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2016-05-14 08:05張曉梅
醫學信息 2016年5期
關鍵詞:切口感染護理對策手術治療

張曉梅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并總結有效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共102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50例對照組和52例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綜合性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為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P均<0.05。結論 在行手術治療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使用綜合性護理能夠有效控制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

關鍵詞:手術治療;切口感染;手術室因素;護理對策

在普外科手術中,切口感染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輕度的感染在經過及時的對癥治療后能夠迅速痊愈,但是嚴重感染則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害,而且會進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負擔[1]。研究發現,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是多個環節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手術室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2]。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旨在總結有效的護理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共102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50例對照組和52例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在18歲~69歲,平均年齡為(45.2±10.5)歲。觀察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在17歲~67歲,平均年齡為(44.9±10.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綜合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并行備皮準備,對于抵抗力較低的患者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協助患者進行皮膚消毒、抗菌沐浴、毛發處理等操作。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輕,可使用抗菌皂液進行沐??;如果患者的病情較重,最好不進行沐浴,但需要對其手術部位進行清潔。

1.2.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對手術中需要使用的能耐高溫、耐濕的敷料或器械均通過濕壓滅菌法滅菌,并使用低溫等離子、環氧乙烷等方式對其他物品進行滅菌,保證各種敷料和器械的無菌狀態。對于手術時間在3h以上的手術應使用層流手術室,并盡量安排為第一臺,從而減少接臺的次數。如果患者在非層流手術室進行治療,那么需對手術室進行定時消毒,3次/d,在每臺手術結束后應再保證30min消毒。

1.2.3控制手術中人員流動 盡量減少手術中不必要的操作和醫護人員的出入次數,護理人員應將手術過程中所有需要的用到的物料帶入室內,避免出入次數的增加。對參觀手術的人數進行嚴格的控制,并與手術醫生保持1m以上的距離,同時要求參觀人員不在手術室來回走動。

1.3評價指標

1.3.1切口感染的診斷標準 手術室手術部位切口感染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中的相關規定。切口感染僅限于切口設計的皮下組織和皮膚,且感染發生在術后30d之內,當患者一旦出現下述兩條之一即表示出現了切口感染:①患者的表淺切口出現了紅、熱、腫、痛,或者出現了膿性分泌物;②臨床醫師診斷的表淺切口感染。

1.3.2滿意度測評 由患者匿名填寫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調查表為本院自制,一共包括了20項調查內容,包括護理人員是否主動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安全注意事項、了解患者的睡眠情況等,每項內容都包含了很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和未介紹五項評定項目,分值分別從5分-1分。調查表滿分為100分,85分及以上為滿意,70分~84分為較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颊邼M意度=滿意+較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字2和t值進行檢驗,差異性用P值進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試驗數據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P值大于0.05代表無統計學研究意義。

2結果

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和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3討論

相關的研究發現,普外科手術中感染性、污穢、腹部手術較多,均為Ⅱ、Ⅲ類的手術,因此手術后的感染發生率較高,其發生幾率大約為5.31%[3]。手術切口的感染引發因素較為復雜,包括手術污染、手術的種類、切口的類型、患者的年齡及其免疫狀態等。此外,手術時間高于3h、接臺手術、急診手術、有人員參觀手術等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術切口感染的風險[4]。

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為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P均<0.05[5]。此外,手術時間每延長一個小時,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這是因為長時間的手術患者通常創面較大,且局部血腫較為嚴重,出血也更多,而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患者局部和全身的抵抗力損傷也越來越大,從而提高了切口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手術室當中細菌和微生物含量的高低,也會對手術切口是否出現感染造成影響。因此在綜合性護理當中,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從而提高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切口感染的風險。此外,護理人員在術前熟悉手術的基本步驟以及每位外科醫生的習慣,針對這些因素進行了有效的護理和預防,從而顯著降低了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綜上所述,在行手術治療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使用綜合性護理能夠有效控制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降低手術室相關因素可能對患者切口造成的感染風險,使患者更加滿意。

參考文獻:

[1]龔喜雪,盧梅芳.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03):91-92.

[2]桂賽銀,丁汀,裘嵐,等.心臟手術患者切口感染與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31(24):6195-6197.

[3]肖錫波,應鶯.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37(23):3618-3619.

[4]申玉琴,宋百靈,梁怡虹,等.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01):141-143.

[5]路怡,郝毅,李萍,等.手術室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預防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4(06):1535-1537.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切口感染護理對策手術治療
腹腔鏡輔助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臨床效果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療
手術治療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