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對氣管切開處傷口感染的影響

2016-05-14 06:32陳春嬌
醫學信息 2016年5期
關鍵詞:氣管切開感染護理

陳春嬌

摘要:目的 探討研究5步消毒法護理與普通護理用于氣管切開術術后感染的比較。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呼吸科行氣管切開術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其中對照組28例,干預組30例,分別給予普通護理方法以及無不消毒護理法,然后觀察患者的細菌檢出率以及種類,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情況。結果 經過對比得出干預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感染率,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傷口改變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 五步消毒法能夠使得患者術后感染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氣管切開;感染;護理

目前臨床上搶救和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人工氣道,對于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在術后免疫力低下,極容易引起感染,使得人工氣道等其他因素成為感染的重要途徑。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需要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60例進行研究,60例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26例,年齡16~87歲,平均年齡(57±6.3)歲,其中10例為腦出血,12例為糖尿病,16例為心肌梗死,14例為呼吸窘迫,8例為多器官功能不全。以疾病的危重程度評分(APACHEII)[1]為根據,將60例患者按照分層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兩組。干預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45±5.2)歲;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例,平均年齡(42±4.2)歲。干預組和對照組除研究指標以外,其他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干預組患者行氣管切開術置管后,對患者行五步消毒護理法進行護理,首先護理人員用3%的H2O2做為消毒劑請洗傷口,然后用清水洗凈后用75%75酒精消毒,,必要時使用碘伏進行再次消毒,保證傷口局部絕對無菌,最后覆蓋無菌紗布,并且及時觀察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及時報告上級主管護士,由其報告主管醫師,通知其進行換藥,并保證或者各項生命體征[2]。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護理氣管切開處的傷口,首先對氣管切開處的傷口部位進行局部消毒,直徑為10cm,藥劑選用碘伏,濃度為0.5%。等待碘伏自然干燥后,使用一塊8層無菌紗布覆蓋傷口,2次/d更換無菌紗布,發現氣管切開處傷口滲血時要及時更換輔料。

1.3觀察指標 每天對患者切開傷口部位的情況進行觀察,0度:導管入口處的皮膚無明顯變化;Ⅰ度:氣管切開部位皮膚紅腫直徑<0.5cm;Ⅱ度:氣管切開部位皮膚紅腫直徑>0.5cm;Ⅲ度:導管入口處的皮膚出現紅腫并且同時有膿性分泌物[3,4]。計算兩組的醫院感染率(氣管切開期間)。

1.4檢測方法 在每位患者(置管3d以上)的氣管切口周圍選取一處皮膚在給予護理前進行1次采樣,將采樣樣本送至細菌室進行細菌培養[5]。在細菌室內完成細菌的培養和鑒定工作,當導管入口處的皮膚出現紅腫,并且培養出細菌和真菌或者發現膿性分泌物時,則判定計算為1個感染例數,并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計算院內感染率。

1.5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細菌感染種類比較 兩組患者60例患者中,一共檢測出28株致病菌,其中革蘭氏陽性球菌(G+)16株,占總菌株的57.1%;革蘭氏陰性細菌(G-)5株,占總菌株的17.85%;真菌7株,占總菌株的25%.G+菌主要以葡萄球菌為主,G-菌則以耐藥菌株為主,真菌種類以白色念球菌為主。

2.2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感染率比較 干預組32例患者中,受到感染的例數有3例,感染率為9.4%;對照組28例患者中,受到感染的例數有10例,感染率為35.7%。干預組的感染率為9.4%,相比較對照組的感染率35.7%有很大的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ICU中主要收治的是病情較為危重的患者,這部分患者群體由于長期臥床休息,機體免疫力低下,同時抗生素的使用在臨床中比較廣泛,這些原因使得患者在氣管切開時容易引發肺部的感染。文中對細菌進行培養后表明,感染菌株主要為革蘭氏陽性菌。一般情況下,寄生在正常皮膚表面的條件致病菌主要為表皮葡萄球菌[6,7]。當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或者皮膚表層出現創口時,葡萄球菌可以通過人體分泌物,借助粘附作用,深入到深層組織內或逆行入血而導致感染的發生。氣管切開屬于有創置管的一種,臨床中應將重點放在切開處皮膚消毒和護理工作上[8]。干預組采用的五步消毒法進行護理處理,五步消毒法中使用了75%酒精,3%過氧化氫、0.5%碘伏以及生理鹽水等用以消毒步驟和護理工作。3%的過氧化氫容易在和還原物質和氧化物接觸時會發生反應并釋放可以有效清潔壞死組織和膿腫血塊的氣泡;生理鹽水的作用是去除殘余的過氧化氫;碘伏具有刺激小的優點,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持久有效的消毒殺菌層,來抵抗細菌和病毒的入侵。

綜上所述,在氣管切口處傷口的消毒護理工作中使用五步消毒法,有助于清除和殺滅切口傷口處的病菌,有利于降低氣管切開置管期間的醫院感染率。

參考文獻:

[1]楊西寧,韋柳青.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對氣管切開處傷口感染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08,7(8):27-28,33.

[2]江東紅,曾清.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3):178-179.

[3]繆爭.氣管切開患者適時吸痰的臨床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37.

[4]丁華,馮丹,趙曉琴,等.自制氣管切開封管帽在長期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11):1040-1041.

[5]朱林燕,趙停婷,鄧旺,等.早期氣管切開和晚期氣管切開/延遲氣管插管對需長期機械通氣的重癥患者預后影響的系統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1):83-89.

[6]侯云飛,呂揚,周方,等.急性創傷性頸髓損傷患者氣管切開預測模型[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148-157.

[7]蔣鳳碧,楊婕,虞獻敏,等.氣管切開術后氣管切開罩使用效果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734-735.

[8]李有蓮,郭樓英.氣管切開呼吸道護理相關因素的監測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141.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氣管切開感染護理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氣道護理在腦外科氣管切開中的應用效果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培育情感之花 鋪就成功之路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骨三相顯像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松動與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降鈣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氣管切開致皮下氣腫的搶救配合
重癥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較及護理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