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在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中的應用效果

2016-05-14 09:25呂建平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呂建平

【摘 要】 目的:觀察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在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椎板切除減壓術,研究組采用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觀察2組臨床相關指標以及椎間隙高度。 結果:研究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術后3個月L3~4、L5~S1顯著低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L3~4、L5~S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椎間隙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在治療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中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 精準減壓 非融合技術 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

腰椎管狹窄癥屬于臨床常見病,其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臨床癥狀以腰腿痛、間隙性跛行為主,對患者行走能力造成影響。該病早期多采用保守方式治療,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對于病情加重者效果不明顯,因而探討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對于治療該病具有重要意義。為尋求安全有效手術方式,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采用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治療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取得較好效果。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其中研究組男32例,女11例;年齡63~79歲,平均(68.54±4.32)歲;病程2個月~6年,平均(3.21±1.02)年。對照組男30例,女13例;年齡62~77歲,平均(69.15±4.22)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4.06±1.12)年。2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②均為單節段性腰椎狹窄癥;③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脊柱出現腫瘤、創傷以及感染者;②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癥者;③患有骨性狹窄等重度狹窄癥者;④合并腰椎滑脫患者;⑤妨礙評估視聽、失語等軀體功能缺陷者;⑥嚴重精神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椎板切除減壓術?;颊呷⊙雠P位,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以后正中入路,逐層切開皮膚,對兩側骶脊肌至小關節部位進行剝離,將棘上、棘突以及兩側椎板等部位進行切除,對小關節予以保留。對軟骨終板以及椎間盤實施徹底切除,以斜行45°方向將椎間融合器置入,植骨均采用自體骨,并使用椎弓根進行固定。術后留置引流管,并給予抗生素、營養藥物支持等。

研究組:采用精準減壓聯合非融合技術?;颊呷「┡P位并給予全身麻醉,對手術部位皮膚實施常規酒精消毒、鋪巾。于C型臂X線機透視下,將克氏針置于L4棘突部位,并以此為中心,取后正中縱行切口,切口長度以4cm為宜,逐層切開皮膚至深筋膜位置,并將其做鈍性解剖,將完整棘上韌帶保留,牽向狹窄較輕一側,顯露L4、L5棘突、小關節突以及椎板部位,保護關節囊。將L4椎板下1/3部位進行咬除,并將“盤黃間隙”的黃韌帶予以切除,行側隱窩減壓,將神經根與硬脊膜充分顯露,對間盤髓核實施切除并徹底清除骨贅。對棘突間隙進行修整并對其大小進行測定,將合適假體置入后進行捆綁,以便鎖緊假體并采用小螺帽進行緊固,最后將多余綁帶剪掉。于X線機透視下,確保假體及復位滿意,留置引流管并對切口進行縫合。術后給予抗生素,24h后可佩戴腰圍活動。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相關指標:主要內容包括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②椎間隙高度:分別與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根據影像學相關資料觀察椎間隙高度,包括L4~5節段以及相鄰L3~4、L5~S1。通過相鄰椎體的4個角推測椎間隙高度,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椎間孔高度為上、下位椎弓根下緣最高點與上緣最低點之間的距離,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得數據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率”描述,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ANOVA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椎間隙高度比較 對照組術后3個月L3~4、L5~S1顯著低于術前(P<0.05);觀察組術前、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椎間隙高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L3~4、L5~S1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腰椎管狹窄癥多因腰椎骨形態或結構發生變化,造成椎管結構出現異常,神經根受到刺激或馬尾神經受到壓迫所致。該病可造成患者運動功能出現障礙,尤其是行走能力,對其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椎板切除減壓術是臨床常用手術方法,可在短期內緩解疼痛、跛行等臨床癥狀,但手術過程中將韌帶組織、腰椎后柱結構進行切除,可造成腰椎不穩。同時切除范圍較為廣泛,易造成瘢痕粘連或牽拉等癥狀[1]。此外手術切口較大。術中出血量多,不利于術后康復,安全性存在局限。

精準減壓與非融合技術也廣泛用于臨床中,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對責任節段進行準確評估,從而精確鎖定手術范圍,對病變部位進行精準清除,對結構和功能進行重建[2]。手術過程中保留韌帶、軟組織等正常組織,保留脊柱完整性,在緩解臨床癥狀同時,手術創傷效、手術時間短,且術中出血量較少,有利于術后康復[3]。術中于棘突間置入物,有助于脊椎高度恢復,減輕脊柱壓力,防止 手術節段發生病變,從而穩定腰椎。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地時間以及椎間隙高度均優于對照組,提示精準減壓與非融合技術通過對功能和結構重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精準減壓與非融合技術治療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癥可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維持脊柱穩定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夏子寰,伍驥,鄭超,等. 精準減壓和非融合技術與傳統融合手術治療老年節段性腰椎管狹窄的短期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1):1073-1080.

[1]梁博偉,殷國前,趙勁民,等. 顯微鏡下精準減壓術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05):397-401.

[2]張雅賓,毛克亞,李鵬,等. 精準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研究[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09):780-78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