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資本份額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2016-05-19 13:32劉曉蕾趙俊杰劉幸王昊陳歡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7期

劉曉蕾+趙俊杰+劉幸+王昊+陳歡

摘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離開不了居民消費需求,而資本份額對中國消費率偏低的動態形成機制存在著很深的影響,本文基于我國資本份額的相關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假設,通過實證分析對其存在的關系進行了預測與修正,得到了我國的資本份額與西方發達國家對比一直處于較高水平的結論,并對如何有效降低資本份額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資本份額;國有企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勞動份額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國民儲蓄率的不斷上升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而資本份額作為影響儲蓄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變化與發展規律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選擇了國有企業比重和第三產業比重來對資本份額的影響因素進行描述,并且由于資本份額和勞動份額本身就存在相互對立的關系,因此對勞動份額進行深入探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資本份額的影響因素

1.國有企業比重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具有著利潤高,不分紅的特點,從而在經營中擁有了更多可活動資金,對于資金方面也更有自主性,在巨大的資金誘惑下使得企業可以不斷擴張規模,追求更多利潤,相對而言,居民支配收入會比較少,這也是我國高資本份額的成因之一。由于國內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金融體制并未隨著經濟進入重化階段而改變,金融資源過度向大型國有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基本無法獲得充足的貸款資源,因而它們被迫“為投資而儲蓄”,從而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儲蓄率。

基于國有企業的視角去看資本份額,可以發現,隨著近年來國有企業的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效應在減小,而在資本收入份額的影響效應在增加。伴隨著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保留下來的國有企業不斷經歷市場經濟的洗禮,其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向其他類型企業靠攏,投資主體多元化步伐加快,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日趨科學化,對資本份額的消極影響也將大大降低。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數量提高,使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相對減少,但并不排斥可變資本對工人就業量需求的絕對增加。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能創造更多的利潤和剩余產品,增加積累,從而實現擴大再生產,增加就業。國有企業一部分為我國壟斷行業,勞動者工資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體現了國有企業工人在不同工作經驗階段的勞動生產率差異。然而在國有企業,工資差異只體現了工人的人力資本,而與其真實的工作業績沒有必然聯系,工人勞動生產率和工差異之間的密切聯系被扭曲。這也導致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高,分發到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不夠,成為了勞動份額過低的成因之一。

2.第三產業比重

從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的演進歷程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國經濟重心在不斷發生轉移,首先是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隨著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經濟重心將更多地向第三產業轉移。第三產業最初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勞動投入所占份額比較大,但隨著服務業不斷向高度化邁進,第三產業的資本投入也在不斷增加,使得資本投入所占份額不斷上升。技術進步、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能促進非生產性行業即第三產業的發展,吸收更多的勞動力就業,這也必然導致勞動力逐漸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這也是社會不斷向第三產業發展的原因。

在第三產業從事的勞動,其主要部分是服務業。資本有機構成的這一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的質量和數量都提出了不少的要求,也對社會就業結構產生重大影響。第一、二、三產業的內部發展總體來說會對我國資本份額產生影響,在產業結構相對穩定的狀態時,相對合理的但產業結構效應確是資本份額的主要貢獻力量。從資本份額和勞動收入份額關系來看,相對經濟比重比較高的部門,產業結構轉型發生在資本份額差異較大的產業時,會引起各產業對于資本份額的貢獻發生變化。而部門之間的相互影響也與資本份額有關,經濟比重較高的部門,其資本收入份額對全國資本收入份額的影響較大;而經濟比重較小的部門,即使資本收入份額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對于全國經濟也只會產生比較小的影響。如果各產業資本收入份額依舊保持現在的水平,在經濟從農業部門向非農業部門時,隨著固定資產和接觸設施投入的增加,相應資本份額會增加;在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基于第三產業對勞動份額要求更多,但并沒有使資本份額減少,而是由相對的增加。

3.勞動份額

一個國家的財富會在參與生產的要素中進行分配,資本要素會獲得資本利潤,又稱資本收入份額,勞動要素會獲得勞動報酬,即獲得勞動收入份額,兩者統稱為國民收入的要素分配份額。資本收入份額是指國民收入在分配中由資本取得的部分,在收入法中,國民生產總值中包括營業盈余和固定資產折舊,與國民收入中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勞動者收入份額是指勞動者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常常被用來度量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不同要素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程度,分配率中勞動者的報酬總額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勞動者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越大。

勞動收入份額和資本收入份額密切相關,經濟要素分配中的勞動收入份額,對外貿易會時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但資本型密集產業的引入會提升勞動者價格,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因此,減低我國儲蓄率的要求,在于通過提高勞動者報酬水平解決收入分配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增長質量。

2014年,我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宣布降息并擴大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至1.2倍。我國從2011年一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次降息使得市場變得活躍,國內投資資金持續增加,促進資本總量增加,使市場表現出了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偏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資本對勞動相對低位的上升一級勞動報酬份額下降?,F由于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資本積累會促進人均資本和勞動邊際產出提高,勞動收入份額會隨著資本產出比的提高而增加,一是在生產技術上發生了有利于資本的技術進步。資本密集型產業份額提高和全球化加速了資本的積累和流動,產生了資本增強型技術進步,對勞動收入份額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資本份額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基于以上三點關于資本份額的影響因素,本文對資本份額的變化和影響模式進行了實證分析,

1.變量的選?。夯谫Y本份額的變化同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密切相關的這一事實,本部分以國有企業比重(SHE)、勞動收入份額(LS)以及第三產業比重(TIP)為解釋變量,以資本份額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實證分析。

2.模型的建立:根據計量經濟學多元線性模型建立以下模型

CS= β0+β1LS+ β2SHE+ β3TPI+ ε

其中;CS代表的是資本份額( capital of share),LS代表的是我國勞動收入份額比重(Labor Share),SHE代表的是國有控股企業產值比重,TPI代表的是第三產業比重(Tertiary Industry Proportion),β1 、β2 、 β3是個因素的待估計參數。

通過EViews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輸出結果如下:

xxxxxxxxxxx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

所有的t檢驗都顯著,并且Adjusted R-squared達到了0.9817,說明其高度相關。為了檢驗其是否存在異方差,進行懷特檢驗,Obs*R-squared的概率值為0.3584,則其不存在異方差,并且DW值為1.742400,通過LM檢驗,其不存在自相關。則該模型為最優多元回歸模型。證明國有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和勞動份額對資本份額存在顯著性的影響。

四、結論

利用我國的全國年度數據,本文對近年來資本份額變化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根據檢測結果,國有企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和勞動份額在資本份額的變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初次分配中應對資本份額過高的問題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這三個影響因素來實現對資本份額的調整至合理額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過低會使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降低,使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加劇,過高又會使收入差距擴大,當資本份額等于資本對產出的貢獻時,是我們認為的最合理的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