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澳大利亞留學人員基本情況與相關政策

2016-05-14 15:47苗丹國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8期
關鍵詞:悉尼大學留學生移民

苗丹國

一、中國在澳大利亞留學人員概況

(一)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有約50萬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留學,同2014年相比,增長了約10%。據澳大利亞旅游與國際教育部部長科爾貝克發布的統計數據,在約50萬國際學生中,來自中國的學生人數達13.6萬,占了總數的27.3%。同2014年的數字相比,中國留澳學生人數增加了13.3%。該數據表明,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排在其后的是印度,約占總數的10.8%。

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是到澳大利亞攻讀高校課程、強化英文以及中學課程的,分別占在澳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的將近40%(印度位居第二)、攻讀強化英語課程的國際學生的22.6%(巴西排在第二)、攻讀中學課程的國際學生的約50%(越南排第二位)。另外,作為交換學生到澳大利亞就讀的中國留學生也有很多。

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表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政府將繼續為中國及各國學生赴澳留學簡化簽證申請程序,繼續為高等教育畢業生提供畢業后的工作簽證。學生簽證評估框架的修改意味著中國的初中學生也可以留學澳大利亞。希望這會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擴展中國學生赴澳留學市場?!贝饲?,澳大利亞只允許高中學生赴澳留學,并且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申請、資金擔保有嚴格要求。

據澳大利亞國際教育中心(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公布的數據,在2013年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學生中,15~18歲的學生人數占5.2%,但隨著澳大利亞政府留學新政的實施,不僅澳大利亞眾多精英高中將擴大國際學生招生名額,7~8年級也開始面向中國學生開放申請,預計這一人群占比將繼續增加,中國赴澳留學的學生年齡結構也將更加趨于年輕化。

(二)職業教育與培訓領域中國留學生占比最低

據澳大利亞國際教育中心2014年4月29日公布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11.9237萬名中國學生赴澳學習,其中61.9%選擇了普通高校的學生,只有8.2%的學生選擇職業教育與培訓。作為澳大利亞第二大留學市場的印度,2013年赴澳留學生中,選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人數最多,達到3.6208萬人,占印度赴澳留學生總人數的49.8%;而赴澳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人數次之,占總人數的41.8%。2013年赴澳韓國留學生數量為2.0078萬人,其中在普通高等教育領域的人數占比達31.1%,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人數占比32.4%,接受英語語言課程的人數占比為26.5%。2013年赴澳越南留學生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數占45.5%,英語課程人數占29.1%,職業教育與培訓人數占15.5%??梢?,赴澳中國留學生的人數最多,選擇普通高校的比例最大,但就讀職業教育與培訓類機構的人數比例最低。

(三)教育行業是澳大利亞第四大出口產業

澳大利亞國際教育中心2014年6月4日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澳大利亞教育出口總收入高達150億澳元,其中赴澳學習的11.9237萬名中國學生為澳教育行業貢獻近39億澳元,占總數額的25.9%。澳大利亞各大出口服務業排名中,教育行業依舊排在首位,高于旅游業和咨詢業;同時,教育行業是澳大利亞第四大出口產業,僅次于鐵礦石、煤礦和天然氣出口。2014年,國際學生共為澳大利亞教育業創造了約166億澳元的收入。中國大陸留學生是澳大利亞教育業的最大“金主”,有多達15.3萬名中國學生赴澳就讀,超過在澳國際學生總人數的1/4。數據表明,教育業正成為澳大利亞五大主要經濟增長部門之一,也是澳大利亞完成多元化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2015年,教育服務產業給澳大利亞帶來近200億澳元的收入,對其大力發展知識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數據還顯示,得益于國際學生的涌入,2014年,澳大利亞共新增了約10萬個工作崗位。值得一提的是,不僅中國大陸地區是澳大利亞國際學生最大的來源地,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的留學生人數也大幅飆升。澳大利亞國際教育聯盟主席哈尼伍德認為,聯邦政府不斷完善的簽證項目可能是國際學生人數激增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哈尼伍德還提出,澳大利亞需要設置一個針對教育出口行業的政府機構,就像在旅游行業中所設置的旅游局,這將是一個能夠在教育、貿易、外交及移民等多個領域間進行溝通與協調的官方機構。

二、澳大利亞的留學、就業及移民政策概況

(一)澳大利亞近幾年留學與移民政策

2010年底,澳大利亞公布了《澳大利亞國際學生戰略》,其核心內容包括國際學生的福利、消費者保護、國際教育的質量、國際學生教育體驗的質量以及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準確信息。不僅如此,更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是從2011年4月起,針對中國學生的高等教育簽證類別(Subclass 573)風險等級從4級下調到3級,這意味著赴澳攻讀高等教育課程的擔保金將降低1/3,對存款、存期,以及經濟擔保金來源的要求也隨之相應放寬。

梳理近幾年澳大利亞不斷放寬的留學與移民政策,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內容。

第一,2013年3月開始,澳大利亞規定任何專業的國際學生均可在畢業后申請留澳工作簽證,學士可申請在澳工作2年,碩士為3年,博士則為4年,這是留澳學生順利實現移民的關鍵因素。

第二,2013年11月,澳大利亞移民和邊境保衛部宣布一系列措施,通過簡化審理級別框架(ALF)達到簡化學生簽證程序的目的,即有選擇性地向低風險的非大學院校實施簡化學生簽證審理程序。此方案于2014年3月實施,其中之一是中國學生可以申請去澳大利亞就讀中學7年級(等同于我國學校的初一年級)以上的課程,以便更早地接受澳大利亞的中學教育。

第三,從2012年悉尼大學承認我國大陸的高考成績開始,目前已有包括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麥考瑞大學、西悉尼大學等在內的20余所澳大利亞高校認可我國大陸地區的高考成績。

第四,2014年,由于簽證政策的放寬,低齡留學趨勢將更加明顯;其次,PSW(Post-Study Work)工作簽證的實施,將改變中國學生在專業選擇上“過窄”的現象,專業選擇會更理性化與多元化;澳元匯率下降會節省更多留學成本。

第五,作為傳統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政府每年均會計劃開放20萬人的移民指標。澳大利亞移民與公民事務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留學生的移民數量將在2017年6月前凈增2.4萬人。

(二)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兼職情況

根據調查,許多中國留學生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會選擇通過“半工半讀”來賺取生活費用。依據2014年初一項針對“在讀或剛畢業不久”的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從事工作種類的網絡問卷調查,筆者匯集了此次調查參與者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編制出一份比較直觀的表格(見表1)。

盡管有不斷寬松的各項政策,但據中國留學生反映,在澳大利亞尋找就業機會并不容易,而且隨著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就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頂尖的教育資源、良好的福利體系、嫻靜的生活環境、透明的投資平臺等,已成為中國留學生希望在澳大利亞工作和定居的基本要素。

(三)澳大利亞移民情況

澳大利亞移民與公民事務部門公布的《2012-2013年移民趨勢》報告的數據顯示,2012-2013財政年度,中國大陸移民人數位居第3,排在新西蘭和印度之后。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1996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國大陸在澳出生人口數量上升迅速,位居第3位,僅排在英國、新西蘭之后。在這17年間,來自中國大陸移民人口總數達到42.7萬人,高于印度和越南移民人數。從移民類別上看,61.3%的移民為技術移民,28.6%為家庭團聚移民,9.5%為人道移民,剩余移民則通過特殊項目進入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移民與公民事務部門2012-2013年的年度報告顯示,該年度的中國移民有8979人,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移民的最新優惠政策主要表現在“投資移民”方面。自2012年開始,澳大利亞推出“重大投資者簽證”計劃,規定申請者只要在4年內向澳大利亞投資500萬澳元即可申請獲得“永久居留權”的移民簽證。截至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自“重大投資者簽證”計劃生效以來,在651名“重大投資者簽證”獲得者中約有89%為中國大陸公民。至此,該計劃已為澳大利亞經濟注入32億澳元(約合153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其中有至少136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來源于中國大陸公民。澳大利亞政府在2015年7月1日新出臺一份投資門檻設在1500萬澳元的“優質投資者簽證”計劃,以鼓勵更多高凈值人士赴澳大利亞定居。

近年來,各國政府針對外籍普通人員的移民政策都出現了一定的緊縮,因此“先留學、后移民”逐漸成為部分中國學生申請境外移民的新通道、新路徑。當前世界各國和地區對國際學生畢業后留在本地工作,繼而申請成為當地永久居民的相關政策相對寬松很多。

三、主動融入當地社會

是留學生活的重要“課程”

(一)中國留學生“抱團”現象嚴重

盡管我國學生參與留學活動的經驗已經比較成熟,適應國外生活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但是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中國學生融入當地社會的能力仍顯薄弱。我國留學生無論是將來打算留澳或回國發展,都有在求學生涯中了解澳大利亞社會的愿望。但是限于各種原因,不少中國留學生難以融入澳大利亞本地社區。例如,雖然和當地學生一起住在學生公寓,但很少參加社交,除了熟悉的人之間的聚會,甚至不向舍友們介紹自己。不少中國學生赴澳留學之前滿懷憧憬,但到達澳大利亞后有些學生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實際上,不僅在澳大利亞,在其他熱門的留學目的國中,都出現了一個普遍現象,即中國留學生更傾向于形成封閉的小圈子,和自己語言生活習慣相近的人一起生活和學習,俗稱“抱團”,這就使中國留學生更加難以融入當地社會。

調查還發現,中國留學生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大學院系,如商學院。此外,一些中國留學生由于語言水平或工作經驗不夠,在初到澳大利亞時大多在華人的公司和企業打工。一些中國留學生出于安全和生活習慣的考慮,在租房的時候也大多和熟人或者同樣來自中國的學生合租。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中國留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觸到的人,都以華人為主。

這種“抱團”現象雖然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可以彼此幫助照顧,克服在異國他鄉生活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是也有著消極的影響,比如,不利于提高外語水平、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對當地的了解,同時導致留學生與當地人之間產生巨大的隔閡。部分中國留學生這種依賴小圈子的行為,引起了國內家長、教育學者以及澳大利亞本地華人議員和華社領袖的關注。

(二)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融入本地社區存在的困難

總的來說,中國留學生在澳融入本地社區存在的困難有三個方面,即語言、文化、價值觀念。

語言上的障礙無疑是首要因素,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橋梁,一些留學生覺得自己語言水平不高,不愿意主動開口和人們接觸,導致與其他背景的學生和本地人交流減少,圈子固化。

其次是文化上的差異。一些留學生對于本地風土人情、歷史地理的了解不深或者根本沒有興趣,他們在澳大利亞看的多是中國的電視節目,聽的是中國的歌曲,關注的是中國的流行文化。生活細節上的諸多文化差異讓一些留學生無法適應,失去了積極溝通融合的動力。

最后是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為人處世方面的差異。對于一些留學生來說,語言水平可以不斷地鍛煉和提高,興趣愛好也可以培養,但是固有的一些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不容易改變。

另外,部分中國留學生存在“匆匆過客”的心態,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融入澳大利亞本地社區的熱情,這常與個性和成長環境、家庭背景有關。這種心態主要表現在一些留學生對自己的去留尚未有非常明確的想法,以及留學的目的不清晰。例如,有的留學生一但決定要回國發展,就沒有動力去進一步融入當地社區;有的留學生則是希望通過留學獲得移民機會,一開始就選擇對移民有利的專業,留心和移民有關的事情,無暇用心融入本地社區。如果中國留學生能夠積極參加校內外的社團活動或者志愿者活動,生活圈子將進一步擴大。但是,不少中國留學生難以放棄自己的“母語圈”和“熟人圈”。

(三)中國在澳大利亞留學人員服務與管理工作概況

我國在澳大利亞的四個使領館教育處、組(堪培拉、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承擔著我國各類留學人員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包括留管工作在內的各項任務十分繁雜且工作量艱巨。例如,在2013年,僅駐墨爾本教育組就開具《留學回國人員證明》3700余份;處理20余起涉及我國留學生的各類突發事件;配合國臺辦、教育部、外交部工作組,舉辦了“海外臺灣留學生工作片會”。2013年,我國駐布里斯班教育組開具《留學回國人員證明》2000多份;不斷更新網絡版的《留學安全手冊》。2013年,我國駐悉尼教育組面對5.2萬多名我國各類留學人員開展相關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全年開具《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身份證明》和《海外留學人員證明》5000余份。

此外,數十個“中國學聯組織”的干部積極配合我國駐澳大利亞的四個使領館教育處、組,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

四、出國留學活動

是中澳兩國關系的紐帶和橋梁

國際咨詢公司科爾尼(A.T.Kearney)發布的《2014年全球化城市指數》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悉尼是最受留學生歡迎的目的地之一。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4月,僅悉尼各所大學中就有超過5萬名留學生,另外有5萬多名留學生在學習職業/英語課程。悉尼市長摩爾表示,“留學生社區有助于悉尼市的繁榮和活力。悉尼成為全球最受留學生歡迎的目的地之一有益于其文化多元化,并增強與世界的聯系。留學生群體為悉尼市的經濟貢獻超過16億澳元,并創造了1萬多個全職崗位。悉尼市政府推出了多個支持留學生的項目,包括一份專門的留學生資源指南,以及一個旨在改善工作體驗、提升技能、指導和領導培訓的留學生領袖與大使項目。我們能夠提供一流的教育、專業的體驗、頂尖的研究機會和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因此,能夠吸引很多留學生選擇悉尼?!?/p>

悉尼大學是一所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院校,多年來先后接收和培養了大批中國留學人員。悉尼大學原校長施邁克認為:“澳中兩國的關系在西太平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教育為兩國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橋梁。我們要確保兩國的人民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共同面對我們這個地區的挑戰?!彼€說,“中國學生對于悉尼大學非常重要,因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鄰居和貿易伙伴,兩國的關系直接決定著我們的未來。悉尼大學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大學,在國際上也備受好評。學校提供的多種課程和獨特的學習方式,是很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在悉尼大學就讀的重要因素。在悉尼大學,學生們可以在學習的寬度和深度間找平衡,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p>

施邁克還表示,悉尼大學一直致力于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并確保國際學生不僅在校園里學習知識,還有機會融入澳大利亞本土文化社區。他介紹,截至2013年10月,悉尼大學里有160人學習并研究現代中國的情況,他們來自學校的各個部門,聚集到一起組成了一支多學科化的研究小組。他們并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漢學家”或“中國專家”,而是博士、律師和工程師,主要研究目前對于現代中國社會來說最重要的一些課題。另外,截至2013年10月,悉尼大學與中國各大院校和研究學院共有80個合作項目,涉及工程、農業、教育等多方面。

編輯 潘雅 校對 呂伊雯

猜你喜歡
悉尼大學留學生移民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北京外國留學生的規模與結構
永恒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