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性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與對策研究

2016-05-16 23:37阿布都合力力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競爭性經濟體制國有企業

阿布都合力力

摘 要:自2003 年國資委成立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國資委作為各類國有資本的“所有者”,通過戰略性重組等措施,實現了國有企業在短時間內僅憑市場力量難以完成的結構轉型,并且在規模上實現了“做大”的目標。如果從國企改革的初始目標來衡量國企改革已經取得的成績,目前國有企業總體規模、績效和經濟控制力等方面的數據表明,中國國企改革的基本目標已經初步實現。實際上經過30 多年的國企改革,國有企業已經具備較強大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當特定時期國有企業具備相應的市場生存和競爭能力后,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因扶持政策而形成的過渡性生態位,那么接下來的國企改革將因此陷入停滯狀態。

關鍵詞:國有企業;競爭性;經濟體制

一、組織生態學視角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始終在政府主導下進行,而且長期以來國企改革被看作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或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兩種改革緊密相關,理論界很少對二者的關系進行清晰區分。然而,如果從組織生態學視角出發,就會發現二者有不同的內涵且分布于不同層面。經濟體制改革屬于宏觀層面制度環境變遷范疇,意味著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制度環境將發生明顯的或根本性的變化。國企改革有兩種不同含義,一是由政府推動的宏觀層面的國有企業改革措施;二是微觀層面由國有企業根據環境變化進行的組織轉型。宏觀層面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結果都將導致國有企業所面臨環境的變化,但這是兩種相反方向的變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加了國有企業的生存壓力,國企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種壓力,或者說維護了現有的生態位。這兩種改革和國有企業組織轉型關系的實質是環境變遷與組織轉型關系?;诮M織生態理論視角,制度變遷意味著國有企業的生存環境將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必然迫使國有企業進行組織轉型。

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國家出臺了健全市場體系、優化市場環境和促進民營經濟(包括個體、私營和外資)發展的系列政策、法規和文件。如為發展民營經濟,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應該本著非禁即入的原則,及時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以消除體制性障礙;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其他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在投融資、土地使用以及對外貿易等方面,強調非公有制企業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2005 年《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規定原來法律法規未禁止民營資本進入以及原來只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民營資本同樣具有進入的權利,規定還放寬對民營資本股權比例限制等約束條件。這些政策措施客觀上都進一步放松了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條件。

二、新時期國企改革的宏觀對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意味著除極少數負有特殊使命的國有企業外,針對其他國有企業的扶持和保護政策不復存在;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原來主要由國有企業經營的行業和領域向民營企業開放,而民營企業的參與將導致與國有企業原來的生態位發生重疊。國有企業甚至將在全球范圍內與其他各種類型企業展開激烈競爭,結果將是只有一種優勢“種群”能夠生存。

新時期競爭性國有企業在已經“做大”的前提下實現創新成長,一方面應加強體制改革,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允許民營經濟進入相關行業和領域,增強國企改革的市場壓力;另一方面,應根據市場環境和國有企業能力的變化及時調整針對國有企業的扶持性政策,在給予必要幫助的同時,避免國有企業形成政策依賴。具體措施如下:

(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以規范國有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性壟斷已成為擾亂市場秩序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時期制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應結合本地市場經濟實際,以《反壟斷法》為基礎,針對國有企業的行政壟斷問題出臺相應的地方性政策法規。

(三)進一步完善地方市場體系,優化市場環境。結合實際完善投融資體制和財政稅收體制,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和公平的稅收環境;進行生產要素配置,特別是勞動力流動的市場化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為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在吸引人才方面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規范政府服務管理體制,使各類市場主體能得到均等化的政府服務。

(四)清理不同時期推動國企改革的過渡性扶持政策。不同時期推動國企改革的過渡性政策長期存在,可能會導致部分國有企業形成政策依賴,從而失去繼續轉型的動力。應結合實際及時清理國家和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問題出臺的相關政策,這也是新時期深化國企改革的關鍵。

(五)明確國有企業的具體使命,實施分類改革。2014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明確提出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對國有經濟實行分類監管。具體而言,應明確每家國有企業的特殊使命,并據此進行分類改革,制定相應的對策引導國有企業實現戰略轉型。對于多數承擔盈(營)利性“國家使命”的競爭性國有企業,應以使命為導向進行戰略性重組,突出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對少數需要承擔特殊性“國家使命”的公共政策性國有企業,仍然需要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參考文獻:

[1]黃群慧,白景坤.制度變遷、組織轉型和國有企業的持續成長——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生態學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12).

[2]黃群慧.國企發展進入“分類改革與監管”新時期[J].中國經濟周刊,2013(42).

猜你喜歡
競爭性經濟體制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PPP競爭性談判與風險管控
競爭性國企改革需跳出三個誤區
競爭性要素收入份額下降機理分析——壟斷租金對競爭性要素收入份額的侵害
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考
擬競爭性貨幣制度的機理:一個通貨膨脹史的視角(1853~19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