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期里農村職業教育政策變革

2016-05-14 21:12張冠博
青年時代 2016年6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農村

張冠博

摘要:從我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行,至今已經三十年。三十年,世界社會和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各項事業也得以有效跟進,同時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事業也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基數大、經濟底子薄等原因,致使“三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如何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如何實現農村社會和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如何實現農民的安居樂業,農村職業教育健康的健康良性發展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政策變革

一、保障性政策法規的發展

(1)重組保障期(1979-1990)

改革開放以后,教育事業終于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期。雖然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國政府很少制定和頒布與農村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但是卻確定了農村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思路,樹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重新構建完善了農村職業教育的體系和結構。在這一段時期里,頒布的重要政策法規有:1983年由中央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1985年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教育部和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國務院關于籌措農村學校辦學經費的通知》,相應為數不多的政策法規的制定和頒布,從多角度、全方位的對農村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新的解讀,為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充分的保障,是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所做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功試驗,當然也是為了自身發展變革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和保障。

(2)改革穩固期(1990-2001)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三農”問題被中央政府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農村職業教育也被廣泛關注,所以在十年里,與農村職業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定和落實的非常多,特別是從《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開始,我國中央政府及國家教育部門等相關部門制定和頒布的文件涵蓋了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方方面面。1996年《職業教育法》的頒布是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在法律層面上得到的第一份法律保障,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政策的依據。隨后又出臺了多個關于職業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文件,有效促進了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這一段時期里,頒布的重要政策法規有:199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1992年制定執行的《國務院關于積極實行農科教結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通知》、1993年下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頒布下發的《國家教委關于深入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意見》、1999年出臺的《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面向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3)飛速發展期(2002-2014)

進入2l世紀,我國社會和經濟得到了跨越性的發展,在其帶動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也得以全面的頒布和實施。在2002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了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目標,2003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更是將農村職業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對以上兩個政策文件進行了詳解和補充,這三個文件的頒發標志著新時期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整體改革和發展框架的形成。除了上述的政策文件以外,還包括2002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在此就不一一介紹。

二、新時期農村職業教育特征

(1)增加辦學形式,實現規模的增大

在1983年,我國中共中央政府頒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省及直轄市可以根據各地方的實際情況,科學發展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實現各類職業學校在數量上的增加。爭取到1990年的時候,在學生的人數上實現高于普通全日制高級中學。認真貫徹普九的政策,同時在課程中增加勞動技能課的比重,甚至可以進行職業教育的前移,在初中階段就可試辦職業中學。同時不能忽略沒有實現升學的學生的教育,可以通過舉辦技能講座、培訓等,使其具備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能夠在社會中立足。

《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的目的,就是通過農村職業教育,實行農村受教育人員得到科學的、系統的、符合實際的職業教育模式。在1991年,農村職業教育承擔起了對廣大農民進行科技推廣的任務。中央政府針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特制定了相關的制度,要求基層縣、鄉、村政府積極辦好一條龍式的農村職業教育學校,形成連貫的、科學的系統性工作模式。此外,由于我國的種種社會和政治原因造成了農村職業教育機構不足和素質落后的現象,國家針對這種情況,特意進行了調整和改革,實現了教育系統的優化,同時在農村中學的教育課程中,增大了職業技術課程的比重,實現了農村職業教育在課程設置和規模上的發展進步。

(2)以完善的政策保障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由于改革和發展的資金不足,同時在法律層面上缺乏相應的政策保障,所以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舉步維艱。為了使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1996年,我國以法律的形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職業教育機構可以采取收取學費、國家貸款等多種形式籌措教育資金,實現了教育經費來源的合理性、合法性。由于在文革十年中,教育事業停滯,教師隊伍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中共中央、國務院特在1983年頒布《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對農村教師結構和工資培訓等提出相關的規定。在農村職業教育機構專任教師的使用上,可以聘請或選調相關的技術人員擔任教師,或者兼職培訓師,甚至還可以在當地農村選擇符合相應技術要求的農民承擔教學工作。普通高等院校和專業的高職中專學校,有責任和義務進行農村職業教師的培訓工作,同時選調優秀的畢業生到農村職業教育機構工作。地方政府應該重視農村職業教育教師的選拔和培養,可以在當地選擇優秀人才,送到符合專業要求的大中專院校,畢業以后回到當地職業教育機構擔任教師。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在教師的任用上可以采取外聘、培養、留校、引進等多種形式,保證農村職業教育機構擁有穩定和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

(3)提高勞動就業率,激發農村職業教育的新活力

進行農村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實現農村勞動人口就業率的提高。所以進行相應的制度建設,可以有效的激發農村職業教育的新活力,實現辦學規模和人數的增加。國務院在1980年下發了《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其中要求各地方機構在引進人員時,要優先考慮農村職業教育學校畢業的學生。在1985年下發《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了教育改革的原則,要通過前期的培訓后,才能參加工作實現就業。1987年,國家規定如果農民擁有某一項技術,可以通過考試獲得該技術的資格證,憑此資格可以在一系列的政策中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有效的鼓勵了農村人口去職業教育只夠學習技術。在1990年,我國農業部首次提出了試點進行農民可以考取職業技術證書的工作,并且進行十年計劃,以期實現在我國農村大部分崗位都可以考取資格證書。之后三年的時間,農民考取資格證書這一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截止1993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進行了農民考取職業技術資格證的試點工作,領取資格證的人數達到了六萬多。到1999年,農民考取相應的技術證書被寫進了《農業法》和《農業技術推廣法》,標志著其擁有了合法的身份,有了法律的保障。

三、農村職業教育政策反思

(1)執行力度不夠

法律的順利貫徹實施需要有相應的制度、細則等進行支持,我國支持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法律制度基本完善,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即法律條款落實過程中欠缺相應的制度保障,難以保證法律條款不折扣的貫徹落實。在農村職業教育政策落實中,由于其主體的相對弱勢,也導致政策貫徹中涉及的政府部門存在一定的“短視?,F象,造成了農村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不能達到預期所設想的目標。

(2)城鄉職業教育體系發展割裂

我國“二元職業教育發展結構”是由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決定的,形成了即農村職業教育和城鎮職業教育兩種模式,在城鄉統籌的背景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離不開城市的支持,然而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中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城市職業教育資源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規定較少。這就導致城鄉職業教育之間的仍存在諸多不協調和失衡之處,不利于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四、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之路

(1)提高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

實行農村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實現農村人口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使所有農村勞動力都具備基本的生存能力。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民的素質和經濟水平提高了,那么我國的整體實力才會增強,所以對農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點關注。具體來說,首先因為教育本身就屬于公益性項目,所以政府應該在農村職業教育過程中負起相應的主要責任;其次,因為在現今社會農民的社會地位低,所以針對農民的教育也相應的得不到重視,所以應該在法律的層面上明確規定教育的目的和有效措施,保證農村職業教育的順利開展;再次,為了有效改變在農村職業教育中存在著教育投入低的問題,政府要采取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加強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證教育資金的充足,實現農村職業教育各方面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2)教育管理制度要完善合理

在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中之所以還有著很多的不足和缺點,歸根結底是由體制引起的。如何科學有效地對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體制進行改革,能夠使辦學的靈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推進我國農村職業教育事業科學持續健康發展。具體來說,一是應該充分調動政府在農村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規劃和安排好教育資源的整合。一方面,根據市場化的原則,遵照市場的需求對農民進行相應的職業教育培訓。;另一方面,實現農村職業教育在管理主體方面上移,政令暢通,以期達到教育資源的合理規劃;--是要對管理體制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變革,以期實現農村職業教育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在對農村職業教育進行全方位支持的前提下,實現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自主權。

(3)實現就業率的增長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相應的提高,農民在實現致富之夢的路上,也察覺到了職業技術對其的重要作用,開始重視職業技術的學習。但是,由于受到以前政策上的種種制約,致使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的要求培養人才,其所提供的培訓內容和知識不是農民真正想要的,所以出現了教育和就業的不同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建立合理、公平的就業市場,同時設置相應的保障制度,努力提高農村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地位,保障其權利和義務。同時加大對農村企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崗位數量,實現農村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激發廣大農民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