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發性硬化的臨床與磁共振成像和CT診斷分析

2016-05-14 12:55陳靜威羅軍德
今日健康 2016年9期
關鍵詞:診斷分析磁共振成像

陳靜威 羅軍德

【摘 要】 目的:探討多發性硬化的臨床和最佳的檢查手段。方法:回顧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其所用的檢查方法及每種方法的檢出率。結果:行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患者檢出率為100.0%,行CT檢查的患者檢出率為70.0%。結論:對于多發性硬化的患者,臨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檢查方法對比CT檢查的檢出陽性率更高,且對于病灶的情況顯示更為清晰細致,對臨床進行該疾病的有效檢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多發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CT 診斷分析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中最為常見且是最主要的疾病,該疾病會對患者的身體多功能造成傷害,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為了研究多發性硬化的臨床和最佳的檢查手段,本文特選取80例我院收治的多發性硬化的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觀察對象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區間為25-41歲,平均(33.51±3.1)歲。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根據張喜娥[2] 有關于此的研究,可以參與本研究的患者資料須符合條件:(1)臨床資料保存完整,各項數據保存完好的患者資料;(2)在熟知兩組檢查方法優缺點的情況下,自愿選擇檢查方法,并對所選擇的方法有一定的耐受性的患者資料;(3)本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下進行。

1.3 檢查方法

全80例患者中,有40例選用了磁共振呈像檢查,40例應用了CT檢查,對所得圖像主要進行病灶位置、信號特征觀察,觀察部位主要包括半卵圓中心、基底節、中腦、小腦等。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觀察兩組方法的檢出率及兩組檢查方法所得圖像的效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0例通過CT檢查的患者的檢查結果,其中行增強掃描的患者有32例,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有28例,12例患者顯示正常,檢出率為70.0%?;颊卟≡疃喟l,在小腦、基底節、顳葉均可見病灶,圖像顯示病灶為串珠狀或結節狀。病灶最小直徑為0.3cm,最大直徑為4.6cm,病灶周圍強化不明顯,多發性硬化伴腦萎縮患者2例。

2.2 40例通過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患者的檢查結果,其中全40例檢查結果均為陽性,檢出率為100.0%?;颊卟≡疃喟l,發現率較CT顯示部位明顯更多和清晰,病灶大小、類型等多樣,細節相對CT檢查更為細致。

3 討論

多發性硬化的病程進展較為緩慢,首發癥狀不典型,多為肢體局部出現麻木、刺痛感等表現,一過性視覺喪失,癥狀持續時間較短,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不對稱性肢體癱瘓,兩只眼睛的視力先后出現下降-恢復-下降循環往復。多數患者會出現感覺障礙、共濟失調等神經性障礙表現。根據武傳華[3]等有關于此的研究,關于該疾病的發病原因,目前臨床上尚無確切的答案,可能與遺傳、感染、免疫等因素有關。該疾病因為病程進展緩慢,臨床癥狀不典型,早期難以發現,影響治療及預后,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患者可在發病數月或數年后死亡,如醫治及時且方法正確,患者可存活至少30年以上。

CT是現今臨床上相對較為先進的一種對機體大腦病變進行檢查的方法,有平掃、增強和腦池造影三類檢查方法,該方法進行疾病檢查時具有特點:(1)高密度分辨率;(2)檢查方法方便,需要患者的配合度低,檢查快速,不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搶救患者前行此檢查的作用較大;(3)無影像重疊現象,圖像清晰,可清晰顯示大腦各部位的解剖關系;(4)可通過后期進行圖像處理,使病灶顯影更為清晰;(5)在平掃效果不好時,還可加做增強掃描,增強圖像清晰度,所使用的造影劑安全,不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傷害。因該方法在檢查前需為患者注射碘造影劑,所以有碘過敏史的患者禁止使用該檢查方法;患有嚴重肝腎疾病導致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禁止行此檢查;患有甲亢的患者禁止行此檢查。對于創傷性顱腦損傷的患者,該檢查方法為首選,可清楚顯示患處的具體情況,但對于發病在6h以內的急性腦梗塞患者,該檢查方法不如磁共振成像清楚。

磁共振成像對比CT檢查,分辨力極好,圖像成像來源于多個參數,診斷信息豐富,診斷結果更為明確,檢查方法無電離輻射,檢查過程中無需為患者注射造影劑,免去使患者承受穿刺靜脈。注射藥劑的痛苦,且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損傷。根據張一[4] 有關于此的研究,該方法同時具有缺點,如掃描時間過長,體內有金屬起搏器等金屬物質的患者不能進行該檢查,需要較高的患者配合度,因為患者的移動會對圖像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幽閉恐懼癥的患者難以進行該項檢查,檢查費用高昂,對于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患者的壓力較大。

本研究中,使用磁共振成像進行檢查的患者的檢出率為100.0%,使用CT進行檢查的患者的檢出率為70.0%,且使用磁共振成像檢查的患者所得的檢查圖像較CT更好,說明磁共振成像對于多發性硬化的檢查有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對于多發性硬化的患者,臨床上使用磁共振呈像的檢查方法對比CT檢查的檢出陽性率更高,且對于病灶的情況顯示更為清晰細致,對臨床進行該疾病的有效檢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軼瑾,占禮志.顱腦多發性硬化的CT與MR診斷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4):177-178.

[2] 張喜娥.多發性硬化的臨床與磁共振成像和CT診斷[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1):50-52.

[3] 武傳華,張志國,尤克增等.腦多發性硬化1H磁共振質子波譜分析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7):17-20.

[4] 張一.磁共振對多發性硬化診斷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3):3507-3508.

猜你喜歡
診斷分析磁共振成像
電網發展診斷分析管理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2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臨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分析
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在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