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

2016-05-14 11:55巫利瓊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關鍵詞:護理對策神經內科

巫利瓊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討神經內科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以及防范對策。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神經內科病患,分為對照組26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26例(改良護理)兩組,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并針對護理中的中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制定防范對策。結果: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25(96.15%),對照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19(73.07%),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分析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護理人員相關疾病知識認識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導致的,應針對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改良。結論:在臨床神經內科護理中必須要加強對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的防范工作,并且針對所存在的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良,從而提升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 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 護理對策 神經內科

近年來神經內科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且疾病的病癥較為復雜容易引發并發癥現象出現,目前對于神經內科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臨床治療和護理,但因神經內科疾病的病情較為復雜所以臨床中對神經內科病患的護理要求也較高,為尋求更好的神經內科護理方法,從而避免以及減少因護理不斷而引發的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神經內科病患,分為兩組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52例神經內科病患,將其分為對照組26例,女為12例,男為14例,年齡在35-76歲,平均年齡(53.34±4.25)歲;觀察組26例,女13例,男13例,年齡在39-80歲,平均年齡(55.46±4.79)歲。經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一般資料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為對照組病患采取常規護理,主要從飲食以及藥物指導等方面進行護理[1]。

為觀察組病患進行改良護理,從對病患的臨床表現和精神狀態觀察、病患家屬以及主治醫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綜合護理人員的意見等方面入手,對神經內科護理中存在的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通過分析后針對護理中所存在的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制定效的改良對策進行安全有效的護理。

1.3 觀察指標

以發放表查表的形式進行護理滿意率調查,<30%為不滿意,30%-60%為一般滿意,60%-90%為滿意,≧90%為特別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數資料以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分析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護理人員相關疾病知識認識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導致的,應針對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改良。

觀察組病患在經過對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改良的方式下,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25(96.15%),對照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19(73.07%),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于表1。

3 結論

近年來神經內科疾病的發病率不斷的呈現上升趨勢,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方面造成嚴重影響,因神經內科疾病的病癥較為復雜容易引發并發癥現象出現,故此除了臨床治療外適當的臨床護理也非常重要,也由于神經內科病患的病情較為復雜且發病急的特點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常常會因護理不當而引發醫療糾紛,所以為尋求更好的神經內科護理方法,對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研究探討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避免以及減少因護理不斷而引發的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就顯得極為重要。

經過此次研究調查發現,神經內科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護理人員相關疾病知識認識度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所導致的,應針對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改良。具體的改良方式為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由醫院管理者針對相關的問題,制度合理有效的神經內科護理制度體系[2],使神經內科的臨床護理管理變得更具規范化;(2)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疾病知識認知度:選取一些責任心強、對工作具有較高的熱情且相關專業性較強的護理人員進行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并對所選取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相關疾病知識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為神經內科臨床護理提供更優質的護理人員;(3)針對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加強對病患的臨床表現和精神狀態觀察,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需要及時報告主治醫生,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有效治療,避免發生安全隱患[3]。而通過選取我院所收治的52例神經內科病患,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改良護理兩組,比較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病患在經過對護理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改良的方式下,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25(96.15%),對照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為19(73.07%),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率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顯示結果也進一步說明,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通過加強對中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的有效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護理方式改良的對神經內科疾病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能夠極大程度上避免以及減少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星歌,劉君,王劍.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J].中國醫藥科學,2015,5(5):182-184.

[2]馮霞,俞娣.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 優先出版[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4(8):154-155.

[3]吳翠堂.淺談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2):117-118.

猜你喜歡
護理對策神經內科
BOPPPS教學模式在全科住院醫師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神經內科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臨床研究
QCC在預防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的應用
中醫神經內科眩暈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
PDA在神經內科預防跌倒發生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