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科醫學科營養風險篩查的臨床應用

2016-05-14 09:55范冬冬王國柳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關鍵詞:營養支持

范冬冬 王國柳

【摘 要】 目的 調查全科醫學科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營養不良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情況 方法 應用歐洲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2002)標準,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全科醫學科共526例患者進行統一調查,統計營養風險及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情況,并收集患者的體重指數、性別、年齡、住院天數、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數據。結果 526例的患者中內科患者362例,外科患者164例,內科患者中存在營養風險的有165例,發生率為45.58%,存在營養不良的有69例,發生率為19.06%,外科患者中存在營養風險的有23例,發生率為14.02%,存在營養不良的有13例,發生率為7.9%,內科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均高于外科患者,且存在營養風險組及與不存在營養風險組兩者在患者年齡、住院天數、白蛋白等指標上均存在統計學差異。結論 NRS2002是進行營養風險篩查的一個有效工具,全科醫學科患者中存在一定數量的營養風險及營養不良患者,臨床上營養支持不足與不合理使用并存,應加強對臨床醫生開展合理使用腸內及腸外營養支持的理論培訓,使其重視營養風險篩查,并遵循相關指南對患者進行合理的營養支持以改善臨床結局。

【關鍵詞】 全科醫學科 營養風險篩查2002 營養支持

國內外研究表明,在各種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營養不良現象,營養不良會導致如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等諸多不良后果,而在臨床中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遠多于存在營養不良的患者,營養風險并不是指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1],而是指出現與營養因素有關的不良臨床結局(包括并發癥、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增加等)的風險。2002年,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ESPEN)以Kondrup為首的專家組在128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1],由于NRS2002在預測營養不良風險和患者對營養支持的反應方面,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擬的優勢,被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ESPEN)推薦使用為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的首選工具[2],已證實NRS2002適用于我國住院患者的營養風險篩查[3-4],本研究采用NRS2002調查全科醫學科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情況,并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全科醫學科新收住住院患者526例,其中內科362例,外科164例,男性患者295例,女性患者231例,年齡18-90歲,平均年齡62.04±16.997歲,納入標準:住院時間1天以上、年齡18-90歲、入院次日未行手術治療、病人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不良的評判標準 采用連續定點抽樣,在患者入院24h內完成NRS2002營養篩查,NRS2002由疾病嚴重程度評分(0-3分),營養受損評分(包括近1-3個月體重的變化、近1周進食量的變化及體質量指數,0-3分)及年齡評分(超過70歲患者加1分,否則為0分)3項評分組成,若總評分≥3分,表示患者存在營養風險,若總評分<3分,則表示不存在營養風險。對于神志不清、無法站立、有明顯胸腹水等不能獲得準確BMI值的患者,采用血清白蛋白(ALB)代替,若ALB<30g/L為營養不良,評3分,體質量指數(BMI)的評定采用陳春明[5]推薦的標準即BMI<18.5kg/㎡時,結合臨床情況(如一般情況差),可以評3分,為營養不良。

1.2.2 相關指標的收集 由受過培訓的護士對納入研究的患者進行NRS2002評分并進行人體測量,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BMI),收集的數據包括疾病診斷、性別、年齡、住院天數、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1.2.3 營養支持應用調查 營養支持包括腸內營養(EN)及腸外營養(PN),腸內營養包括經口或經管飼腸內營養,腸外營養包括單一輸注氨基酸或脂肪乳或全合一靜脈營養液。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營養風險及營養不良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情況

526例患者中,其中內科362例、外科患者164例,存在營養風險188例(35.74%),其中內科165例(45.58%)、外科23例(14.02%),予營養支持共48例,占25.53%,其中內科46例(27.88%)、外科2例(8.7%),其中予營養支持EN共21例(43.75%)、PN共13例(27.08%)、EN+PN共14例(29.17%);不存在營養風險的338例患者中,有7例接受了營養支持,占2.07%,均為內科患者,其中EN 2例,PN 4例,EN+PN 1例;另526例患者中,營養不良共82例(15.59%),其中內科患者69例,外科患者13例,予營養支持23例(28.05%)

2.2 是否存在營養風險的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

根據NRS2002≥3分(存在營養風險)和NRS2002<3分(不存在營養風險)分組,比較兩者在相關指標上的差異,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年齡、住院天數、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所患病種上比較,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而兩組在性別上比較,P>0.05,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具體詳見表1及表2。

3 討論

蔣朱明[6]對國內大醫院共15098例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與營養不良的調查,結果發現三甲醫院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及營養不良發生率分別為35.5%和12%,本研究選擇了全科醫學科包括內科和外科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營養風險發生率35.74%,營養不良發生率為15.59%,與以上報道基本相符,內科患者營養風險及營養不良發生率明顯高于外科患者,這是由于內科疾病的住院患者中以中老年、慢性疾病者居多,入院前由于高齡、疾病消耗,易并發營養不良,而外科住院患者由于多為突發事件導致的疾病,患病前飲食和體重一般無明顯變化,營養狀況良好者居多所致。

比較營養風險與年齡、住院時間、BMI、ALB及PA之間的關系,發現存在營養風險組與年齡、BMI、ALB、PA均存在相關性,且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住院時間更長。

對于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合理使用營養支持,可以改善臨床結局,而對不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則無顯著臨床意義[1]。本研究發現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營養支持率僅25.53%,EN占43.75%、PN占27.08%、EN+PN占29.17%,EN:PN比例為1.2:1,高于全國大城市大醫院的平均值(1:6)[6],但仍遠低于美國國內接受腸內與腸外營養支持的比例(10:1),提示由于醫院JCI的開展,全科醫學科對營養風險篩查逐漸得到重視,請臨床營養科營養干預有所增加,營養支持逐漸規范化。但仍有一部分臨床工作者對營養風險篩查不夠重視,僅憑臨床經驗來判斷患者是否需要營養支持,造成營養支持不足。而對不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營養支持率亦占2%,則提示部分臨床工作者對患者的營養支持缺乏相應遵循的指南和依據,存在濫用現象,總之,臨床上對患者的營養支持不足和不合理使用并存。

綜上所述,應加強對臨床工作者開展關于合理使用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的相關理論的培訓,使之重視營養風險篩查,并在此基礎上,遵循相關指南和應用規范,對患者制定合理的營養支持計劃,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

參考文獻

[1]KondrupJ.Rasmussen H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 NRS2002): a new method based on all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2]Kondrup J,Allison SP,Elia M,et a1.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2[J].Clin Nutr,2003,22(4):415-421.

[3]陳偉,蔣朱明,張永梅,等.歐洲營養不良風險調查方法在中國住院患者的臨床可行性研究[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5,13(3):137-140.

[4]方仕,麥海妍,盧味,等.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支持狀況[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574-575.

[5]陳春明.中國成人體質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1,35(5):349-350.

[6]蔣朱明,陳偉,朱賽楠,等. 我國東中西部大城市三甲醫院營養不良( 不足)、營養風險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應用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8,14 (16):335-338.

猜你喜歡
營養支持
持續血液凈化治療在腎功能障礙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
影響腦卒中患者營養支持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某院胃腸外科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支持狀況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