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016-05-14 21:12王恒濤
青年時代 2016年6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必要性

王恒濤

摘要:愛國主義是歷史學科的一個永恒主題,是歷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中學歷史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文章加強愛國主義教學的必要性、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等角度探索了中學歷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實現途徑。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必要性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知識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有著積極意義。一直以來,受應收教育觀念的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在中學歷史逐漸流于形式。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地位也愈加突出,因此,積極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改進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方法的必要性

在實踐中,如果問道歷史學科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這一問題,很多人會不約而同的說是愛國主義,但現實真的如此嗎?在應試教育的殘酷現實中,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長都是以學生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導致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識的傳授上。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陷入了茫然狀態,多年的教育方法使得其難于有效的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改進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方法既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

二、挖掘教材中愛國主義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對于歷史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上無從下手這一問題,筆者建議不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內容。中學歷史教材涉及到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以歷史人物為例,古有不畏強暴的晏嬰、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岳飛等,今有無數的革命烈士,可以說愛國主義是貫穿中國歷史的一條“主線”,因此歷史教師完全可以將分散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與從未中斷過的中國歷史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整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更多的側重于對歷史的介紹上,而忽略了歷史背后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得學生歷史學習的結果往往是死記硬背了大量歷史知識,卻對于歷史中的情感毫無感觸。對此在實踐教學中要主義盡可能的從國家、社會的角度來傳授歷史知識。例如在講到中國古代史中的張衡時,很多歷史教師采用的是“張衡,東漢科學家,創造力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的形式,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是難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而如果尋找一個地震儀模型,將其置于課堂上,并從其對于當時社會以及后來社會發展的影響進行講授,那么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除此之外,教材中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還有很多,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深入的挖掘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將之與教學有機融合起來。

三、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1.比較法。在歷史教學中采用比較法是一種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中外對比和歷史人物對比兩種。中外對比指的就是將中國歷史上某一歷史事件或者某一發明創造放在整個世界歷史范圍內進行比較,進而闡述我們歷史文化的優越之處,以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例如在講到“活字印刷術”時,歷史教師除了介紹活字印刷術的歷史地位和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之外,更要將其和外國最早的印刷術進行對比,如此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能夠強烈的感受到中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提高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歷史人物對比則是將正反歷史人物放在愛國與賣國、革命與反動、進步與落后等重大問題上進行比較。例如在講到“岳飛抗金”時,歷史講師不僅要敘述岳飛精忠報國、英勇抗金的英雄業績,更要揭露出當時統治者殘害忠良的可恥罪行以及秦檜投降賣國的丑惡靈魂,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到愛國者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懷,培養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采取多樣化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于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著積極意義。歷史教學中的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比較常見的有參觀訪問、專題報告會、歷史知識競賽、文藝活動等類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課外活動以足夠的重視,選擇適當的措施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例如在講到紅軍長征時,歷史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采取參觀紀念館、調查訪問老紅軍等課外活動形式,以此來促使學生直接接觸到真人和實物,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不具備這些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辦墻報、開展長征知識競賽的方式來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3.善用本土化教學。所謂的本土化教學指的就是以發生在本鄉本土的歷史事件為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本土化教學由于發生在學生的家鄉,因此能夠更加容易的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教學對于歷史教師的教材挖掘和整合能力要求是較高的,原因在于當前的中學歷史教材反映的更多是全國歷史發展進程而不是各地區的具體歷史,如此一來如何將本體歷史融合于教材中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對此筆者建議不妨以課本內容為主線,以當地史為支線,在對教材進行講授的基礎上適當的延展,將內容從教材延伸到當地,闡述當地歷史對中國歷史的巨大的貢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在幫助學生了解家鄉歷史的同時深化愛國主義教學。

4.將歷史與時代相結合。雖然說我們一再強調中學歷史教材中愛國主義素材是十分豐富的,諸多的歷史事件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國家、對民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時代的不同決定了學生對于歷史解讀也會存在很大的偏差的,例如歷史教師很難讓用著智能手機、吃著麥當勞的學生去體會紅軍長征的艱辛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生活著手,將歷史和現實有機融合起來。例如在講述漢朝歷史時,我們可以從常用的漢字、漢族等著手,提出為什么一個朝代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等問題,然后帶領學生尋找答案,讓學生不自覺的樹立起民族的自尊心。

愛國主義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而中學生正處于對外界抱有強烈好奇心的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加強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懷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加大對愛國主義教學方法和途徑的研究力度,將其有機的融合在現有歷史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筆者相信,以新課程理念為支撐的愛國主義教育,既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又適合學生的特點,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必然會被學生接受,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必將落到實處,在世紀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愛國主義必將發揮出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麗萍.論中學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中學時代.2013.11

[2]譚靜雅.巧用方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愛國主義意識[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01

[3]張明華.充分挖掘資源自然滲透情感一例談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3.04

[4]莫程龍.中學歷史教學實施研究性學習策略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6(01)

[5]王翔.中學歷史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5(23)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必要性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影響名師成長的威脅性刺激及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啟示
環境史與中學歷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