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習近平經濟思想新境界

2016-05-17 12:26顧海良
人民論壇 2016年1期
關鍵詞:經濟思想發展理念政治經濟學

顧海良

【摘要】2015年間,按照貫徹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習近平經濟思想蔚然展開,得到多方面的豐富、拓展。2015年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境界,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智慧”。

【關鍵詞】經濟思想 發展理念 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7月,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015年11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睆摹皩W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到發展“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體現了2015年習近平經濟思想發展的新境界,閃爍著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智慧”。

經濟思想的問題意識和根本立場

強烈的問題意識與“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結合,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方法論

2015年新年之際,習近平就提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睆膶嶋H的和現實的經濟關系和經濟問題出發,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出發”主張的堅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傾聽人民的呼聲、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主要方法和根本立場。

“要直接奔著當下的問題去,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碑斚碌慕洕鷨栴}主要在于: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面前,如何集聚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于重點領域,力求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實現社會生產力的總體躍升;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沖刺中,如何準確定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等民生問題,切實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使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如何使生態文明的綠色指標得到落實和實現,使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環境質量的提高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如何增強不同地區發展的協調性,特別是促進中西部地區的協同發展,形成國家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格局;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消除貧困任務艱巨,如何健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的分配體制和機制,如何明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舉措,把更多的公共資源用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繼續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如何著力提升全面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水平,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中國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空間;等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睆娏业膯栴}意識與“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的結合,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方法論。在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習近平把這一方法論概括為四個基本的方面: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既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倒推,厘清到時間節點必須完成的任務,又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順推,明確破解難題的途徑和辦法;二是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又從全球經濟聯系中進行謀劃,重視提高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的能力;三是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既著眼于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國防建設和黨的建設,又突出薄弱環節和滯后領域,集中攻關,提出可行思路和務實舉措;四是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既強調規劃的宏觀性、戰略性、指導性,又突出規劃的約束力和可操作、能檢查、易評估,做到虛實結合。

經濟思想根本立場的正確性增強了經濟方法科學性的基礎;經濟方法的科學性進一步鑄就了經濟思想根本立場的堅實性。如習近平所表述的:“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p>

經濟思想的晶核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渾然一體,協同發力,是我國發展思想的深刻概括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習近平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總結,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怎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戰略問題的新的回答,也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三年多來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新發展理念不僅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而且在“問題倒逼”中形成牢牢堅持人民中心的發展戰略和根本舉措,使得發展理念渾然一體,形成協同發力的總體發展理念,凝煉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晶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近平指出:“一定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扎扎實實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子來?!痹趪H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發展的基點就在于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創新理念塑造了習近平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核心。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發揮創新激勵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在培育創新發展動力上,要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在于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步性和整體性。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習近平提出,“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綠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和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鞍焉鷳B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將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p>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在于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擴大對外開放要同實施“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緊密銜接起來,要同國內改革發展銜接起來,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習近平在2015年元旦賀詞中就坦言:“中國人民關注自己國家的前途,也關注世界的前途?!币_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開放發展理念。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在于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吧鐣ㄔO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項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統一?!备母锇l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我們要追求全面的發展,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在消除貧困、保障民生的同時,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人享有發展機遇、享有發展成果。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蔽宕蟀l展理念,不僅是“十三五”時期而且也是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想的深刻概括,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成就。

經濟思想的蔚然展開

2015年習近平經濟思想得到多方面的豐富、拓展,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智慧”

2015年間,按照貫徹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當代中國經濟關系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和階段性特征、深刻理解和把握當代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發展的特點和趨勢中,駕馭新常態經濟,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習近平經濟思想蔚然展開,得到多方面的豐富、拓展。

一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

二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要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我們的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

四是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對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新常態下,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新常態也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提供了新飛躍的要素、條件、方法和環境。積極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切實完成轉方式、調結構的歷史任務,實現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

五是關于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四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入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四化”同步發展的方向。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國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六是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善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中國經濟社會的更大發展空間。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同時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范各種風險,提高抵御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2015年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境界,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智慧”,成就了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指南,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為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

猜你喜歡
經濟思想發展理念政治經濟學
創新發展的三重視閾
元代畜牧業經濟思想的探析
關于福建自由貿易區發展理念和輻射帶動海西產業升級模式的探究
我國發展理念的演變與創新
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與亮點
政治經濟學式微了嗎?
《導言》和《序言》的區別
第二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現代政治經濟學》教材出版座談會綜述
自學政治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