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016-05-14 18:04
家教世界·創新閱讀 2016年5期
關鍵詞:筍芽傣族泉水

高效課堂是教師們孜孜追求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們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探索、嘗試,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嘗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收獲較大,體會深刻。下面我就簡單地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課件,通過音像、色彩等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更為積極活躍。例如《筍芽兒》是一篇優美、動感較強的課文,文中出現了很多擬聲詞,如“沙沙沙”“轟隆隆”“嘰嘰喳喳”。如果能將這些聲音通過多媒體課件以聲文并茂、聲圖結合的方式完整地呈現給孩子們,那么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也能夠調動起來。詩中的筍芽兒、竹子,以及筍芽兒由“扭動著身子鉆出地面”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這樣的畫面在我們這個地區是不大能看到的。因此,二年級的學生在理解這個生長過程的時候顯得很吃力。這時候就要借助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了,教師將設計好的多媒體課件放給孩子們看,孩子們就能直觀、清晰地了解“筍芽兒長成竹子”的過程。中間還可以添加上雨聲、雷聲、媽媽憐愛的話語。這樣的課件設計,視聽結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在較長時間里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

二、創設良好的環境,誘發思維的積極性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欲望的“敲門磚”。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可提供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這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情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在教學《泉水》一課時,先播放泉水流淌的聲音,吸引學生的耳朵,讓他們對泉水的聲音產生好奇,接著,可以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形容這種聲音。再展現動畫的、動感強的畫面,讓學生的感覺隨著泉水一路投向大海媽媽的懷抱,然后點題引出《泉水》一文,由此提出學習任務,在學生心中形成“認知”沖突,激起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緊接著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看看泉水來自哪里,都到過哪些地方,做過哪些好事,你喜歡泉水嗎?為什么?在揭示文章重點時,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展現泉水那無私奉獻、關愛他人的景象。讓學生在聽、看、讀、說中學會關愛他人、樂于助人。這種教學活動自始至終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激發學生情感,進入特有情境

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我根據教材中表達的不同情感,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特有情境中去,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是一篇情感色彩濃郁的文章,描寫了傣族人民和周恩來總理在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敲象腳鼓、劃龍船、撒花瓣,激動人心,但是八九歲的學生對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了解甚少,僅憑文字的說教很難激起學生感情的共鳴。因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畫面真實地呈現給學生。緊接著,引入主題,師生共同進入《難忘的潑水節》一課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潑水節的喜慶場面。這一切立刻把學生引入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之中。

四、利用知識遷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由于多媒體的運用大大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贏得了時間。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儲存在電腦中與課文寫法相類似的課外閱讀教材和與本課訓練重點相關的練習題,在較短的時間當堂完成學習測試,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文為例,在學生通過多媒體感知傣族人民的潑水節以后,師生可以共同探討“潑水節”和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有什么異同之處,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風俗,激發學生對其他少數民族文化求知的欲望,進而對我國的民族現狀建立感性的認識。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學生創造了寬廣的思維空間,教師的正確引導,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播下了創造的種子,這就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獨立自主的創新人才,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

猜你喜歡
筍芽傣族泉水
青年是“從0到1”創新的主力軍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潑水迎新年
筍芽兒,你真幸福
牧童樂
剝 筍
別樣的風情
《筍芽兒》教學設計
泉水與鹽水
西雙版納州傣醫常用姜科植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