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主義視域下《北京紐約》的悲劇主題

2016-05-17 12:39韓霄
電影文學 2016年9期
關鍵詞:現實主義

[摘要]以好萊塢電影為媒介的美國文化對中國輸出多年,潛移默化中已經在受眾心里形成美國的強國形象與文化認可,這種對于美國文化的趨同心理直接反映在近年來的國產電影當中,以影像化的方式表現著國人對于美國的想象。2015年3月上映的國產電影《北京紐約》以冷靜的評判視角,呈現了漂洋過海去美國尋夢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態與情感世界,一反常態地表現了國人自我編織的“美國夢”的破碎。以現代主義的批判視域對本片的悲劇主題進行分析與解讀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關鍵詞]現實主義;批判視野;《北京紐約》;悲劇主題

好萊塢電影不僅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過半份額,其中蘊含的美國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侵蝕人們的思想,伴隨著好萊塢電影大熱的是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廣泛傳播與根植確立。在好萊塢電影中,美國苦心經營了一個理想化、夢幻化的超級大國形象,其傳播的美國文化也強調自由、平等和人權,二者構成了宛如現代烏托邦一般的國家形象。這種文化輸出與傳播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對于美國的盲目崇拜與屈從心理日益膨脹,移民美國甚至成為一些人的終身理想,同時,這種影響也直接反映在近年來的國產電影當中,以影像化的方式表現著國人對于美國的想象以及對于美國文化的繼承。

2015年3月上映的國產電影《北京紐約》將鏡頭對準了漂泊在外的海外華人,他們在國內就精心編織著自己的“美國夢”,而最終踏足美國土地的他們是否能將這一“美國夢”實現,是影片著力表現的部分。該片以冷靜的評判視角,將漂洋過海赴美尋夢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態與情感世界以唯美的鏡頭語言呈現出來,以鏡頭語言隱喻的方式表明了這些夢想雖然一一破碎,但是擁有夢想與尋夢的過程始終散發著迷人的光暈,無疑反襯出這種尋夢行為的悲劇色彩。影片灰色調悲劇主題色彩并不具有積極的宣講意義,而是從一種反思的角度構建了影片主題表達的維度,從現實主義的批判角度去解讀其悲劇主題意義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一、悲劇的表象:現實生活與理想世界的差異

導演李曉雨在《北京紐約》中利用自己多年拍攝MV、廣告的經驗,用情感豐富的鏡頭語言構建出一個浪漫唯美的影像世界,流光溢彩的紐約街頭,巍然矗立的自由女神像,航拍的紐約中央公園全景,都竭盡全力地表現著紐約的風光和魅力。但是,這種浪漫唯美的影像畫面背后,卻是女主人公茉莉現實生活與理想世界的巨大落差,城市生活的表面華麗風光都與她無關,她只是一個白天在餐館打工,晚上在酒吧駐唱的疲于奔命的赴美尋夢女孩。對于女主人公茉莉的現實生活與理想世界的差異性表現,導演李曉雨進行了全方位的觀察,不僅從促使她只身前往美國的藝術理想入手,也表現了她在紐約身為異鄉人的愛情理想,而這兩個方面的理想都在紐約這座夢想之城淪陷了。

(一)平行時空中的愛情悲劇

茉莉從小學習音樂和舞蹈,一心想在美國大展拳腳,像好萊塢電影當中描繪的那樣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然而,現實世界的殘酷讓她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夢想的不切實際,而紐約也并非自己在國內想象的那樣夢幻,佇立在自己面前的紐約城并非一座夢想之城,而是更加殘酷而現實,前往美國的茉莉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精神需求的滿足對她來說已然是奢求。因此,來到美國的茉莉并未想過追尋自己的理想愛情,愛情對于她來說更像是奢侈品。

然而,走進茉莉生活的兩個男人卻無法成就她的理想愛情,只能讓她看到現實愛情與理想愛情之間的巨大落差。喬作為一名曾經事業成功的金融業者,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轉型成為一名攝影師。在一次天臺派對偶遇茉莉并對其一見鐘情,茉莉也成為他的靈感女神,其身上呈現出的復雜和神秘讓喬徹底愛上了她;而藍一作為茉莉的初戀情人,在北京打拼多年已經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完美的家庭,多年來心中對茉莉惦念不忘,茉莉對他而言更像是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在現實與夢想糾纏的過程中,藍一選擇了富足的生活,選擇了現實,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即將全部達成后,他反而開始跨越重洋追求茉莉,讓自己的人生夢想圓滿。很顯然,對茉莉一見鐘情、癡迷執著的喬更能夠給予茉莉一個完整的幸福家庭,而對于藍一而言,茉莉始終只能成為他的情人,他無法給予茉莉一個家,更談不上理想的愛情。

面對雙重選擇,茉莉骨子里的中國文化逐漸顯現出來,而在美國打拼多年的苦澀與無奈,使她深深地覺得只有藍一能夠幫助她排解。而茉莉無法認清的是,藍一只是她對于過往人生的眷戀,只是她寄托思鄉情的載體,藍一已經成家立業并且在與自己相隔12小時時差的北京,選擇與藍一重修舊好只能增加自己內心的苦痛和糾纏,無法實現自己的愛情理想。然而,面對苦苦愛戀自己的美國人喬,茉莉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感覺,一方面她很清楚喬對自己的愛情的純粹,一方面自己又無法放下對于藍一的眷戀。從更深層次來看,茉莉對于喬的若即若離更像是對于喬代表的美國文化融合的失敗,喬因為自己的藝術理想而放棄了收入豐厚的金融職業,這一點對于茉莉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同時她也在潛意識中認為喬過于自由的生活并不符合自己傳統的婚姻觀和愛情觀,這無疑是希望融入美國文化卻不得的茉莉愛情悲劇的根源所在。

(二)夢想的現實落差

電影《北京紐約》主要以悲觀的論調,展現了以茉莉為代表的中國人去美國尋夢的失敗經歷,“美國夢”的實現并非一帆風順,也并非夜晚的紐約呈現出來的流光溢彩一般輝煌,這種尋夢更多的是徹底的失敗,夢想從未與這些異鄉人接近過。而影片對于“美國夢”的否定與消解,更反襯出中國大國崛起的輝煌,以北京為代表的中國大都市正像人們無限向往的紐約一樣,成為新的夢想之城,而以藍一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成功人士將事業的版圖擴展到美國,也體現了中國國家實力的日益雄厚,美國只是他們發展的分戰場而已。

所以,導演李曉雨通過北京與紐約兩座城市之間的“對話”,表現了從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的騰飛與美國經濟的衰退,兩座城市的互相映照更加體現出茉莉去美國尋夢的悲情色彩。來到美國的茉莉,只能每天晚上一邊收拾著餐廳里的餐巾紙,一邊給母親打電話暢想著樂團里發生的事情,談論著自己的“美國夢”。而茉莉的“美國夢”只能從每天晚上在酒吧駐唱獲得音樂與夢想帶給自己的感動和溫度。無法認清現實生活與夢想世界的差異,執著于自己最初的“美國夢”,不懂得放棄,是導致茉莉人生悲劇的直接原因。

作為喬的靈感女神,喬的作品幾乎都是關于茉莉的影像,而喬的攝影展的大獲成功也映射出茉莉美國尋夢的悲情色彩,尋夢的自己只能成為別人實現夢想的介質,透過喬的鏡頭,茉莉越發看出自己人生的可憐與夢想的可悲。

二、悲劇的根源:“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比對“美國夢”作為美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好萊塢電影所重點打造與呈現的內容,“美國夢”時時刻刻伴隨著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融入他們的工作與生活當中,成為好萊塢電影最核心的精神內核。因此,“美國夢”更應當被看作是一種文化產物,這種文化產物呈現出集約型文化特征,其中蘊含著美國文化中倡導的人自身價值、自由、理想等最核心精神內容的實現。隨著好萊塢電影占據中國電影市場份額的擴大,蘊含于好萊塢電影當中的美國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電影中描繪的自由、和平、現代化、高科技的世界強國讓人無限憧憬,在欣賞與想象的同時,美國文化也在以一種全新的文化意識形態侵占人們的思想意識,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都呈現出不同程度地受到美國文化引導的痕跡。

伴隨著好萊塢電影在市場上的火爆,觀眾對美國文化的渴望和熱情也呈現出逐年升溫的趨勢。在近年來的國產電影中,直接呈現出美國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的意識形態,甚至一些電影表達的正是變形后的美國文化?!懊绹鴫簟币呀洺蔀楹萌R塢電影與美國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吸引人們拋棄自身的中國文化去走進美國社會、融入美國文化當中。

可見,在當今世界的文化傳播過程中,電影藝術已經成為具有強大的適應性與便捷的傳播性的文化傳播載體。而“中國夢”這一文化概念的提出,首先在國產電影當中得到了滲透和體現,一些電影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在“美國夢”成功的文化傳播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電影語言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影像世界,起草并傳播著關于改革開放后經濟加速騰飛的中國社會文化,雖然從一開始并未提及“中國夢”的概念,但是在電影影像的構建當中,已經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宣揚中國文化的“中國夢”痕跡。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夢”的概念相對于美國文化中的“美國夢”具有更加宏大的視野,國家與民族強盛才能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相對于“美國夢”強調的個人價值與個人理想,“中國夢”更強調集體主義與人民的共同理想?!爸袊鴫簟睉斒侵袊斯餐非蟮?,而非親自隔斷自己與中國文化的血脈聯系,反而去追求所謂的異國文化。

導演李曉雨自身就有著海外留學與工作的經歷,這種經歷直觀地告訴她“美國夢”的不切實際和虛無縹緲,這種舶來品文化并不適合中國人,與融于血脈的文化相割裂,轉身去重新融入他者文化必定是一個不明智且失敗的選擇。同時,伴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夢”已經逐漸失去了它在好萊塢電影中構建起來的夢幻色彩,“中國夢”顯示出更強大的競爭力,祖國的強盛也使其更為切實。因此,她正是想通過電影《北京紐約》以影像化的方式告訴觀眾,“中國夢”正在逐漸取代“美國夢”成為中國人或者外國人追求的共同理想,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烏托邦式的”美國已經失去了往日光彩。

電影《北京紐約》的悲劇影像書寫,最根本的就是在探討“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差異,以及在當前的大環境中,“美國夢”的逐漸沒落,而電影的主人公——去美國紐約尋夢的中國女性茉莉的悲劇命運就源自于自己對“美國夢”認識的不徹底性,以及并沒有認識到正在崛起的中國蘊含的發展機會與潛力。美國紐約是主人公茉莉的理想之地,從小學習音樂和舞蹈的她,一直認為只有在紐約自己的個人價值與人生理想才能實現??墒?,在她來到紐約以后,美國的經濟正在經歷大衰退,社會的不景氣并未讓這個流光溢彩的城市成為遍地是機會的夢想之城,現實生活逐漸將茉莉的理想打磨掉,能夠在紐約生存下去的愿望替代了茉莉的藝術理想,而此時的中國社會正在經歷更快速的跨越式飛躍。只身闖蕩紐約的茉莉,“中國夢”尚未扎根,而“美國夢”卻日漸凋零。

三、結語

電影《北京紐約》雖然從一個悲觀的角度描繪了以茉莉為代表的赴美尋夢華人的失敗,但是導演李曉雨只是對華人“美國夢”的破滅進行了冷靜的呈現,她并不否認擁有夢想并實現夢想的精神的可貴之處。在否定美國紐約這一“夢想之城”的定義同時,導演李曉雨也在重塑中國的國家形象,將北京作為符號化的中國強國形象的代表,與美國紐約進行平行的反復比對。同時,導演李曉雨利用多年來的攝影經驗構建了一個絢爛無比的夢幻影像空間,紐約城市景觀在她的鏡頭之下呈現出流光溢彩的迷人質感,相對于表現北京城市景觀鏡頭畫面的色調暗淡,對紐約的空間構建正是對茉莉夢想的符號化描摹,表現出茉莉藝術理想的絢爛與高貴。但是,過于強調畫面與鏡頭感導致影片的敘事節奏略顯拖沓,敘事結構的松散也給人以空洞之感,然而這恰恰也是導演李曉雨利用情緒化鏡頭語言給予觀眾的情緒體驗,也從鏡頭畫面的角度呼應了影片的悲劇主題和悲劇意識。

[參考文獻]

[1]北京·紐約[J].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C2%B7%E7%BA%BD%E7%BA%A6/16507356?fromtitle=%E5%8C%97%E4%BA%AC%E7%BA%BD%E7%BA%A6&fromid=16764727&type=syn.

[2]楊柳.誰在消費國產電影中的國家形象——論國產電影中國家形象傳播的受眾和方式[J].當代電影,2009(01).

[3]孫中田.文學解讀與誤讀現象[J].文藝爭鳴,1995(04).

[4]管文虎,主編.國家形象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韓霄(1978—),女,河南南陽人,博士,南陽理工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學。

猜你喜歡
現實主義
驕傲的法國現實主義開創者
“建設性”法律現實主義——對盧埃林法律現實主義的另一種解讀
自然科學與“現代現實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再闡釋
新法律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與新中國70年戲曲現代化
現實主義對左拉文藝思想的影響
“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與十七年文學的現代化
新現實主義與中國
后現代語境下的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