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時期官吏任用與監察及其啟示

2016-05-14 18:04徐麗
智富時代 2016年5期
關鍵詞:雍正皇帝監察

徐麗

【摘 要】縱觀雍正一朝,其吏治政策是后人最為稱道之處。雍正一朝的吏治不僅扭轉了康熙后期對官吏過于寬容造成的腐敗現象,同時也為乾隆時期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本文從官吏任用和監察兩個方面就其吏治政策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雍正皇帝;官吏任用;監察

雍正皇帝時期,面對復雜的吏治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選官用人的新策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員監察制度。他的吏治制度雖然沒有達到無官不清的理想狀態,但是,其獨特的選官用人策略和官員監察制度還是值得我們贊揚,對我國當前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雍正皇獨特的選官用人策略

(一)任用賢才、不因舊例

在我國古代,官員的選拔過程中,出生的貴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一個重要的標準,而雍正皇帝在官員選拔上卻對此并不看重。他曾說:“朕用人原只論才技,從不拘限成例”,他的這一用人藝術在雍正朝名臣田文鏡的仕途發展上最為明顯。田文鏡出生于監生,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不能以功名晉升,只在縣衙做書吏,年過花甲仍然默默無聞。按照舊例他這種未有科舉功名,又非滿族貴族的官員,在仕途上幾乎是沒有上升空間的。但是他遇見了自己的伯樂——雍正皇帝,從此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風順。他之所以被破格任用,正是得益于雍正個人敢于破除舊例、獨具一格的用人策略。

(二)因事用人、重用有才能官員

雍正一朝在許多官員的調動和升遷上速度較快,主要原因就在于皇帝重用有才能的官員,這使得部分朝臣對此頗有微詞,但是雍正皇帝本人對此確有一番自己的見地,他認為,之所以這樣做是出于形勢的變化和對人認識的不斷深入。鄂爾泰曾上奏雍正皇帝,陳述自己關于官員任用的觀點,他認為,在用人方面要因事擇人,不能因人派差事。雍正皇帝對他的這種用人觀點非常贊同,還將其轉告田文鏡,并且還說:不懂得這個道理就談不上用人,我就是按照這種方法用人,各位臣工應當效法我的做法,這樣就永遠不會被人愚弄。

(三)強調“忠君”思想

雍正繼承大統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天下置疑,這使得他面臨的政治和吏治環境非常險惡。一方面,朝廷之上政敵林立,另一方面,吏治廢弛、官吏腐敗嚴重。于是出于對這種政治局面的深層次考慮,雍正在其用人過程中將“忠君”這一思想貫徹到了具體的選官用人實踐中,將“忠君”思想作為選官用人的首要條件加以貫徹實施。在以“忠君”思想作為基本指導的前提下,雍正提拔了一大批人,構建了一個忠于自己的高級官僚集團,為自己的統治奠定了基礎。這批人中比較著名的有允祥、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李衛、允禮等,而其中的允祥、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等人更是雍正統治的“支柱”。

二、官員監察制度

(一)完善和創新傳統監察制度

監察制度在我國很早就有,它和皇權一起保證了封建官僚政治的正常運行。清代中央監察制度以六科、十五道為中央監察系統中的核心力量,對皇權有一定的限制和壓力。雍正皇帝繼位以后,吸取了前代六科官員結黨營私、干預朝政的教訓,將六科劃歸都察院,目的在于加強皇權,提高監察效率。在削弱六科權力的同時雍正還加強監察御史對百官的監察,雍正皇帝繼位以后就開始向各地方派遣監察御史巡查百官,此外雍正還完善了科道的建言制度,要求科道官員履行職責積極建言。在監察制度完善方面雍正對中央制度的完善與地方制度的完善同時推進,地方監察制度的變化主要表現為:都察院監察史分道監察地方官的職能被削弱,撫等兼職監察逐漸為朝廷廷所倚重,逐步形成了十五道監察御史——督撫——按察使——巡道四級構成的地方監察制度。

(二)密折察考

密折始于康熙時期,但是當時并沒有形成制度,并且有密折特權的人主要僅限于中央高級官員。雍正繼位以后,迅速將密折制度化,奏折人的范圍從中央向地方延生,奏折人的級別也不再局限于高級官員,普通官員也可。密折的內容多樣,凡地方事務無論是官員品德、軍隊狀況、百姓生計等都可通過密折奏報皇帝。強化密折的保密性,雍正要求密折要由官僚親自繕寫,嚴禁公開密折內容及朱批,密折內容不得相互傳看和寫入本章。建立密折存檔制度,雍正八年,建立了密折存檔制度,皇帝批閱過的密折,除了發還具折人遵行以外,由軍機處抄錄一份存檔。

三、雍正時期選官用人策略與官吏監察制度對當前的啟示

(一)雍正皇帝推崇的“忠君”思想值得借鑒

雖然目前我們的國家政體已經不是雍正時期家天下的組織形式,但是當時的“忠君”思想中忠于國家的成份對今天官員的選拔任用依然具有借鑒價值。當前,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和各民主黨派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中間力量,中國共產黨以一系列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作為凝聚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價值紐帶,廣大政府官員隊伍將這些思想理論作為自己重整的思想信仰,官員能否廉潔從政、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們能否忠于自己的信仰,能否為自己的信仰而奮斗。因此,在當前的干部選拔任用,黨風廉政建設中可以借鑒雍正皇帝對官員“忠君”思想的的要求和具體實踐,就廣大干部的共產主義信仰等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各項政治工作所必須的政治倫理素質要求進行衡量。

(二)雍正皇帝推行的官吏監察制度有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干部隊伍狀況和康熙后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我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官員腐敗形勢,自18大以來中央連續查出了一大批官員貪污腐敗的大案、要案、這些反腐敗斗爭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方面顯示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鑒定決心,同時也反映出我國目前的官場政治生態環境不容樂觀、吏治腐敗和康熙皇帝后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目前的重拳打貪行為是十分必要且及時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貪污腐敗會導致亡黨亡國,反腐敗從其深遠的政治意義來看,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選擇。在目前反腐敗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些雍正皇帝監察官員的制度影子,例如,中紀委向地方派出的巡視小組、權力得到加強的中紀委等。但是,在目前查出省部級高官中主要還是中紀委牽頭,地方監察網絡的作用還是沒有得到凸顯,因此,在未來制度構建中要借鑒雍正時期的監察制度,注重地方監察制度建設,打造一個獨立于地方行政領導直屬于中央監察機關的地方監察網絡,從機構的編制、運作等方面完全獨立于地方,不受地方影響,獨立開展監察工作,與中央監察機關一起,展開對各級官員的監察,提高監察工作效率。

四、結語

縱觀我國古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每個王朝的興盛,無不“鑒于往事”而每個王朝的滅亡又無不是重蹈前朝的覆轍,亡于腐敗。似乎形成了中國古代王朝更替的一個怪圈。雖然在古代社會性質和歷史條件下,這一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決,但是其中許多統治者為解決腐敗問題所采取的種種措施,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鑒的歷史經驗。雍正皇帝的選官用人策略和官員監察制度是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形成的,是社會客觀因素與皇帝個人特殊的政治智慧結合的產物。雖然對其吏治政策向來褒貶不一,但是筆者個人對其用人治吏政策持全面肯定的態度。當前,我國的社會發展狀況與干部隊伍廉政建設與康熙皇帝后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干部隊伍建設,尤其是反腐敗工作中,雍正皇帝用人治吏的一系列嚴猛政策非常值得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兵.雍正帝察吏之術與用人之道研究[D]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5

[2]郭成康《寧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誤事的清官—雍正對用人之道的別一種見解》,《清史研究》,2001(4)

猜你喜歡
雍正皇帝監察
從雍正皇帝的統治再看《祭先農壇圖》
政治合法性與清朝秘密建儲制度的產生
明代監察逾權對新時代國家監察制度的歷史借鑒
清代雍正皇帝的財政改革及其啟示
論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刻畫
惱人的人數問題
水政監察
智慧監察“行穩”方能“致遠”
獨立設置“環保警察”促環境監察執法
江西:網上監察“陽光燦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