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隱私權的發展與保護

2016-05-14 13:38慕楠楊國彬
中文信息 2016年7期
關鍵詞:名譽權人格權司法解釋

慕楠 楊國彬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高科技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有利有弊,比如隱私的外漏,就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那么各國就需要法律對于隱私權給予保護。

關鍵詞:隱私權 法律保護

中圖分類號:D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308-01

一、英美法系關于隱私權的發展與保護

隱私權作為一項重要的人格權,最初起源于美國?!半[私權”是由路易斯·布蘭代斯和薩莫爾·沃倫二人于1890年在《哈佛法學評論》發表論文《隱私權》首次提出來的。該篇論文對美國隱私權立法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美國的普洛塞教授1960年在其論文《隱私權》中歸納的四種不同侵權行為納入了美國侵權行為法整編:1、侵擾原告的獨居、獨自性或私人事務。2、公開揭露使原告難堪的私人事務。3、公開某事故,致原告遭公眾誤解。4、被告為自己利益未經原告同意,而使用原告的姓名或特征。據此,受害者可以請求賠償。這時的隱私權尚屬于普通法上的一項權利,目的是保護個人隱私權不受來自他人力量的干擾和侵害。然而為了防止個人隱私權受到來自國家的權力的侵害,美國法院又通過判例的形式肯定了隱私權應受憲法保護,隱私權由此提升到憲法基本權利的層次。隱私權在美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不僅僅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事權利予以保護,而且作為憲法上的一項基本權利予以保障。

二、大陸法系關于隱私權的發展與保護

傳統的大陸法系中,并不存在隱私權的相關規定。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隱私權的保護才變得更加完善。

1.法國對隱私權的保護與發展歷程

法國法院最初是通過引用《法國民法典》中侵權責任的一般條款來對隱私權予以保護。1970年,巴黎上訴法院在其所作的一份判決中寫道:“個人姓名、聲音、肖像、名譽、榮譽及隱私權利必須受到特別保護,以免受到侵犯”,同年,法國頒布了法令,在《法國民法典》第9條中規定:“任何人均享有私生活受到尊重的權利。在不影響對所受損害給予賠償的情況下,法官可規定采取對有爭議的財產實行保管、扣押或其他適用于組織或制止妨害私生活的任何措施;如情況緊急,可依緊急審理命令之?!睆拇?,法國《民法典》中正式確立了隱私權,個人的隱私權作為一項人格權利受到了法律的保護。之后,法國又通過頒布特別法的方式對隱私權進行了更加詳密具體的保護。

2.德國對隱私權的保護與發展歷程

在德國,隱私最初是通過道德規范來調整的,但隨著侵犯公眾隱私的現象頻發,人們開始意識到對隱私的保護應當提升到法律的層次。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59年依據憲法作出的判例確認了“人身權”包含隱私權。但隱私權并沒有作為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在德國法中,民法和憲法上都沒有所謂的隱私概念,在德國法中有憲法上的一般人格權及私法上的一般人格權,是將隱私權作為一般人格權予以保護的,隱私權是一般人格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人格權不僅包含了個人領域中的人格和自我決定的自由,還包含了個人思想、感情在內的私生活領域。隱私權規定于一般人格權之中,意味著隱私權受到絕對的法律保護。

三、我國立法對隱私權保護的發展歷程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采用了直接保護或者間接保護的方式對隱私權進行法律保護。其立法類型有以下幾種方式:1、將隱私權作為基本的人權問題看待,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步由民事權利上升到憲法基本權利的層次,美國和德國采用了此種立法方式。2、未在憲法中直接規定,而是通過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對隱私權進行確認和保護,前蘇聯采用了這種立法方式。3、在判例法國家,通過判例的方式來確認公眾所享有的隱私權及內容,如英國。對于隱私權的研究與保護,我國的起步較晚,目前采用的是第二種方式對隱私權進行確認保護。

隱私權在我國經歷了一個漸進式的發展歷程。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處于法律空白期,當時我國僅有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事立法,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保護隱私權的相關法律。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開始逐步建立完善的民法體系,同時開始加強對人格權的保護力度。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次明確將人格權,諸如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納入民法的保護范疇,但其中并未規定隱私權。對隱私權的保護最初體現在一些司法解釋之中,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規定:“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上述司法解釋雖然對隱私權給予了保護,但采取的是一種間接保護的方式,并未將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民事人格權利予以保護,而是將其納入了名譽權的保護范疇。隱私權和名譽權作為兩個相互獨立的權利,二者在含義、功能、保護范疇上都有所不同,對于未經允許披露他人隱私卻未導致他人社會評價降低的案件,運用上述司法解釋便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因此,對隱私權采取間接保護方式,勢必會縮小隱私權的保護范圍,不利于隱私權的保護。

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損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該司法解釋是對隱私權保護的重要突破,不再將隱私權歸入名譽權的保護范疇,而是將其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利予以保護,明確指出受害人可以依據隱私受到侵害提起訴訟請求賠償。同時,該司法解釋為《侵權責任法》中規定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格權予以法律保護奠定了基礎。

2009年頒布的《侵權責任法》第一次明確規定了隱私權,將隱私權納入了《侵權責任法》所保護的法益之中。這不僅彌補了之前相關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的不足,同時也使得我國的人格權法律保護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由此,我國立法對隱私權的保護實現了質的突破。

參考文獻

[1]王澤鑒.《侵權行為法》(第1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楊立新.侵權法論(第1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3]王利明.侵權法一般條款的保護范圍.法學家,2009(3).15-18.

作者簡介:慕楠(1992-),女,山東煙臺,漢族,云南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

楊國彬(1991-)男,山東濰坊,漢族,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環境資源保護法法學碩士。

猜你喜歡
名譽權人格權司法解釋
用法律維護人格權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進一步保障“告官見官”
最高法廢止司法解釋103件 其中4件涉及婚姻問題
網絡名譽權的法律保護
化解言論自由與名譽權沖突的法律方法
論被遺忘權的法律保護——兼談被遺忘權在人格權譜系中的地位
新聞自由與人格權的沖突解讀
我國風險犯罪認定中的刑事司法解釋
污染環境罪司法解釋適用研析
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若干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