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從“心”出發讓學生擁有陽光心理

2016-05-14 05:09楊思琴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生

楊思琴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日益嚴重。校園暴力、學生自傷、傷人,甚至自殺、殺人等事件時常見諸于報刊媒體。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心理異常甚至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占了很大比例。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從“心”出發;心理健康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任務比幾十年前的孩子要繁重得多,同時他們還要面對許多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會使兒童在心理上受到傷害。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了心理障礙。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筆者主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筆者談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個輔導案例。

一、基本材料

1. 案主姓名:郭旭銘

2. 性 別:男

3. 年 齡:10周歲

4. 個案來源:案主作為插班生進入欖核小學后不久,常出現與同學無故爭執,頂撞老師,到校長室告老師,經常偷家長的錢財請同學吃零食或分發給個別好友,常買來新鮮玩具,以吸引別人的注意。

二、主要問題

1. 平時上課表現與眾不同,不聽講,吃零食,玩耍學習用品,自由散漫,隨心所欲。

2. 屢教不改,頂撞老師,拒絕改正錯誤,并發展到辱罵老師。

3. 在村里與在讀的初中學生以及堂兄弟等拉幫結派。

4. 聰明好勝,反應能力和接受力強。

三、背景資料

(一)家庭背景

1. 家庭成員

父親,38歲,初中畢業,在家鄉養魚。母親,37歲,初中畢業,在家鄉養魚。

2. 家庭教育狀況

從小便被父母寄放在外公外婆家,平時多由外婆管教。但小銘天生異常好動,從不聽外婆的教導,甚至曾被關在家中也沒法令其改變。直至讀二年級時被送回父母身邊。

父親:對兒子期望值不高,若有不滿,特別是發現錢財丟失后,便拳腳相加。平時沉默寡言,對兒子的教育已不聞不問,無能為力。

母親:對案主非常溺愛,無微不至。但忙于工作,無力輔導其子。

(二)學校背景

1. 班級環境

班內同學都忙于學習,對于新轉學的同學并不十分關注,特別是女生較多,對該生并不注意,所以朋友極少。

2. 任課老師看該生

(1)認為該生上課坐姿不正,經常胡亂插嘴或自言自語,常??凑n外書籍或做其他科作業,亂涂亂畫,不然就轉筆,轉膠帶或圓規等學習用具。

(2)認為該生不肯接受教育,逆反心理嚴重,對待老師的批評指正,輕則頂撞吵鬧,重則辱罵老師。

(3)雖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上課不聽講,不做隨堂筆記、練習等,導致學習成績欠佳。

3. 同學看該生

(1)該生心理變態,看到別人受表揚就揭短,看到別人挨批評就幸災樂禍。

(2)沒有朋友,常干損人不利己的蠢事,令人生厭。

四、分析與診斷

(一)心理分析

1. 情緒波動強

案主希望引起別人的關注。具體表現為上課時喜怒無常,陰晴不定,時而亂插嘴、“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時而置身事外,竭盡玩耍之能事,甚至吸煙、染發、打架等。

2. 行為沖動

案主常按照個人的好惡和一時的心血來潮論人論事,缺乏理性的態度和客觀的標準,因而在行為上的表現是莽撞從事,不顧后果。具體表現在攻擊同學、頂撞老師、自暴自棄、輕舉妄動等方面。

3. 思維偏差大

案主因多動和知識基礎較低,在村小學常受到歧視,故進入欖核小學后,常以差生自居,借以放縱自己。

(二)診斷

綜合案主情況,他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有心理偏激傾向的學生。他雖然成長于一個優秀的家庭(外婆家),但卻是隔代教育,缺少父母親的直接關愛和教育。外公外婆經常把他與身邊各種優秀的人比較,對其要求非常嚴格。沒有適當的自由使他失去了對人的親和與信任,表現出與人的對立和憎惡,顯示出自傲和偏執。

五、輔導策略與實施

(一)對案主的心理輔導

1. 實施關愛,打開心結

了解和溝通,是開展教育的首要條件。案主因經常受批評,因此表現出自傲和偏執甚至對立的情緒。當他犯了錯誤后,筆者沒有在班上公開批評,而是主動接近他,與他聊天,等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和他分析事情的始末,引導他去了解真正的所在,使他從心里面接受道理,并且愿意與老師交流心中的想法。

2. 發展能力,培養自信

通過觀察,發現他上數學課思考問題反應快,且方法比較獨特,于是筆者經常向他提一些較偏的問題,讓他充分發揮怪異的想法,在班中引起同學的注意,逐步改變他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培養有效的自信心。因此,小銘的數學成績能經常保持良好。

(二)與家長、任課老師及同學的溝通

1. 與案主的父母

多次與案主的父母交談,指導其父母對案主的心理健康多加關注,平時注意創設與孩子溝通的情境,通過換位思維及互相關愛等啟發培養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努力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為開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創設條件。

2. 與案主的任課老師

案主的任課老師非常支持班主任的輔導計劃,利用一切機會發現案主的閃光點,對案主不自制的行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約,減少了案主與老師的沖突,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使案主獲得了一種寧靜、平和、友好的學習氛圍。

3. 與案主的同學

班里的大多數同學都與案主心存隔閡,甚至有些因無故受其語言傷害而懷恨在心。因此多次引導同學以一種寬大為懷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點,以一種沙里淘金的耐心去發現他的優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案主終于能與同學們和平共處了。

六、結果與思考

案主的心態及行為有明顯好轉,主要表現在:

(1)案主以前陰霾的小臉上,常常有了微笑的陽光;

(2)案主已不再去嘲諷被批評者,激怒被表揚者;

(3)案主在上課時,一反往日置之不理或唱反調的面貌,時常積極舉手發言。盡管偶爾忍不住轉轉筆玩玩尺子,看到老師微笑示意便戛然而止。

七、從心開始,讓學生擁有陽光心理

對郭旭銘的輔導過程盡管歷時較長、耗力頗多、收效很慢,然而效果令人欣慰。但非常遺憾,筆者的教育輔導工作只是進行了一年。愿此個案能夠拋磚引玉,讓所有的教師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來關注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一)教師自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苯處煹乃枷?、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的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并且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關注學生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只有學生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因此,學校組織與家長合力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地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指導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導小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 學會放松。2. 與人談心、交流。3. 學習寫日記或周記。

(五)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涉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可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學生自己也可通過心理檔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補短。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多元整合,加強小學生寫話練習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學生
我是小學生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