和使用的數據,則需要通過數據發布和共享平臺促進期刊論文數據的利用。網站系統是當代最受認可的數據發布與共享的方式。GEODE項目通過門戶網站為專業用戶提供發布職業信息文件的平臺,非專業用戶也可以連接在線數據庫,并通過GridSphere工具獲得服務。DGEMap項目的HDBR數據庫,通過審查后,允許研究人員通過互聯網訪問和利用[29]。

226期刊論文數據評價

不是所有期刊論文數據都有保留的價值,研究人員應該與期刊數據中心、學術期刊等相關人員相互溝通,確定數據的價值,給予相應的評價,確定是否需要保留和重用。當予以肯定的評價的期刊論文數據轉移到公共數據庫中,也需要相應的設備和工作人員對其做解釋說明,如添加附加文檔、文件編碼等,以便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可以合理利用數據,提高數據重用可能性,實現期刊論文數據的價值增值。IEDA[30]項目中對其實驗數據添加適當的文檔說明,主要是對實驗室分析程序描述和原始程序轉化為處理數據的描述,并對數據庫中的數據格式進行了首字母縮寫詞擴展和解釋。對于評價較低的期刊論文數據,相關人員可以進行處理,如進行格式轉換、刪除或者放置于專門的數據庫中。

據此,論文對期刊論文數據管護過程中各個時期期刊論文數據對比分析做出總結,如表1所示。

3建議

論文基于如表1中各個階段存在的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問題和管護主體間聯系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期刊論文原始數據以數據論文形式學術出版是推動科研數據共享最根本的途徑目前,Science、PNAS、Nature、BMC等諸多國外學術出版社及期刊紛紛對科研數據的存儲及傳播提出明確要求。PLos自2014年3月1日起,要求研究人員在提交期刊論文時,必須提交數據可用性聲明,共享科研數據以及與之相關的元數據及方法[31]。將原始數據當成傳統論文,以文檔形式進行出版,其本質是對科研人員管理原始數據的鼓勵與鞭策。研究人員出版原始數據,通過期刊論文的引用方式體現對其的肯定。原始數據的出版目的是描述、記錄數據,并非論證性調查研究。它只以最真實的原始數據為主要內容,不包含該數據產生的論證和對其潛在的規律的挖掘[32]。數據論文出版主要包括,科研人員搜索和瀏覽數據,

32學術期刊、期刊論文數據中心等應合理利用數據監管工具,提高出版效率加州大學探索出一種新模式,開發eScholarship工具,能夠促進科學數據的管理和數據論文的出版。通過引用出版的數據論文,增加科研人員交流方式,促進數據的發布和各方共同利用。eScholarship工具的作用是對學術成果、和論文的保存、發布和出版,是一種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強科研成果交流,包括期刊論文數據產生、專家評價、科學文獻的管理、公開與保存等。eScholarship工具對于保存期刊論文、出版和共享提供了重要支持[34]。MyTRANDS[35]是莫納什大學開發的存儲、共享、訪問以及出版服務的工具。它具有4個方面的特點:①通過獲取、引用原始數據解決歸檔的問題,為原始生物科學提供數據服務;②為大數量級的數據集的共享、訪問及出版給予支撐;③MyTRANDS的200萬個文件、200 000億萬字節數據允許用戶收集與利用;④連接研究人員與所要研究的數據。國外許多案例具備一定的先進性,值得學術期刊借鑒,來提升自身管護效率,提高科學數據出版效率,加強在期刊論文數據出版過程中研究人員與學術期刊、學術期刊與期刊數據中心等的聯系,合理對其期刊論文數據保護、管理和實時保存、查詢和歸檔,使期刊論文數據管護工作順利推進。

33研究人員、期刊論文中心相關人員應加強期刊論文數據管護意識,培養專業素養擁有研究人員、圖書館員和信息技術專業人員技能的綜合人員是數據管護所必需的[9]。數據管護是一個新興領域,需要對其相關人員的管護意識、專業技能的培訓給予足夠的重視。Harris-Pierce指出,截止到2012年,55所北美地區的大學,只有16所學校在研究生層次開設了數據管護課程。英國數字管理中心通過國際數據管理教育行動(International Data Management Educatiion Act,IDEA)工作組開始提供數據管護教育專業培訓。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為數據咨詢設置專門服務小組,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圖書館開展了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項目,幫助機構和科研人員提高數據管理能力[13]。英國數據檔案館特意增加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培訓項目,密歇根州大學的數字資產管護小組,提議在互聯網會議或論壇上成立“實踐社區”,以幫助各方管護人員交流經驗,以促進各方共贏[36]。

34期刊數據中心嵌入期刊論文數據管護不同階段,提供基于生命周期的期刊論文數據監管服務圖書館等期刊論文數據中心應針對期刊論文管護活動的不同階段,開展針對性的服務。在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產生期刊論文數據的過程中,擬定期刊論文數據管理標準,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并通過元數據發現、表示數據集,制定期刊論文數據管理流程和整體框架等。通過實現跟期刊論文數據中心之間的相互協作、與學術期刊間的相互協作,創建合作交流平臺,共同擬定商議管理計劃、數據存儲準則、科學數據出版要求等,實現期刊論文數據有效管理、歸一,通過加強各個管護主體間的合作,促進期刊論文數據的使用價值和保存價值的提升,為研究者提供參考和研究的方向。此外,還能對學術期刊完成期刊論文數據的出版、公布等提供大力支持,供各方研究人員共同獲取和利用期刊論文數據等。目前,許多國外圖書館根據時代特征及時調整自己的服務項目,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除了提供社會科學數據外,也提供地理GIS數據,并為相關機構提供數據保存和咨詢服務[37]??的螤柎髮W圖書館提供的DataStaR服務允許研究人員自行上傳數據,對初始數據可以調整甚至刪除,并自行設定他人訪問數據權限[38]。論文將提出的建議加入到期刊論文數據管護模型中,如圖3所示。

4結論

期刊論文數據是當前數字時代靈活度高、影響面最寬的一種戰略性根本性資源,給予科技創新較為顯著的支持。研究人員、學術期刊和期刊論文數據中心應加強相互協作,推廣數據論文出版,借鑒先進工具,樹立管護意識,嵌入期刊論文數據管護的各個時期,加強對其管護,提升期刊論文數據質量,促進數據共享,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芳,慎金花.國外數據管護(Data Curation)研究與實踐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40(4):116-128.

[2]Gold A K.Cyber infrastructure,data,and libraries,part 2:Libraries and the data challenge:Roles and actions for libraries[J].Office of the Dean(Library),2007.13.(2009/10).

[3]Loenen B V,Onsrud H J.Geographic Data for Academic Research:Assessing AccessPolicies[J].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cience,2004,30(1):3-17.

[4]Walters T O.Data Cur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in US.Universities: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ampl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09,4(3):83-92.

[5]楊鶴林.數據監護: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新探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18-21,41.

[6]錢鵬,鄭建明.高??茖W數據組織與服務初探[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2):27-29.

[7]ANDERSON C.The long tail[EB/OL].http:∥www.wired.com/wired.com/wired/archive/12.10/tailpr.html,2015-06-22.

[8]SEGLEN P.Why the impact factor of journals should not be used for evaluating research[J].British Medical Journal,Education,2007,314(7079):497.

[9]PECK S.Science suffers when getting a grant becomes the goal[J].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8,55(7):42.

[10]HEIDORN P B.Shedding light on the dark data in the long tail of science[J].Library Trends,2008,57(2):280-299.

[11]REFINETTI R,CORNRLISSEN G,HALBERG F.Procedures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circadian rhythms[J].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2007,38(4):275-325.

[12]王丹丹.數據論文:數據集獨立出版與共享模式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5,(5):95-98.

[13]YOUNG N S,IOANNIDIS J P,AIUBAYDLI O,et al.Why current publication practices may distort science[J].PLoS Medicine,2008,5(10):1418-1422.

[14]楊滟,孫建軍.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學長尾數據管護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4):45-50.

[15]DCC Curation Lifecycle Model[EB/OL].http:∥www.dcc.ac.uk/resoutces/curation-lifecycle-model,2015-04-05.

[16]DCC.What is digital curation?[EB/OL].http:∥www.doc.ac.uk/digital-curation/what-digital-curation,2013-08-11.

[17]Laughton P.OAIS functional model conformance test:a proposed measurement[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2,46(3):308-320.

[18]Caplan P.DAITSS,an OAIS-based preservation repository[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Roadmap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Workshop,ACM,2010,17.

[19]LaPlant L,Zwaard K.A holistic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content authenticity and maintaining content integrity in a large OAIS repository[C]∥Archiving Conference on 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109-113.

[20]Wallis J C.Moving archival practices upstream: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cycle of ecological sensing data in collaborative field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08,3(1):114-126.

[21]崔宇紅.E-Science環境中研究圖書館的新角色:科學數據管理[J].圖書館雜志,2012,31(10):20-23.

[22]Research Date Lifecycle[EB/OL].http:∥www.data-archive.ac,uk/create-manage/life-cycle,2015-04-05.

猜你喜歡
期刊論文生命周期
我國體育學領域高被引學術期刊論文特征分析
從生命周期視角看并購保險
民用飛機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與應用
2018年金融服務法核心期刊論文盤點與分析
企業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中文科技期刊論文LaTeX模板的研究與實踐
公共圖書館不應認可的職稱期刊論文探析——基于重慶圖書館職稱期刊論文的實證調研
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被引頻次和下載頻次相關性研究
覆蓋整個生命周期的威脅防護解決方案
三、期刊論文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